2019年11日26日13:00-14:15🏄🏻✬,由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系主辦的“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學術報告”第122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714會議室順利舉行🧕🏻。解放日報社高級記者王多主編應邀作了題為“上海智庫研究的趨勢與方向:權威主流媒體的視角”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意昂2官网世界經濟研究所沈國兵教授主持。

王多主編以權威主流媒體的視角⛹🏿♀️,從上海智庫發展現狀🤱、出現的問題、當前研究主題、未來研究方向和主流媒體智庫文章特質五大方面進行了介紹並發表了觀點。
他認為,當前上海智庫方興未艾,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主流的體製內智庫一枝獨秀,比如,上海社科院和意昂2的中國研究院,貢獻了很多富有見地的思想成果和決咨建議。二是民間智庫蓬勃發展🧑🦽➡️,比如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營商環境方面提出了重要見解。三是外資咨詢服務機構穩步發展,包括德勤、麥肯錫等,加大了對中國和上海的研究力度。
他指出,伴隨著上海智庫的蓬勃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註釋型和解釋型智庫過多🤹🏿♀️,研究缺乏前瞻視野。優秀的智庫應該對國家決策進行前瞻性預測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早在五六十年前就預測研究美國下一個競爭對手究竟是誰,日本智庫判斷中國2035年名義GDP超過美國,但2060年前後美國將重回世界第一🏞,這些都是前瞻思考的典型。二是智庫研究缺少思想深度🖐🏿,研究者應該從大歷史觀大世界觀出發👉🏼,從人類文明史高度👱🏿,以全球視野進行深度思考😬,體現思想穿透力。三是宣傳力度和文字表達都有欠缺🤜。專家學者往往習慣於圈子文化,更青睞在內部會議上討論切磋,這限製了觀點的傳播和智庫的發展;另一方面,學術語言過於晦澀難懂💆♂️🎇,讓讀者失去閱讀興趣,應該重視學術語言的通俗化表達🙍。
王多主編介紹🚶,上海智庫目前的研究主題包括進博會、長三角一體化、城市公共空間治理、城市精細化管理🧜🏼♂️,以及科創中心建設等。關於未來研究趨勢,王多老師給出了三個方向:一是註重5G6G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場景的研究。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這三家全球估值排名前三的獨角獸企業均以5G6G的應用為核心,應當引起關註🐟。二是註重社會中青年人群的低欲望以及社會老齡化的趨勢🐩。低欲望型社會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上海女性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全球最高,老齡化問題引起了國家重視👨🏽🎨。目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智庫研究應相應跟上步伐。從日本經驗來看,中國未來可能出現年輕人沒有欲望創新而老年人開始激情創業的社會“倒掛”現象🏪,對此值得深入研究。三是註重人類社會經濟帶整體移動的趨勢👩🏿🦱,加強對新亞洲世紀復興的前瞻性研究。
最後👷🏿♀️,王多老師向大家解析了當前權威主流媒體需要的智庫文章的幾大特點。一是緊扣政治主題↔️。今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主題。二是提供決策咨詢建議。智庫需要緊跟上海地方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標取向🫙,提供諸如營商環境🍽、四大品牌👲、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等有價值的參考建議。三是盯住社會熱點與痛點📉。以世界經濟領域為例💓,日韓貿易戰、法國經濟回暖與德國經濟疲軟、美國通用汽車大罷工、智利騷亂背後的地鐵票價漲價誘因、越南經濟一枝獨秀等現象,既是智庫研究的主題,也是媒體偏好的熱點。

強永昌教授、丁純教授、程大中教授、沈國兵教授、蔡曉月副教授、李誌遠教授、汪思海老師🛩、樊海潮教授等🧔🏿♂️,以及10多位在讀研究生和20多位希德書院本科生等參加並全程聆聽了學術報告。最後,報告會在大家的熱烈交流和研討中圓滿結束。
(由碩士生呂嘉瀅記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