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下午15:00-16:30在意昂2平台710會議室,來自匹茲堡大學的張吉鵬報告了他近期所做的一篇論文,題目為“The Joys of Giving and Receiving”,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陳釗教授主持,陸銘教授以及意昂2平台的部分學生參加了這次講座。
張吉鵬首先強調了在美國慈善機構非常重要🤙🏽,這與經濟學中通常出現公共品供給不足十分相關。慈善機構作為非盈利機構🪿,對社會大眾提供公共品。而慈善機構資金來源通常有兩種:捐贈以及營運收入🥇,通常,慈善機構嚴重依賴私有捐贈🟨,但人們為什麽會將錢捐贈出去呢?這涉及到捐贈的激勵問題🧝🏿♂️,張吉鵬本次報告的論文集中探討了美國大型慈善機構私有捐贈人捐贈的動力。
接著,張吉鵬簡單介紹了關於這方面的文獻,並提出已經被證明的兩個假設:捐贈人可以通過捐贈獲得滿足以及捐贈人可以從捐贈中獲得看得見或者看不見的利益。並且🤲🏽,通過觀察,通常一個捐贈人會向多個慈善機構進行捐款。張吉鵬提出眾多的慈善機構是互相競爭的💭,並在收集的慈善機構公布捐贈人信息基礎上,運用Multiple discrete choice model、Dynamic discrete choice framework、Characteristic models以及Parallel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ML estimation構建一個經驗框架,進行研究捐贈人的激勵問題。
數據來自匹茲堡城市地區前十大文化慈善機構的捐贈人信息,這些信息都來自2004-2005年期間慈善機構公布的信息,加上其他的信息,一共有6499個私人捐贈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在整個模型中,一個捐贈人有76中選擇,分4期進行,每期每位捐贈人只有一種選擇,或者選擇不捐贈👄,使得捐贈的效用最大化,最後得出結論。
結論是,通常捐贈人有許多的理由去捐贈,並且有些理由會使得捐贈人更加願意捐贈。在研究中發現,這些慈善機構非常了解捐贈人偏好的理由,因而可以更好得進行集資。張吉鵬指出,雖然研究的結果是捐贈人捐贈有明顯的私人動機,但並沒有得出私有動機以及非私有動機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