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文匯報 | 圖源網絡
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持續時間的不確定性🦢,以及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甚囂塵上,都使得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鞏固和重塑我國的全球產業鏈體系,以應對世界經濟格局可能出現的改變🧕🏼,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能夠順利實現。中國占全球中間產品貿易的比重已經達到五分之一,在全球產業鏈中處於樞紐地位🔃。中國不僅出口紡織服裝、家居用品等消費品,也出口電氣電子設備、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等資本品;而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能源🫶🏼、金屬⚇、木材等上遊原材料以及部分高科技零部件🙊。為應對新冠病毒帶來的挑戰🫅🏿,中國的外貿企業有必要化危為機🪰,加大區域貿易和國內貿易轉型,大力發展國內供應鏈金融和國際產業鏈金融👩🏿🚒👴🏽,為全球產業鏈重構以及經濟金融的進一步開放勤練內功、打好基礎。
《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指出🍁,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對全球增長貢獻率高達60%🧬,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因此,中國與日本、韓國以及東盟等亞洲國家或地區完全有可能打造出比北美🌤、歐盟更有創新能力的全球產業鏈集群🐛,有效對沖逆全球化潮流。事實上,國家海關總署1-2月數據顯示,東盟繼2019年超過美國之後🗣🪚,又超越歐盟💁🏿,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18年,韓國、日本進口自中國的中間產品占16.9%和10.9%,超過了美國的10.5%,而越南🏒、老撾甚至超過30%;韓國和日本出口至中國的商品分別占到27.3%和15.8%,遠超美國的5.9%。而且,中國自身市場規模巨大,地區發展階段不同且稟賦多樣,中國的外貿企業應該充分利用這個自身優勢,加大國內貿易的數量和質量🧑🏼🏭,加大國內供應鏈的打造力度,這是完善國際產業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理由忽視跨國公司都無比重視的中國市場。由於產業鏈上下遊許多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因此首先需要解決其融資難和融資貴的老問題🧛🏻♀️,而發展供應鏈金融正逢其時🦹🏼。
應對疫情,金融不僅僅要考慮助力企業,還要助力產業鏈的修復和完善。由於企業復工情況不一,產業鏈的恢復比單個企業的恢復難度更大🙅🏿♀️👩👧,因此,這方面供應鏈金融也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供應鏈金融指金融機構以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為依托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進行授信,可以使上下遊企業獲得低成本的銀行信貸,既有助於化解其信貸難題,又能夠提升產業鏈融合度🐠。我國發展供應鏈金融有著很好的基礎,雖然起步較晚,但與國外不同🤡,趕上了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和銀行積極探尋互聯網產業鏈融資新模式🤰🏿。這種基於大數據、雲平臺🧑🧒、人工智能、區塊鏈的新型供應鏈金融還可以克服傳統融資模式由於信息不對稱所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極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和整體競爭力。
全球產業鏈不僅僅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貨物中間品貿易,還包括為這些中間品貿易服務的國際服務貿易⛏,比如技術服務🪴、維修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科研開發、國際結算、保險服務以及國際物流等。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技術維修相關服務等國際服務貿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諸如國際結算或清算👨🏿、保險服務等與國際產業鏈金融服務相關的業務發展還十分滯後。因此♾,大力發展國際產業鏈金融是打破“兩頭在外”產業鏈現狀、不斷提升我國全球產業價值鏈的必由之路🪈。國際上產業鏈金融服務一般是在自由貿易港進行🚐,這裏稅收低🪡,金融人才密集🪇⛴,金融服務便利。我國可以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海南自貿港等正在試行的各地自由貿易試驗區來承載國際貿易鏈尤其是產業鏈的金融服務功能,輔之以數字金融、科研開發和國際物流🏡,不斷打造與我國世界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國際產業鏈製造與服務雙重功能,以有效應對疫情蔓延與貿易脫鉤對我國未來進一步開放可能帶來的潛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