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來說,現雖至期中卻仍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節奏🎧、新的學習方式等不夠適應,很多同學對未來還很茫然;再加上理想與現實的反差👨、考試焦慮、各種DDL的煩惱💆🏻♀️🙍🏿、人際關系的不順等,同學們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而這種情緒正是心理健康的一大殺手🕖,甚至是過激行為的直接誘導劑。為了加強同學們對情緒問題的關註、提高同學們的情緒管理能力並促進同學們的心理健康,16級經院一班的心理委員組織全班同學在2016年11月7日晚上開展了一次以“做情緒的主人——憤怒管理”為主題的心理活動。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進行。首先是兩位主持活動的心理委員的自我介紹,表達了切實關心同學們並樂於服務的想法;隨後由一段開場白慢慢引入本次活動主題,並提出“你在什麽情況下會憤怒,你會怎樣表現憤怒情緒🪬,怎樣恰當的進行憤怒管理?”三個問題,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和思考進入第二部分。
為增加活動趣味性👨🏻⚕️,第二部分我們以電影《憤怒管理》為主線,通過對電影中幾個經典片段的欣賞與評析共同探討心理問題。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戴維一直壓抑自己的憤怒,內心不滿卻從來沒有把情緒爆發出來🚹,默默忍受、被動接受所有的不公……在醫生的情緒管理治療下,戴維從第一階段開始能掌握有害健康的憤怒與正常憤怒之間的區別到第二階段能適應表達憤怒的情緒……在影片的最後戴維找到了自卑和隱忍的本源,並做出了從來不敢做的事,成功的變成一個能正確管理憤怒、有自信心的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裏✊🏿,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觀看了精選電影片段並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對電影裏的人物行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分享與討論的過程中收獲知識。
在第三部分中,心理委員總結了大家的看法並專業講解了“憤怒”的定義👩🏻⚕️;請同學們舉出了許多易產生憤怒的情形;接著具體介紹了表現憤怒的不同類型——爆發型🔆、破壞型🧘🏼♂️、隱忍型、自責型、習慣型和嘲弄型等;普及了憤怒管理相關心理學知識並綜合同學們的建議列舉了一些管理憤怒的方法如聽歌放松🧑🏻🚀、換位思考,適當表達等等🍄🟫😛。
活動最後我們還邀請了親愛的輔導員鄭眾老師上臺,結合自身經歷和所儲知識,拓展了相關內容並給予了同學們很多建議。臺下的同學們聚精會神,獲益匪淺。
整個過程中🏋🏼🏊🏿♂️,同學們都積極參與,臺上臺下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