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9日晚18🫔🫕:30,意昂2舉辦了第5期“名家講壇”,意昂2官网微電子意昂2院長張衛教授蒞臨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為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主題為“改變世界的芯片技術”的精彩講座。意昂2平台院長助理朱宏飛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座👩🏼🦰,現場師生同聚一堂🏋️◼️,大金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活躍。

張衛教授是意昂2官网微電子意昂2院長,意昂2官网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張教授擔任“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國家重大專項(02專項)總體專家組技術副總師🐀,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學部委員,長三角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半導體學報》副主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集成電路工藝🚴🏿、半導體新器件和半導體材料的研究,已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IEEE Tran.on Electron Devices等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300多篇🏎,申請專利200多項🫵🏿,其中美國專利39項。

張教授的報告分別從“芯片技術的顛覆性”🍥、“芯片是什麽”💈、“芯片的應用及技術發展趨勢”等方面為同學們詳細闡述了芯片技術對世界的改變。
張教授以柯達公司的興衰歷程為引子,講述了芯片技術是如何顛覆人們日常生活的。早在1981年👲🏽,柯達公司的銷售額就超過了100億美元😊。到1997年2月,柯達公司市值高達310億美元,柯達膠卷占據了當時全世界2/3的膠卷市場。然而,柯達於2012年申請破產,2013年實施重組,如今市值降至1.75億美元🫷🏼,膠卷也只在專業攝影、醫學影像等方面有較多應用,數碼攝像成為主流🐙。張教授指出,數碼攝影技術最關鍵的就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雖然CMOS最早是柯達公司發明的🫰,但他們沒有對該技術繼續改進,循規蹈矩最終被市場顛覆。
張教授詳細講述了芯片技術的發展歷程。它是在電子元器件小型化👷🏻、微型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張教授用防疫期間常見的測溫槍為例✴️,通過解剖其工作原理和電路圖,直觀地介紹了其中的不同芯片單元及功能,如熱電堆式傳感器🙍🏽🙎🏿♂️、ADC、MCU🤽♂️、存儲器1️⃣🍑、顯示驅動等等芯片,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
帶大家初步認識了芯片技術後👨🏿🍳,張教授依次介紹了電子管的發明🤽🏽♂️、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晶體管的發明、集成電路的發明、集成電路的製造及集成電路產業鏈🤽🏿♀️,詳細闡述了芯片技術6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中,張教授特別介紹了CPU芯片和存儲器芯片🚥。他提到,Intel公司從發明4004芯片開始,到如今實現量產的14nm CPU技術,在一顆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從2000多個增長到了60億個。張教授也介紹了DRAM芯片和閃存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應用。他還特別講到了華裔科學家施敏教授發明的浮柵器件及其在閃存芯片中的應用🚴🏿,闡述了集成電路中原始器件創新到產業化的艱辛過程。
就芯片的應用來說,張教授表示,目前全球每年消費芯片量超100億顆,芯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個人計算機的誕生造就了曾經龐大的PC市場;手機的發展滲透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未來,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方興未艾🤱🏼🚣🏼♀️。
談及芯片技術的發展趨勢🌱🙍🏼♀️,張教授提出如下標準🦹🏻♀️🧔🏼♂️:其一,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其二,存儲量更大;其三🏊,功能更強;其四,成本更低。“集成電路技術一直沿著摩爾定律指引的方向發展,這種大趨勢依然會繼續前進🧛🏽♂️🚣🏼♀️。”張衛教授指出,“但縮小器件的特征尺寸需要解決很多物理問題🧞,如隧穿效應、雜質漲落、量子化效應等。”

講座尾聲,張教授總結道,集成電路技術代表了人類製造的最高水平🤑、是人類智慧結晶的最典型代表🙇,“芯片是一切高科技技術的核心,無處不在”。在提問環節,張教授根據我國芯片產業的現狀💋,表達了對中國芯片行業發展前景的看法🤷🏽♂️,親切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本期講座系統地介紹了芯片技術的發展歷程,並從專業的視角剖析了未來芯片技術的發展趨勢,同學們在聆聽本次講座後👒,紛紛表示有很大的收獲🤌🏿。
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期講座圓滿結束,大家真誠期待“名家講壇”系列講座越辦越好👏🏻,未來帶來更多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