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上午🐀,中國宏觀經濟學系列講座第71期在意昂2805會議室舉行。意昂2葛勁峰博士圍繞“Secular Stagnation”這一概念2️⃣,詳細介紹了國際上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思想潮流,並且就中國的改革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會議參與人員有意昂2平台袁誌剛教授、範劍勇教授🆓♙、張濤副教授🏌🏻、樊瀟彥老師、高虹老師、上海市政府發研中心的周師迅處長、潘春來處長🧝♂️,另有眾多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研究人員也一起參會討論。
“Secular Stagnation”是在1938年由Alvin Hansen提出的概念,而在全球各大經濟體增速放緩的今天,被美國經濟學家LarrySummers再次復活🧘🏼♀️。“Secular Stagnation”不僅僅意味著增長率的放緩或長期的低增長👵🏻,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上接近於0的真實利率,並且在這種情況下依靠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的傳統貨幣政策的失靈。
葛勁峰博士介紹,目前國際上對造成長期低增長的原因的研究,可大致分為兩派🧑🏼⚖️👩🏼🍼。一派以技術創新為切入點,例如Robert Gordon研究發現美國2000年之後企業規模的動態變化大幅降低,高速增長的企業數量迅速下降,創新的不足造成了長期潛在增長率的下降。另一派則從傳統的總需求不足出發,數據顯示08年金融危機之後,發達國家的市場存在著明顯的去杠桿化,實體企業努力降低負債,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投資率的降低,從而導致總需求不足。
而在“Secular Stagnation”下極低的真實利率🤾♂️🧚🏻,往往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多問題。葛勁峰博士提到,首先無風險利率的降低,就迫使金融機構增加風險資產敞口來保持一定的收益,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其次,低利率下企業借債成本降低,經營效率低下的企業就不會退出市場🫵🏻🩹,傷害實體經濟的效率;另外,低利率下金融市場容易產生理性泡沫🐤,隨著資產價格上升🎮,虛擬經濟的回報率提高,工資收入相比於房價增長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就會創造出一大批食利階層🀄️。袁誌剛教授也指出🌑,中國所存在著的食利階層可能也正蠶食著中國GDP的增長。
葛勁峰博士還反思到🚸,傳統的宏觀經濟學面對“Secular Stagnation”時幾乎束手無策🧔🏽♀️♥︎,凱恩斯的兩大政策紛紛失靈:極低的真實利率壓縮了貨幣政策所能發揮的空間👍🏽,而在持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低增長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也難以為繼。因此😮💨,“結構調整”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但是宏觀經濟學由於其過於“宏觀”,對於“結構性”的研究相對匱乏👰🏼♂️,導致結構調整往往淪為一句口號🧜🏼♀️🧑🏽🎄。
聯系中國的經濟發展,葛勁峰博士提出,中國的問題既不是典型的總供給不足,也不是典型的總需求不足☝🏻🧎🏻♂️,中國今天最大的問題在於宏觀經濟的配置效率變差,大量的資源和要素被鎖定在沒有效率的企業之中。無效率的企業不出清🧙♂️,在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和產品市場都會對有效率的企業造成傷害。因此🧘🏿,去杠桿一定要和國企改革聯系在一起,否則即使抹去國有企業的債務🧎♀️➡️,它還是無效的。
最後,袁誌剛教授高度評價了葛勁峰博士講座的內容🤾🏿,認為其對於每一位研究者理解今天全球的宏觀背景都很有幫助,並且建議大家做研究應該抬頭看路,關註經濟社會問題🤣,不應該做文獻導向的研究,問題導向的研究才是真正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