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由經濟學系主辦的“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第55期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的主題是“There Will Be Killing: Collectivization and Death of Draft Animals”。論壇由意昂2平台蘭小歡助理教授主旨發言,經濟系主任張暉明教授、陳慶池教授、車嘉華教授🧑✈️、王弟海教授、副主任高帆副教授等老師及意昂2平台的同學們出席了此次論壇。蘭小歡助理教授圍繞自己與陳碩副教授合作的工作論文從三個層面發表了自己對本期論壇主題的見解🙋。
首先,闡述了研究背景。1955年7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委、市委、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做完報告《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後,中國開始大力推進建設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高級社”)✖️,1955年底加入高級社的農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1956年底該比率達到了88%,1957年底該比率達到了96%。高級社對社員私有化的土地實行無償轉為集體所有,社員私人所有的役畜、大農具和非農業工具有償轉歸集體所有👨🏻🏫,其辦法是按當時當地正常價格定價采取分期償還方式(一般為三年)🥍。高級社不同於此前發展的農業生產互助組及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社的規模大(平均規模為約250戶農戶),且取消了資本付酬及勞動付酬。高級社的建設發展改變了中國農業中的生產關系,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私有產權的轉換(涉及到5億農民)。現有研究對農村私有產權集體化問題的著重點主要在產權轉化對生產力的影響🐫🎽,發現集體化後糧食產出確實下降了,並將之歸因於農民在集體化後缺乏生產積極性,蘭小歡助理教授則認為其作用被高估了。蘭小歡助理教授著重於研究集體化與役畜存欄數之間的關聯👮🏿,推測在發展高級社集體化的進程中,各地役畜的數量會不斷減少👩🏼🦰,試圖用第一手的經驗數據證實這一事實🧚🏻♀️,並從產權角度出發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試圖證明農民私有產權被削弱導致役畜存欄數的下降🫣,進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糧食產出的下降。
其次,講述了具體的研究方法👰🏽。蘭小歡助理教授以中農土地占全部農民土地的比例作為集體化變量🤵🏽,由於中國南北方的歷史沿革不同,南方大地主及佃農較多🫷🏻🕠、中農比例較少,北方的中農則占比重較大,可推測北方的平均集體化程度會大於南方🆒。新中國成立以來土地改革的施行,導致地主、富農🚴♂️、中農對私有產權的意識不同,中農對自有資產的保護意識會更強烈些,蘭小歡助理教授推測中農對加入高級社的抵製會更強烈些,並認為中農人數越多的縣🐽,抵製情緒會越強烈,中農會更不滿意將自有資產上繳集體,更易私下將役畜進行買賣以期獲得更大的個人收益😑,故而使得役畜存欄數減少Ⓜ️。蘭小歡助理教授推測集體化程度越高的縣,其役畜存欄數的減少也會更劇烈🔁。論文使用數據來自於從全球各地搜集來的中國各省統計年鑒、縣誌等🍽。最終數據覆蓋了6年時間(1952年-1957年),涵蓋了中國71%的縣、77%的農業人口,具體包括了👩🏽🦰:役畜存欄數、農業人口🌯、土地💭、糧食產出、洪水及幹旱等🧗🏿♂️。蘭小歡助理教授使用DID估計方法,取役畜存欄數的自然對數作為被解釋變量,與集體化變量、年份虛擬變量👍🏿、縣域控製變量及其他控製變量構建回歸方程🚏。最終的實證結果證實了此前的假設🚵♂️,控製其他變量的情況下,5.4%的役畜存欄數的減少可以歸因於集體化。學界認為役畜存欄數量的減少還有可能是“農業機械化”及“公地悲劇”導致的,對此🙆👨🏿🎨,蘭小歡助理教授運用模型對其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其效應並不顯著。蘭小歡助理教授還發現5.4%的糧食產出的降低可以歸因於集體化。
最後⛸,對論文進行了總結。蘭小歡助理教授指出🆓✫,過於草率的推進集體化導致農民對私有產權被剝奪產生了抵製的情緒🤒,為了減少集體化給自己帶來的損失,農民將自有役畜進行買賣導致了役畜的死亡🚏,役畜的減少近一步導致了生產力的下降,從而對糧食產出的減少負有一定的責任🫵🏽。
蘭小歡助理教授主旨發言結束後✋🏽,老師們對蘭小歡助理教授的研究數據及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及建議🧳,蘭小歡助理教授一一解答了老師們的問題,論壇在一個半小時後圓滿結束。
(黃麗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