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鏈接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現代經濟學系列講座 / 正文

    現代經濟學系列講座第197期:Industry Mobility and Regional Growth

      發布日期:2009-04-04  瀏覽次數🙍🏻‍♂️:

    2009年4月7日下午13:30-15:00在意昂2平台710會議室🙋🏿,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的吳建峰博士報告了他所做的一篇論文🔳,題目為“Industry Mobility and Regional Growth”,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陳釗教授主持🧍,陸銘教授👨🏽‍🎓、寇宗來🚴🏼‍♀️、封進副教授、姜建強老師以及意昂2平台的部分學生參加了這次講座。

    吳建峰博士從200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領域——新地理經濟學——談起,提到地理與經濟發展高度相關,地理的密度、流動以及整合都會促進生產力的增長🌞,並指出中國,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區間差距的擴大,可以從新地理經濟學的角度出發。之前對中國地區間差距擴大的研究都是從各地區的外在因素進行研究的😑,但也有可能是由內在因素導致的,吳建峰博士從流動的角度來分析我國地區間差距擴大🫒,並集中分析工業流動的兩種要素🦩、中國工業流動的趨勢以及流動的兩種要素作於與地區間差距擴大不同的角色。

    首先👨‍🦼‍➡️🦹,他給出了新地理經濟學中區域發展的兩個前提🦵🏼:一是工業積聚的增加導致區域分化;二是工業生命周期假設平衡的地區間發展是由技術改變帶來的💆‍♀️。在我國👋🏿,工業的生命周期包括兩個方面,由經濟改革或由成熟技術帶來,並且工業流動見證了工業生命周期過程或積聚的增加。

    接著,吳博士給出本文的分析框架✊🏽。他主要是在Dumais et al. (2002)分析美國工業流動的框架上進行改動🫑,並將改動之後的分析框架運用到中國的工業流動上。在Dumais et al. (2002)的分析中,地區工業積聚的變化等於地區工業平均的變化與工業流動之後,吳博士將工業的流動堪稱被解釋變量,從而考察地區工業平均的變化以及工業積聚的變化對工業流動的作用。吳博士運用我國自1980年到2005年25年間28個省市23個工業部門的製造業工業增加值數據,在Dumais et al. (2002)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國地區工業平均的變化以及工業積聚對工業流動的作用💦。結論是我國1980到1990年之間,在我國工業流動中,地區工業平均的變化起主導作用,而在1991-2005年之間🧘🏿‍♂️,地區工業集聚占主導地位🫶🏽,這與我國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的發展是一致的。

    在講座之後,部門老師和學生與吳建峰博士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和分析。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