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L交流感想
最初選擇KCL的這個項目,是因為我很早就想去倫敦了👷🏽♂️,而KCL位置絕好,Waterloo和Strand Campus都在市中心泰晤士河畔,交通方便👨🏽🏫,空余時間出去玩很便捷。總的來說,這次交流還是十分鍛煉人的(比如辦簽證👨🏿🦳、機票👨🏿🚒、住宿、保險等都是自己來做的)😧,並且倫敦雖然有很多地方與上海挺像🪒🧑🏻🏭,但它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下面我們先回到這個項目吧。
一.學習
我們選的模塊都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同一模塊的同學將在報到之際被分成3個小班——Cohort A,B,C,然後每周學習一個主題,3周後大家都將cover到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Globalization和SME三個主題。每周小組要一起完成一個833字左右的case study analysis,具體是利用課上學到的各種模型如SWOT,PEST(EL),TOWS matrix, value chain來分析企業的國際戰略🦣,這其實與咨詢行業比較相關。
班級裏中國同學占大多數,但每個小組內還是會保證有外國同學,我們組裏就有德國和沙特的小哥哥。不論是課上討論還是課後的group discussion,大家都在用自己各色的口音很努力地表達著觀點,而在這當中,比起模型的實際應用,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在一個多文化的團隊中交流🏯,如何最大程度整合大家的異見,這點對於以後在國際化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特別有益。
老師在課上都普遍比較重視學生的看法👨🏿🍳,很少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而一些外國的同學甚至有家族企業或自己的公司,會問一些實戰上的管理問題來challenge professor。而且模塊除了lecture之外🦺,還有debate,panel event👨👨👧👧,企業家guest speaker的speech,創新園區參觀等多種形式,也是很有趣的👨👧👧。
最後要說一句,雖然我們的課程是從下午2點上到5點,但不意味著每天上午都可以出去浪🚴🏿🥏,因為為了最後的選擇題考試和2500字的group case study analysis,private study和因group discussion做出的讓步(最後你的小組成員將為你的contribution打分)都是必須的➡️,所以還是不能想得太美好了……
二.遊玩
Like I said, KCL的地理位置超好(比如走八九分鐘就到倫敦眼了)🙍🏻,所以除了周末,我們還是可以在許多工作日的上午,帶著google map去景點的🏌🏽。倫敦真的是吃喝玩樂的聖地,3周時間裏🕺,不論是去白金漢宮看換崗儀式和入內參觀,Trafalgar Square看街頭藝人表演,到Sherlock Holmes Museum朝聖並在旁邊的紀念品店買買買,進入Houses of Parliament親眼見到著名的“菜市場”下議院🎛,Hyde Park裏探訪演說家之角🤸🏿♀️,還是在National Gallery裏欣賞梵高莫奈倫勃朗,British Museum中回顧世界歷史,去Oxford感受學術與生活相融,每一個地方都有照片之外的驚喜🫱🏻,足以讓人留戀(最激動的還是多年以來在Queen’s Theatre看一場《悲慘世界》的夢想實現了哈哈)。
“吃”上呢,我去倫敦之前原本做好了每天三明治或披薩的準備👩🏼🎨💜,不過後來發現學校的Fish&Chips還有其他菜還是挺好吃的,然後又和summer school的同學去吃了Burger&Lobster,滿足!
三.生活
本來我對於學校將我們幾個從離教學樓只隔一條街的Stamford Apartment移到了位於倫敦近郊的Champion Hill很不滿,而且學校不再像去年那樣給交通費了,但Champion Hill的宿舍確實新而且環境很好🚬,並且不像Stamford總是半夜拉火警,於是也就慶幸。我們是6個單人間(不一定住的都是summer school的🫐,像我隔壁住的是旅遊團的……)共用一個廚房🔹,廚房裏有冰箱、微波爐、烤箱等🩼,比較齊全。宿舍裏都沒有空調和吹風機,只有一個電熱器🧤,但事實證明,倫敦在夏天還是很冷的,尤其近郊風比較大,而且那裏神奇的氣候使得洗好的衣物不開窗一個晚上就能全部幹。
就喝水方面🕵️♀️,倫敦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但據說比較硬,所以最好燒開或者用濾水壺過一下,超市裏也買得到礦泉水。
四.總結
倫敦是一個很棒的城市,它不僅容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而且大家都很禮貌和謙讓,時時刻刻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感到人性的溫暖。總而言之,這次交流讓我收獲了許多,我不僅學會了運用商業模型解決實際的問題🐡👔,也認識了很多國外的小夥伴。有機會一定會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