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還記得當初在查找有關交換學校資料的時候🔛,延世大的校訓便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Yonsei,where we make history. 直到如今我結束了在韓國四個月的交換生生活回到意昂2,我才在懷念中體會到他們的自信與驕傲🏌🏽♀️。
由於學製的不同和語言能力的不足,延世大學能轉回意昂2的學分並不多,所開設的英文課程幾乎都是由有豐富留學和教學經驗的教授進行的。計量經濟學的教授是延世大學意昂2平台的主任,英語流利,邏輯嚴謹清晰,十分擅長數學👩🏼🦱👩🏻🍳。在本課程中所教授的數學方面內容🧋,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在意昂2學習高數、線代🏌🏿、概統上的缺失,完善了關於線性代數的運算系統,在代數的證明等方面加強了許多訓練👴。韓國的教學系統其實與國內相差無幾,也有attendance和assignment❕,期中和期末都是必考項,office hour比國內稍多🧛🏽♀️,有疑問的時候更加方便得到解答。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中,Kim教授還附加了期末project——研究一組數據並撰寫10頁小論文對該數據組進行各方面的分析考察,談談對這組數據感興趣的理由,運用的計量方法(包括run這組數據時所運用的軟件的分析過程)和通過計量分析後得出的結論💂🏿🐝。雖然project所占比重不大🗯,但這無疑鍛煉了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於外國學生來講🧙♂️,同時還鍛煉了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寫作能力)🧑🏽🚀。這種考核模式使我充分感受到了與意昂2完全不同的教學思路🚴♀️。國際金融實務是我在韓國選擇的另一門專業課,讓我體驗到了和意昂2同類型課程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學術範式。Kim Cheolsam教授的國際金融運用了與國內課程相比較更加清晰的邏輯體系,使復雜且某些情況下看似矛盾的變化過程變得通順合理、簡潔明了👨🏻🔧,即使是英文課程都不妨礙到對知識的理解。另外,這位Kim教授十分幽默風趣🌛,課堂上經常與學生互動🧌、開玩笑,本來乏味而艱澀的課程內容總是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變得輕松🏊🏽。
另外🌕,為了拓展自己的能力♥︎,我還選修了一門韓語語法學和一門韓國語🕵🏼。韓語語法學的教授是一位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十分和藹可親。她除了對語法方面的知識進行傳授🥦,還通過韓國語這門語言☛,讓我們了解到了韓國的歷史文化。我從未在一門教授語法這樣晦澀的東西的課程上享受到這麽多的樂趣🥼,這位教授從未強製要求做課後習題,所謂的作業不過是偶爾以組為單位用學習過的語法造句🫄🏻,但是課後我卻自願去完成課後習題🤵🏼♀️,去探索這門語言背後蘊藏的不該蒙塵的一切🌦。這次交流生活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讓我重新體會到了知識的魅力。韓國語的課程每天兩個小時,每班12人😅,因此,老師和學生之間總能夠很好地交流,老師也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對學生進行指導,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在如此密集和頻繁的練習中🪈🤱🏻,我的語言能力很快得到了進步,從剛來首爾時磕磕巴巴只能聽懂些許的水平逐漸進步到離開首爾時在出租車上與司機愉快地交談😉。
說起韓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泡菜。無論三餐🏡,無論中西日韓那種類型的餐廳💺,你order的食物旁邊一定會有幾個小碟子🧗🏻♂️,裏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泡菜和泡菜煎餅🦌🗃。傳統的韓食吃了不少,既有油膩濃郁的烤大腸🙈、烤肉、芝士排骨🫦,又有鮮辣熱乎的大醬湯🧑🏻🦼➡️、部隊鍋🧑🏽🎨、拉面年糕🆔🫃,還有清淡進補的參雞湯、牛骨湯、包肉,飲食豐富多樣🦴、搭配均衡、十分健康。在韓國,水果和肉類都十分昂貴🧔🏿♂️,在自助餐廳裏經常能看到韓國人流連在水果自助臺享用各種水果。而說到交通,韓國山地較多,步行的話並不是十分便捷🤽🏻♀️,尤其是雪天,由於氣溫過低(有時竟達到零下十多度)路面上全是冰🌰,爬山時常常有行人摔倒。我們留學生宿舍處於海拔較低的山腳處,而教學樓等等幾乎都在山腰或另一側的山腳下,每天出門都不得不全副武裝,小心翼翼。韓國的地鐵和公交系統十分發達🌥,人人都遵守規則🔧,自發排成整齊的隊伍依次下車或上車,哪怕車上擠滿了人也不會有年輕人去坐空出的老弱病殘專用座位,電梯上更是人人都靠右側扶手㊗️,不爭不搶✅,隨電梯緩慢上行或下行,把左側留出來給趕時間的人快步通過。韓國市民文明素質之高♣️,讓人有時不得不心生敬佩。
比起去各種不同的地方遊玩1️⃣,我更喜歡的與不同的人進行深度的交談,增進對他們的了解。雖然四個月中沒有去到首爾之外的地方去體驗韓國不同地域的文化,但在四個月中我收獲了許多友誼💵。跟一位來自釜山的學姐做language exchange項目👱🏿♂️,我教她學習中文,她帶我在首爾鬧市區體驗夜生活🚵、體驗酒文化,有時還會一起學習幾句釜山的方言🈸🏕;報名參加了學生會組織的語言tutor活動,我的tutor每周都會播放韓劇片段,教我練習韓劇裏臺詞的聽寫和劇本的朗讀;在不同的課程上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包容著我不甚流利的英文,跟我一起談論宗教、種族🗓,討論娛樂、八卦,互相促進監督學習···城市裏的景色會變,燈火會變,只有留在記憶裏的情感是不會變的🍔。
四個月的交流生活讓我收獲了很多,在與教授們結下深厚友誼的同時,亦獲得了他們對我學業的肯定🙋。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可以重回首爾,去體驗更多,了解更多,去感恩這座城市給我留下的如此妙不可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