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華沙:
2015年2月🍈📪,初到華沙,它給我的印象是晦暗沉重的😭,建築、天氣、行人的神情讓我以為我一個學期的交換生活也將如此🟨。加上buddy因為家中有事開學之前不會回學校👰🏻♂️,並且宿舍還不能入住,我更是絕望,甚至想過立即回頭訂機票回家。機場中陌生的男生過來安慰我,幫我搬行李叫車,這是我在華沙感受到的第一份來自陌生人的溫暖。
由於在orientation階段,學校宿舍還不能入住,我和很多交換學生暫時住在一家旅社中🤽♀️。一周的旅社生活,確實讓我開始愛上華沙🐩,愛上SGH⏪🤘🏼。晚上,在公共區,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徹夜聊天🌁,從聊自己國家🕥📟,聊理想🤫,到聊政治,聊繪畫和音樂,有時也會“抓到”一兩個放棄工作只一個背囊環遊世界的人,讓他們給我們講旅行見聞🛷。雖然彼時身體正被時差和環境變化折磨著,但是內心卻無比快樂👨🏻✈️。白天,我們就在華沙城中四處轉悠🔏,華沙不大Ⓜ️,我們慢騰騰地晃悠一周也差不多走遍了華沙🤽🏿♂️。但寒冷的天氣🥍👩👩👦,連綿不斷的雨雪,暗色調的建築,加上華沙的歷史,依然會給我一種沉重的感覺。
宿舍生活:
宿舍雖不大🚢,但生活很方便,離學校教學樓只有四分鐘的步行距離,離市中心也只有兩站🤟🏽。宿舍樓下有球場用於打球燒烤或者聚會,不遠處有每周三給學生提供免費啤酒的酒吧,樓裏有琴房,party room🤟🏽,健身房,自習房。因為文化的相近,在宿舍裏最先熟悉起來的是一群亞洲人,我們經常會在廚房計提做各自國家的食物。比如在中國新年我們做了一大桌子菜來慶祝,還舉辦過亞洲食物party👩👧,還有international dinner。除此之外,在與西方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我也學會很多與之前不同的待人處事的方式。
學習生活🫱:
SGH是波蘭最古老的公立經濟管理大學💤,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讓我收獲更多的是我思維方式🏃🏻,學習方法等的改變。因為所選課程是英文課程🦦,所以班級中大多數是來自各國的交換生,他們都非常活躍🧑🏼🤝🧑🏼,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無論對錯。此外🥌,一些課程中我們會討論不同國家的勞動法🤶🏼🌻、勞動製度、人力資源管理實例、經濟狀況等,而每個同學用自己國家的實例說明又會給我一種更直觀的感受🪆。以及每門課程的方法都是實踐加理論,都會有具體實例貫穿全課程🧑🏼🦰,並且會由我們獨立完成案例分析🤹🏻♀️。在SGH的教學樓裏,會看到在開放學習室👨🏽🦲、電腦室🙅🏿、咖啡店甚至直接坐在階梯上學習的同學;課程中的韓國姑娘也會和我在網絡上討論作業到淩晨,然後連續幾周提早到達教室與老師討論;新加坡室友經常與我辯論歐盟的政治和經濟👨🏻🦱👶🏽;也有波蘭姑娘會讓我每周教她中文。圖書館也是我愛去的地方,圖書館是典型的歐式建築🧑🏽🚒,所有東西都是厚重的🚱,大門🚣、階梯、桌椅💆🏼♀️、燈光、古老的手工書目檢索等,這些都讓我沉浸其中往往過去半日而不知🙋🏼。
華沙再印象:
到了春天,華沙一夜之間變成了森林🚅,整個城市都變成了綠色😭,公路邊、河邊😩🚰、甚至商場邊👩💼、高樓邊全是綠色。路邊大樹下🕝👨🏿🍳,還會有農戶開著小卡車賣草莓和櫻桃🧞,不僅價格可愛🚔,那一點點紅色也是不可忽略的春日之景。波蘭人的臉上也開始出現笑容🙇🏻♂️,變得沒有那麽可怕嚴肅🗄,但還是依舊那麽紳士禮貌和友好。這讓我一點點開始舍不得離開這個只有170萬人口的城市。
感謝意昂2能給我這個交換的機會,交換這學期的學習、生活還有獨自旅行,讓我在文化碰撞中成長,變得自信獨立。
洪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