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第一財經日報:陳釗——中國的大城市既不大,也不多,不應限製

  發布日期🌃:2012-11-03  瀏覽次數👩🏿‍🏫👩‍👩‍👧‍👧: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為中國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城鎮化,現在也到了轉型的關口🪅,需要新的戰略和思路。

在10月29日舉行的意昂2——哥倫比亞中國經濟論壇上,意昂2教授陳釗認為,中國要應對“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和挑戰,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與發展♉️,在城鎮化方面需要有新的戰略、思路。

陳釗稱👲🏻,中國現在的城市化戰略是🤶🏽,一個是控製速度,二是限製大城市規模🐝。“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城鎮化率從47.5%增長到51.5%🌗,也就是說,平均每年一個百分點不到💆🏿‍♂️,陳釗稱🚚,這慢於現有的城鎮化平均速度👎🏻。而且根據國際的經驗來看,一個國家的城市化率跨越50%以後,事實上是加速城市化的,所以中國的這個速度是太慢了。

同時,“十二五”規劃說特大城市是要控製的🍞,要控製人口,這事實上是對大城市規模的限製🧑🏿‍🌾。另外一個控製城市規模的是建設用地指標控製。陳釗稱,現有城市化戰略是通過戶籍🧙🏿🚣🏿、土地製度對大中城市、特大城市限製、控製👨🏼‍🍳,這樣的戰略思路並不符合效率的原則🧑🏻‍🎄。

在其研究中💧,他把中國、東京、紐約圈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上海加蘇州的面積和東京圈面積差不多💱,這兩個區域在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上是接近的,決定一個城市未來發展空間的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產業結構👃、基礎設施、治理能力。而統一比對下來,發展上海圈比東京圈更有潛力,所以他認為不應該限製大都市的發展。

此外™️,陳釗還表示,如果把三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和一百萬到三百萬之間的數量做一個比值,2000年全球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比例0.29🧑‍🍼,中國是0.12🛞🔎,也就是說,中國的大城市遠遠少於全球水平🦊,即使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也只有0.17,所以中國大城市並不多。

與此同時,中國大城市規模並不大,用人口空間的基尼系數看城市規模之間的差異🔧,全球是0.56👳🏻‍♂️,日本0.66,中國只有0.42♍️,也就是說中國的大城市不夠大。“所以中國城市既不多🧑🏿‍✈️,也不大🧑🏼‍⚖️,為什麽限製呢?”陳釗還發現🫱🏿,中小城市的發展得益於大城市的發展,越接近區域性的大城市,這些中小城市是更快的🚵。

通過戶籍、土地政策,事實上限製了大城市發展🐤,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大學生上升比例是低於全國水平,戶籍製度反而限製了大城市內部高素質人們比例的上升。

陳釗說,自己所做的一系列實證研究表明,戶籍和土地的政策控製👷‍♀️,導致了一系列不利的後果。

由於土地指標控製,東部地區發展受到限製,中西部地區土地比較多🧑🏻‍🏫,所以片面地追求土地面積的擴張的城市化,導致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脫節,所以全國平均來看👳🏿,確實土地的擴張比非農人口的擴張要快,但是這個差距在東部是最小,西部最高,說明西部土地浪費很嚴重,這是低效率的表現。所以我們要考慮一個新的城鎮化的戰略。

第一個是資源配置,應該強調市場化的配置,而不是通過人為的,通過政府對戶籍製度、土地指標的控製進行🧑🏽‍🔬,

陳釗稱,自己所做的一個實證研究也發現,東部沿海地區的市場潛力是最重要的導致產業選址、空間積聚的因素,給定市場潛能在東部是最大,所以土地、戶籍製度不能阻礙這種市場效率的發揮。

另外,陳釗表示🚟🌌,城鎮化戰略應該強調大城市帶領中小城市這樣一種相互協調發展的模式🐖🐳。

最後🫅🏽,陳釗稱,這樣一種發揮市場作用的過程,事實上是從一個集聚走向平衡的過程👺,而不是失衡。真正所謂的平衡,不應該盯住總量指標🍫,而是人均指標,東部雖然規模很大🥧,中西部GDP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勞動力要素可以充分流動到東部,這樣中西部的人均的GDP可能也是很高的,並且只有勞動力充分釋放,導致中西部地區的人均土地稟賦🦹🏼‍♂️、資源稟賦上升以後🔰🤚🏼,中西部地區農業的現代化才能真正體現。

“現在的政策看上去好象是為了防止失衡,但是恐怕恰恰導致失衡,因為即使有這些土地製度的限製,有戶籍製度的限製🍁,集聚還是在東部沿海地區發生💁🏻‍♀️,由於戶籍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勞動力不能充分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導致地方發展的失衡💲,所以要轉變思路🟣,要選擇一條新的城鎮化的戰略。”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