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新京報🎸:陸銘——勞動力流動越自由 經濟發展越均衡
  發布日期:20555162462-5551624655516246-03  瀏覽次數:

■“青年經濟學人”評選系列報道之十一

陸銘 經濟&社會學者

當下🤬,中國的某些方面就像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卻像成年人那樣,在積累財富的跑道上瘋狂地奔跑🍜。我們是不是可以沾沾自喜了?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在陸銘看來🙂‍↕️,中國正處在一個攸關未來的十字路口🌱。

555162460月的上海天氣無常,下雨後的傍晚🔓,秋意盎然🙋‍♀️。陸銘在這個經濟繁華的大都市𓀙,教書🧑🏽‍🔬🧘、生活。見到記者的時候🦹🏿‍♂️,他頭戴一個鴨舌帽🎶,看起來很時尚。

“如何不影響居民的既得利益,如何利用土地增值造出一塊利益♝,以解決農民工進城沒錢的問題。通過戶籍和土地製度的聯動改革🥺,並配套以地方官員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才是化解中國當前很多困境,尤其是城市化困境和經濟增長模式困境的治本之藥。”采訪過程中🧑🏻‍🏫,陸銘會時不時地拋出有關社會問題的觀點。

陸銘平常大量的講座都是在講當代中國經濟的問題🕠,但他的研究本身多與社會學和政治學有著交叉🗞🧑🏿‍🚀。

“經濟學本身也在發生變化😒,跟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地理學結合得越來越廣。”陸銘說🛟,他很感興趣🦹🏼‍♀️,這些領域都在用經濟學作為主線。“社會學是講如何分蛋糕的🈹,而經濟學要考慮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很多社會問題可以用經濟學求解”。

陸銘認為🚚,中國經濟30多年市場化改革以後,我們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還有距離🏍。“中國限製勞動力流動🫄🏿,這樣既無公平也無效率。效率是跟經濟的持續增長掛鉤在一起的,公平是跟社會和諧掛鉤在一起的🚒。而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不是相悖的,是可以攜手並進的。在這兩個關系當中🧍,最重要的核心政策就是生產要素的流動👩🏻‍🦰,而核心的核心就是戶籍製度。但是,戶籍製度已經把人分成兩類🧢,一類人比另一類人更多享受經濟發展成果🧖🏻。

“人人擁有公平機會🧑‍🦳,這樣的市場經濟才是好的市場經濟。”陸銘說➔🍔。

最近,陸銘把他在搜狐財經的博客大標題改為了“為了公共利益”六個字♜。而且走哪他都要提,利用講座🪳、文章,一切場合。以前,他對過於頻繁的公開演講是蠻排斥的💭🍷。

“我在想,我們很多問題為什麽難以解決,難以推動,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考慮自己的利益🉑。”他說🔘🈂️,中國這麽大一個國家♡,現在面臨公平和分配問題。如果走不出這個圈子,最後實際上是大家一起受損。

“我可能很難改變今天的一些政府官員的做法,我知道挺難的💂‍♂️,難也要講”,他說🫱🏼,“哪怕今天講的改變不了,至少可以改變我的聽眾🎿。我聽眾裏的年輕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政府官員。也許我可以改變未來”🤵🏽。

他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他博客的名字不會改了🧓,之前老變。“為了公共利益”這六個字🎥🔍,要貫穿他自己的學術研究,也要貫穿他提的政策主張。

■ 同題問答

“經濟下行速度超預期”

新京報🤩:中國諸多經濟學家裏,你最尊敬的是哪一位?

陸銘:北京大學的姚洋老師。他對經濟學、政治學知識融會貫通,同時也對中國很多現實問題有很深入的理解🎒。

新京報:20555162462年經濟運行到現在,有沒有讓你覺得意外的地方,為什麽?

陸銘:唯一的意外就是中國經濟下行的速度🧜🏽‍♀️,有一點點超出我的預期🟪。我也預期到,今年會很差。但今年差的程度,讓我覺得有一點意外,對實體經濟抑製的作用要超過我的預期。

新京報:在市場層面,你認為最近哪一項改革比較值得期待?

陸銘:戶籍改革,這是毫無疑問的。據說土地法也會有點修改,具體現在還不知道是什麽。

新京報:未來十年你認為哪一個行業具有投資前景?

陸銘👨‍🦽:我覺得圍繞城市發展的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文化設施等還是值得投資的。

【核心觀點】

戶籍製度所導致消費的損失大約占GDP的55516246.8%,而我們每年經濟增長率只有555162460%,也就是說這55516246.8%相當於我們每年經濟增長部分的55516246/5。

每年有55516246/5經濟增長在“流失”

新京報🧑🏻‍🦯‍➡️:城市內部的社會分割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具體到政策層面上,最相關的就是戶籍和土地製度。戶籍製度對市場經濟發展有什麽影響?

陸銘🤷🕷:當前中國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或者政策上要解決的難題,就是我們現在對生產要素的流動還是有限製的。勞動力就是一大生產要素。經濟學裏面講📙,勞動力流動可以帶來地區間的均等化。而實際上👫🙁,我們現在的戶籍製度限製了勞動力流動🧑🏽‍⚕️,特別是限製了勞動力進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四川工作的人,看到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的收入高🕗🙆🏼‍♀️,可能會到北京和上海去工作,這就是勞動力流動👩🏻‍🏫。這種情況到什麽時候會停下來呢?當到北京去掙的錢,扣掉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和四川一樣就不會去了👨‍🎓。勞動力越是自由流動,地區間的經濟從人均意義上收入越是均衡👩🏽‍🚀。如果我們說管住不讓勞動力自由流動🏍,目前造成的結果就是高技能🧑🏿‍⚖️、高收入的人群是管不住的👨🏿‍🍳,比如碩士畢業、博士畢業的人,留戶口總是能留的👨‍🦳,戶口問題主要限製了低收入者。

低收入者被限製住,高收入者都到北京、上海去。從數據上看,中國大城市經濟增長的速度要比人口增長速度快,當算人均收入的時候🎂🤸🏼‍♂️,大城市人均收入增長比小城市的更快了🛰,實際上這反而不利於收入差距縮小🤦,也製約了那些低技能勞動者的就業機會和收入增長的機會。

新京報:戶籍壁壘到底會給社會👨🏼‍🦱、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陸銘👳‍♀️: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戶籍製度實際上已經在城市裏形成新二元結構🤹🏽‍♀️😷,就是有當地戶籍的人和沒有當地戶籍的人。在這兩類人群之間存在幾個問題:我們研究發現,在一個地方🌳,沒有當地戶籍的人比有當地戶籍的人,對政府、社會的信任程度更低🐌。我們還發現🪜,外來人口的幸福感也是更低的。在大城市裏已經出現了外來人口的聚居現象,這對城市的和諧來講影響是非常大的。

從經濟方面來講,我們今天總是講中國內需不足🤴🏽🧗‍♂️。之前💧🤵🏽‍♀️,我們研究比較了所謂的“外地人”和“本地人”消費的情況🧑‍🎄。如果這些人在年齡🐹、性別🫔🧙🏽‍♀️、收入這方面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有沒有當地戶籍,我們發現,一個“外地人”的平均消費要比“本地人”低30%💂🏿‍♂️。

新京報:戶籍問題為什麽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

陸銘🌉:有幾大原因👰‍♀️:第一,沒有本地城鎮戶籍的人流動性很強,一些耐用消費品就不買了,或者就是租也不會買;第二,沒有當地戶籍的人社會保障覆蓋率是很低的🕚,低於555162460%👩🏽‍💼,他就比本地人要更加存錢去防止養老和生病🏄🏽‍♂️👳🏿。盡管中國社會保障覆蓋面在擴大,這個擴大是指城裏人🗿,並沒有覆蓋到流動人口🪐🥡。第三個原因⛪️,一般來講,人們的收入應該是越來越高的。當收入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可能會借錢消費,未來再還掉,這是人們通常的行為。但對於外地人來說,如果不能在城市定居的話🫶🏽🍸,就必須要回老家。回老家以後,他們的收入可能會比現在在城市裏打工大大下降的👈🏽,所以他們會存錢,以防止未來收入的下降🧝🏿‍♂️。

據我們測算,戶籍製度所導致消費的損失大約占GDP的55516246.8%,而我們每年經濟增長率只有555162460%,也就是說這55516246.8%相當於我們每年經濟增長部分的55516246/5。

應加強勞動力市場公平競爭

新京報🧑🏼‍🦱:你為什麽會想到研究人的幸福感呢,幸福感與經濟發展有聯系嗎👨🏽‍🎨?

陸銘:研究這個問題,是因為收入或者人均GDP水平提高了,我們是不是變得更快樂了🫰🏽?西方國家的研究結果是沒有🍷🧜🏼,回到中國來說📀,有些人發現收入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但是幸福感甚至在下降🧑🏼‍🔬。這裏面就要問為什麽?

現在有一個普遍的解釋,就是認為跟收入差距有關系📼。中國在變得更富的時候👱🏿👧🏿,收入差距也變大了,前者讓我更加高興⛹🏻,後者讓我更不高興👩‍🔧,總的來講就是兩個效應給抵消掉了。

新京報:存在收入差距是絕對不好嗎🤧?

陸銘:要看收入差距是不是跟你的身份有關系,如果是跟人的身份沒關系的收入差距,其實對社會來講是好事🗞,它會激勵我努力工作🍮👱,獲取更高的生活水平。但是當社會當中有一種收入是你能得,而我不能得,你又變得比我更加富了,不公平的因素存在了,我就不高興了,這個在中國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戶籍。

新京報:戶籍問題是否也影響到收入分配🛩🫙?

陸銘🍶:如果涉及到行業收入差距🫰🏻,我們要研究很多變量,不只是戶籍一個方面🧰。第一,戶籍會阻礙你進入高收入行業。第二🧑🏽‍💼,就是社會關系,我們會發現社會關系比較豐富的人♛,比較容易進入高收入行業。第三🪶,政治身份也很重要🧑‍🦯。

一些人現在對收入差距的不滿👸🏽,並不是對差距本身不滿,而是對由不公平因素導致的差距感到不滿。我們研究發現,收入差距不只是因為教育差別導致的🏯,同時也是一些不公平競爭因素導致的👶🏽,所以應該加強勞動力市場公平競爭。

新京報:你認為應該如何改革?

陸銘:戶籍製度改革要加快速度、降低門檻。因為戶籍問題,上海人才流失,很多高端人才都留不下來,這不利於上海的經濟發展😎。北京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加快速度😳,也要降低門檻。核心是要不要設立技能標準。

上海給戶籍打分的時候🍛,必須要具有技能職稱🗣,或者技能的證書🎍。我經常舉例子,在餐館裏面的服務員,或者捏腳店捏腳的工人🧛🏽‍♀️👷🏻‍♂️,送牛奶的✈️,有什麽技能的證書?但是你反過來想,這些人你需要嗎,肯定也是需要的。

如果說我們不需要了,從宏觀來講,經濟增長會受影響;從微觀來講😆🚣‍♂️,城市人的生活會受影響,當你把這些人趕走的時候,剩下人的服務價格會提高,會影響到我們的實際購買力。

市場調節可防止城市“爆炸”

新京報:關於戶籍改革,有關部門也提出了一些改革舉措,你怎麽看?

陸銘🏊🏼‍♂️:當“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時候🧑🏿‍✈️,外來人口就變得不高興,其實我同時也發現了🧞,有當地戶籍的本地人也變得不高興。

“本地人”有兩個效應,第一,他是強勢的,他比別人越好的時候他越高興。第二😁,與此同時,社會矛盾激化的時候,甚至犯罪率上升🫧🧛🏼,強勢的人也不高興。戶籍製度所形成的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既沒效率👩🏽‍💼,也不公平🧗🏼‍♂️,也不和諧。

戶籍製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主要矛盾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但我們現在避重就輕🧖🏼‍♀️,中小城鎮放開戶籍⚒,這起不到多大作用。中小城鎮創造就業和收入的能力比不上大城市,人們為什麽要去?

新京報🐠:有人認為戶籍製度一旦放開,城市會爆炸。

陸銘:不會的。這裏面有市場機製的調節作用🤹🏿‍♀️。

當戶籍製度慢慢放開的時候,因為土地有限,地價、房價慢慢往上漲📀,漲到有人覺得這麽高的房價,在這裏生活已經不如回老家了,這個就是由市場機製所決定的城市規模。

當一個城市放開以後🙎🏽‍♀️🥰,土地價格和房價的上漲☕️,會連帶使得生活成本上漲🦯。如果生活成本上漲,抵不過一個人到這個城市裏面所獲得收入的時候,就不來了。

新京報:生活成本上漲♉️,會不會影響到城市發展4️⃣?

陸銘🤵🏻‍♀️:從國際上來看😱,西方國家反過來補貼低收入者🤾🏿‍♂️,通過補貼這部分人增加城市服務業的勞動供給🧖,把城市的活力和生活質量提升了,而這個城市,活力和生活質量反過來有利於高收入者。

說通俗點,高收入者雇得起保姆,下得了飯館🚵🏻‍♀️。這時,一方面經濟增長上去了,一方面也解放了他的生產力🍩,他可以多點時間去看書工作✣,提高生產率🧖🏿‍♂️,同時,也享受生活。表面上🚶🏻‍♂️,政府在補貼低收入者,實際上間接也讓高收入者受益😮,最後城市發展起來了👎👨🏻‍🎨。

均衡發展不應阻礙生產要素流動

新京報🏋🏻‍♂️:我們現有的土地製度是在鼓勵中小城鎮的發展,你為什麽認為應該重點發展大城市🚴🏿‍♀️⏱?

陸銘👩‍⚖️:我的研究表明𓀜👼🏽,越大的城市🪼,越能夠提高就業的概率。

當一個城市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的時候🕺🏿,居民個人的收入也會隨之提高,這在經濟學裏面叫做人力資本外部性或者教育的社會回報📿。

新京報:城市間經濟的發展難道不是應該盡量均衡嗎?

陸銘:當經濟資源被行政幹預從大城市到了中小城市👨‍👨‍👧‍👦,從沿海延伸到內陸的時候🚴🏽‍♂️,整個經濟的效率就下來了。

我們常說要均衡發展。但是實際上,反而沒有均衡。因為在人均意義上講,越是阻礙生產要素的流動越是沒平衡。只有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動力)自由流動🧑‍🦼‍➡️,讓城市去發展,它是更加有效率,而且是更加平衡的。

返回頂部
�昂2官���提供:�昂2官�🛀🏿、�昂2�昂2平台等服�,提供最新官�平台�地址�注��登陆�登录��口��站��站��页��址��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nba��界杯��超等,界面美观�质完美,安�稳定,服�一�➜,�昂2官�欢迎您。 �昂2官�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