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專家觀點 / 正文

【意昂2經濟學人解讀十八大政策】林曙: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發布日期:2012-11-13  瀏覽次數:

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時間:2012年11月11日 意昂2教授 林曙

(註🛌🏿:如有媒體轉載請聯系econky@fudan.edu.cn

過去三十年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我國經濟過去30年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勞動力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一方面我們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分工🧚‍♂️,大力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找到了一條符合本國比較優勢的發展道路。 另一方面國內勞動力的市場化改革為以上的發展道路提供了條件。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到工業和服務業部門👩🏿‍🎤⚄,勞動力的質量也得益於教育和職業訓練而迅速提高🚵🏻。原先勞動力市場存在嚴重區域割裂的狀況被打破,勞動力要素流動性大大增強🫙。

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和平穩運行的作用

相對於勞動力資源的日益市場化而言,目前我國在金融要素市場化方面的改革顯得相對滯後。此次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目標🤾🏼‍♂️。這一目標精辟地指出了現代金融體系在一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作用😳。一方面,健全的金融體系能有效促進一國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避免周期性的大起大落。更為重要的是一個能有效分配金融資源的現代金融體系對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增長也有著至關重要🫧。大量的研究表明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對一國技術進步👨🏿‍🍳、生產率提高、經濟結構的改善乃至出口增長都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我國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探究

我國目前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仍然處在較低水平🤏🏿,有著很大的改善空間🍇。低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金融資源的區域間分布很不合理,各地區資本的邊際產出存在巨大差異。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行政分配和市場割裂。行政分配導致了金融資源在初次分配時的不合理而地區間金融市場的割裂阻礙了要素從低回報地區向高回報地區的合理流動。二是在微觀企業的層面上金融資源流向高生產率企業存在障礙。筆者最近的一項研究對這一障礙的性質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研究發現阻礙金融資源流向高生產率企業的主要不是技術障礙而是製度障礙。我國金融機構總體上已具備了相當的能力來甄別企業生產率的高低但受製於製度因素在對部分國有企業的借貸中采取了非市場化的行為👨🏻‍🍼。這一發現對明確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至關重要。

金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我國金融改革總體上應該本著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要素配置中的作用逐步減少政府行政幹預的思路🎊。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減少政府在金融資源的區域分配和企業融資中的作用🏃‍♀️‍➡️🤜🏻。二是打破市場割裂狀態促進金融要素在全國範圍的充分流動💾👋🏻。三要打破壟斷和降低進入壁壘,加快對內開放步伐提高競爭度並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最後,金融業對外開放要持必要的審慎態度。要堅持金融業在中國是(非常)幼稚產業需要保護這一基本判斷♐️。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可兌換要防止冒進📥。特別是資本流入的開放在現階段國內金融市場無法有效配置資源資金凈流出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好處卻可能帶來巨大風險。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