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是資管行業的監管“大年”👨🏻🎤,監管從嚴,執行從嚴🦠。地方資管公司以及銀行系資管公司正加速密集落地。無論是監管層面對金融去空轉的決心,還是財政稅務系統就政府融資👨🦳、資管產品增值稅等方面的新安排🪓🧑🏻🦳,都資管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對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5月11日,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做客第一財經演播室🚙👳♀️,透析統一監管框架下資管行業將怎麽發展,資管的下一顆棋子將落在哪裏?
觀點01
張軍:銀行不良資產規模將達數萬億級
地方系銀行系資管公司密集獲批🤩,資管行業或面臨統一監管。張軍認為,銀行資產風險不斷暴露,地方性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規模可能會超出預期👩🏻🦯💆🏻♂️。目前相當大一塊經濟活動沒有效率🫲🏼,不產生收益,將是本輪處置不良資產的重點7️⃣。
張軍:銀監會💩,現在講1.58萬億被定義成NPL📽,即所謂不良信貸。不良信貸率現在不超過兩個點,現在看起來還可以。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動態看🤵🏻🪑,因為這個蓋子打開以後,實際上整個金融系統的不良資產🏄🏽♀️,特別是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它的規模我覺得會不斷滾動,所以它應該是一個不斷地被暴露的過程🏃➡️,就像當年我記得差不多二十年前,那時候我們的商業銀行,當時主要是國有的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規模到底有多大,全球大家都比較關心,然後就是不斷有人算賬、測算、估計,實際上我們很難知道一個很具體的數字🕤,因為這個數字在不斷地發展👩🏻🍳,所以我的想法是,雖然我們不能高估我們不良信貸的規模✈️,但是我覺得也要看到我們的商業銀行,特別是現在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它的不良信貸規模實際上很可能比我們現在的數字要大,那麽具體大多少我們現在也是無法知道。但是我覺得它會不斷地暴露出來🗝🧎♀️➡️。現在我們很多地方性的👩🎨,像山東、遼寧、雲南🏌🏼♀️、貴州這樣的地方🚋,實際來看它的債務問題非常突出,這樣實際上就反應到銀行不良資產規模上面,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是要有一些心理準備的🧏🏻♂️。
主持人🦩:資本市場現在給到了8毛錢買1塊錢資產的機會,因為普遍的銀行市凈率是0.8倍,是給打了一個折扣。那麽,經濟學家喜歡講邊際上的變化,那我們也可以來探討下,銀行的不良資產在邊際上的變化👫,是在變得平穩©️,是在變得更加惡化還是可能在好轉呢🧝♀️?
張軍🌻:那官方的數據給我們的印象是邊際上是遞減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時間還要拉長看👈🏿👩🏼🔧。因為不良信貸的問題有一個定義,實際上你到期沒有還的話,那我可以zanqi⚖️,這個時間我是可以動態調整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不良資產邊際上的變化不見得會穩中趨減的這樣一個趨勢🤹♀️,它有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裏面會有比較集中的顯露。
主持人➾:它的背後本質和決定因素會是什麽🧑🏻🦯🧚🏼♀️?比如說我們看一季度是不錯,GDP也是在拐頭6.9了。它是取決於整個經濟的增長嗎?比如說經濟增長起來,是不是意味著那些企業可能就還得了錢,本來是壞賬就不是壞賬了👨🏽✈️,還是說它就是僵屍企業🔢,這跟經濟增長都沒有關系🤞🏻。
張軍:實際上我們經濟當中有相當一塊經濟活動是沒有效率的👩🏻🦽➡️,這些沒有效率的經濟活動不產生後來的收益🏇🏿,所以這一塊可能在我們目前處置不良資產的規模當中應該占有比較大的比重,包括國有企業,即所謂僵屍企業,也包括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些基建項目,這些信貸的規模到底有多大,以及這些信貸當中有多少在將來會成為不良資產🛶?我覺得我們要拭目以待,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來看,不良資產的蓋子一旦打開,實際上這個規模可能是超出我們預期的🛵。如果你到具體的比如中小銀行去了解情況,我相信他們會告訴你說其實這些東西我們講不清楚,或者說我們可能還有一些數字不見得掌握了♊️。
這個事情是不是有點像薛定諤的貓啊?薛定諤的資產,蓋子打開的一刹那你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壞賬。
對,所以我覺得現在關於不良資產的規模⏲,其實某種意義上講永遠是一個謎。因為就像二十年前我們那個時候,你在99年成立四大國有資產,所謂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也是為了處置當時的工農建的壞賬𓀂,但是當時討論到底有多少,我印象非常深,沒有人能告訴你到底有多少。
觀點02
張軍⛩🏠:“影子銀行”業務將被收縮
張軍認為,松綁地方性和銀行系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主要是為了剝離不良資產業務及承擔債轉股🧑🏻🍼。對於已有的壞賬由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同時加強監管,防止增量,影子銀行”業務將被收縮。
其實這個也是為什麽要松綁地方性的和銀行系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背景,因為你一方面要收緊,監管趨緊🫄🏿,那麽當然會影響銀行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現有的壞賬剝離出來,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來處置💪🏼。換句話說,我對存量現在用成立資管公司的辦法來單獨處置👆🏿,同時加強監管,統一行動會防止後來增量壞賬的形成📭🗡。我覺得就是前門後門的問題🧑🏻🦳,現在看起來,已有的特別是08年以後形成的大量壞賬需要有非常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來加以處置,這個對銀行不利。但是銀行後面的資管業務的話,對不起,我要改變監管的規律⛹️♀️,因為過去你要套利嘛,所謂監管套利,一行三會步調不一致產生很多監管上的空白,銀行用這個拓展了通道業務,然後資金在金融系統之內空轉🩸,對實體經濟不產生影響。但是資產管理的規模在上升,所以造成虛假的金融繁榮。所以,我覺得現在的監管,把套利的空間基本上消除掉,你要做資管可以,但是要在表內做,你就不能把它變成一個影子銀行的業務,你要跟實體經濟掛鉤🚾。那麽這個才是真正回到資產管理的本源🔏,現在所謂的資管,即財富管理實際上更多地是利用了監管上的漏洞🚏,更多地用通道的業務套利🚆,兩頭都不在表內🧚🏿♀️,實際上基本是在監管之外去做🤳🏽。當然它有它的所謂,我們經常講這個可能對我目前的利率管製有一個沖撞🧜🏽,它有它積極的一面👇🏼,但是總體上它製造了大量的表外業務和影子銀行業務,產生了巨大的風險。
觀點03
張軍🤬:強化投研將成為資管下一步重點
針對統一監管框架下資管行業將怎麽發展的問題🫳🏿,張軍認為,資產管理的棋子要落回表內🧑🏽✈️,通過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附加值😄,而不是淺表的信貸業務來提升競爭力。資管行業將回歸本源:金融結合實體🥠。
我覺得將來資產管理的棋子還是要回到表內🙎🏻,它不能去用更多的資金池,資產池,通道業務來開展業務。
我們商業銀行的主業實際上可以多樣化,而且將來的主業可能逐步從信貸轉到投行業務🥊👰🏽,要提供更好的服務🚢。
商業銀行將來的趨勢,我覺得銀行要生存的話,它的中間業務必須要擴大,中間業務要擴大不是說沒有監管,而是依然在監管框架裏面,就是說我要給客戶提供更好的附加值。比如說投行業務怎麽發展起來的?實際上投行業務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有這樣一個人力資本的儲備,它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這個才是本源。我覺得資管,即財富管理要回到這個本源,而不是利用監管的漏洞在金融系統內空轉,那樣會產生巨大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我們的銀行是否做好了資管轉型的準備🧑🏿💻,你的人才儲備怎麽樣?你的投研怎麽樣🚵🏽♂️?你能為我們的客戶或企業提供什麽樣的附加值?這個是變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