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問題本質是抵押品匱乏問題。金融創新無非是創造新的承諾和(或)創造新的抵押品。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有效的金融體系將社會資源配置給能夠創造價值的人🤹🏼♀️,將蛋糕做大而促進經濟發展;企業和個人面臨的“融資難”卻製約著中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根據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年報》,截至2017年末,小微企業貸款和全口徑涉農貸款和余額分別為24.3萬億元和30.95萬億元,占人民幣貸款總余額的比例僅為20.23%和25.76%🧑🏿🏫,而小微企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貸款額與其貢獻並不匹配👩🏼🍳。
由於任何金融合約都是一種承諾(promise)🐮,由於合約的不完備性,都有違約的可能,都需要某種抵押品(Collateral)🧑🏽💻,因此融資難問題的本質是抵押品匱乏問題。
在企業自身抵押品不足的情況下,它們只能選擇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增信的方式獲得融資,而目前的擔保公司多是一些小公司,並不能承擔起風險分攤的作用,這也加劇了融資難問題🤽♂️。
破解中國的融資難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激活經濟中的抵押資產
抵押品在金融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抵押品的數量和使用效率往往決定著一個地區金融的發達程度。德·索托在《資本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在發展中國家,大多數窮人雖然擁有資產,但由於這些資產的所有權不完整,只能在小範圍內進行交易🚶🏻♀️,不能通過抵押獲得貸款🫐,所以這些資產不能成為資本。而在發達國家,土地👨🏼🏫、房屋等產權界定清晰,可以作為貸款的抵押品🪀;不僅這些資產可以作抵押發行金融合約(如債券)🔧,債券本身又可以進一步作抵押發行新的合約🦢,以此類推🙅🏿♂️;而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連最底層的資產(如土地和住房)都不能用作抵押品。
實際上中國有很多“沉睡的抵押品”。本來可以作為抵押品的資產由於製度原因無法作為抵押品,使得本就稀缺的抵押品更加匱乏。農村土地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土地產權界定不清♕,農民只能行使使用權和收益權,卻不能合法行使轉讓權🫅🏼,這讓農村土地無法發揮其作為抵押品的價值⚡️,更加劇了農戶融資難問題。 目前🐍,在一些農村土地製度改革的試點,比如浙江義烏等地,農房能像城市商品房一樣作為抵押品來獲得貸款,讓農村“沉睡”資產得到激活🦘,將資產變成了資本✂️,緩解了農村融資難的問題。
另外,目前銀行比較青睞的抵押品多為城市部門的土地和房產等不動產👦🏿,除不動產之外🏍,還可以通過將一些動產納入到抵押品範圍內,比如存貨🟣😹、應收賬款等👩🏿🌾。在美國,95%的中小企業動產可以作為抵押品🧏🏿♀️。在中國雖然法律上已經允許動產用作抵押品,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抵押品的信息系統(最近的供應鏈金融問題就出在虛假的應收賬款信息上)👛,實際上動產並沒有很好地被用作抵押品。
除了抵押品沒有被充分挖掘利用之外,中國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也是導致融資難問題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做到充分利用抵押品、合理擴充抵押品,那麽可以通過第三方擔保的辦法為借款企業增信。然而目前國內擔保公司規模小、數量少,且各地擔保機構之間相對獨立🪿📧,沒有形成穩固的風險分攤機製,甚至屢次出現擔保公司跑路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擔保公司的風險分攤作用無法發揮,企業難以通過三方擔保獲得貸款🧑🏿🎨🧲。
如何才能充分釋放經濟中的抵押資產🔝🧘🏽♀️?針對以上問題,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首先要通過產權和法律改革釋放出更多的抵押資產,這將對促進金融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有充分抵押品的情況下🧁,融資流程會變得更有效,舉個例子,價值100元的資產🎽,如果可以作為抵押品借到99元,那只需要實際投入一元的本金,杠桿是100倍🤌,抵押品利用的好可以撬動更多的資源。抵押品的產權界定越清晰、其價值的不確定性越小,杠桿就越高。在產權界定不清楚的拉丁美洲和印度,100元的土地用作抵押,可能只能借到50元錢,即杠桿只有兩倍。資產杠桿反映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化的能力。
中國的農村土地是巨額沉睡的資產🙏🏼,尚不能用作抵押品(即杠桿為零),應該進一步明確農村土地產權,讓其發揮其作為抵押品的價值,這將創造出大量的資本;其次應該鼓勵銀行接受動產作為抵押品🙋♂️,采用存貨和應收賬款融資等抵押品來進一步緩解“融資難”問題。
其次💀,為了進一步克服抵押品的稀缺問題,就要完善第三方擔保公司風險分擔的功能。第三方擔保是采用擔保公司的信用為融資方背書,相當於為貸款提供保險🕴,分擔違約風險。在國外☕️,信用擔保公司多為大規模的保險公司,如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這種實力雄厚、資本充足的大型保險公司。而目前國內擔保公司規模不夠大,資本金不夠多,承擔不了這種風險;另外🗑,擔保公司在與銀行談判中,缺乏議價能力,銀行會將代償風險100%轉移給它們,使得它們承擔了過多的風險👩🏽🎤,也阻礙了它們的發展🧜🏼♂️。因此建議金融監管部門推進金融創新🈚️,用政策鼓勵大的保險公司開展融資擔保業務👨🏻🔬,因為擔保本身實質上是一種保險,小的擔保公司由於沒有足夠的資本金🧗,難以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只有大的保險公司才能擔負起這個責任。
二、整合和利用信息系統
金融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基於抵押資產的傳統金融🤽🏿♀️,另一種是基於信息和大數據的Fintech,即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用戶信息庫,根據信息對信用風險進行評估,可以說🛀🏿,這種情況下💬,信息成了新的抵押品📏。新的信息技術是解決傳統金融中抵押品不足問題、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機會🤹,中國要利用好這個機會👨🏻⚕️👨🏽🦲。
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可以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對借款企業的風險監控💉。阿裏金融就依托信息和數據開發了新型微貸技術👩🏻🦼➡️,豐富的個人數據使在線貸款信息更加透明,申請貸款不需要提供抵押品,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審核,不僅節省了抵押品👩🏽🦰,還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審核成本🫄🏽,提高融資效率。這些數字化普惠金融業務通過整合數據作為支撐🦸🏼♂️,為小微企業等提供無抵押、無擔保資產的貸款😻。但是基於數據的貸款模式需要更完善的信息系統,一旦在數字整合環節存在問題,就很難推進。在一些農村地區🍵,農民的征信數據一般依靠線下方式獲取,但目前農戶相關數據缺失較為嚴重⤴️,這也是農村融資難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新的時代🔻🙎🏻,數據變成了重要的資產👩🏿🍼。因此應該鼓勵實體金融機構發展信息技術𓀀🧑🏿🚒,使用豐富的數據評估融資方的違約風險,將信息資產作為新的抵押品。目前來看,現實中很多信息都沒有整合起來🔋,大部分銀行不能獲得企業的稅務數據😠、工商數據、經營數據、司法數據等詳細數據。除現有的結構化數據以外💘,還可以使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招聘數據🙏🏿🙍🏿♀️、網站行為數據💴、社交數據等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挖掘,為金融機構提供信用參考。如果銀行可以獲得更多的征信數據,也可以像阿裏金融那樣開展以信息為支撐的貸款業務。信息系統的整合一方面提供了新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抵押資產的透明度(降低了不確定性)而提高了杠桿水平。
三⛹🏼♂️、以保險市場改進信貸市場
保險業對於中小企業的支持渠道正在不斷拓寬,保險的作用體現在兩個層次,既可以直接針對違約風險進行保險,又可以通過對抵押品進行保險來提升抵押品的價值。
直接針對違約風險的保證保險類似於CDS(credit default swap),當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時,由保險人承擔償還責任🍫✊🏿,分擔企業的違約風險,為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在政策鼓勵支持下🍐🥇,信用保險🧆、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業務的推廣試點以及銀保合作,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和風險分擔機製更加完善🍀,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保證保險細分產品也在不斷增多👴🏽™️,比如,陽光財險報批的個人房屋抵押經營貸款保證保險在2018年5月已獲銀保監會批復。
另外中國在一些農村地區開展了試點信用互助互保💡🫳🏽,互助互保的功能和保險類似,但前者範圍太小,風險是相關的🆗,不能分散,所以參與率不高。其實可以采取更好的金融創新,將互助互保範圍擴大🦴🖌,比如引入更大的保險公司對農業、小微企業的風險進行擔保🥮,這樣不僅降低了風險🔝,還能提高融資水平🚣🏽♂️。
而針對抵押品的保險,則是通過提升抵押品價值,提高杠桿率,從而提升融資效率🥗。例如,美國加州經常發生地震😿,這對住房的抵押品價值有負面影響𓀅⬆️,加州引入住房巨災保險後🫅🏼,不僅提高了抵押資產(住房)的價格,而且提高了房地產公司融資的水平。這是因為被保險後的抵押品變得更值錢了🫲🏽,含有抵押品的保險能夠提高杠桿🤌🏼,從而提高融資水平。中國從2014年起在深圳ℹ️、四川、雲南、廣東等地開展巨災保險試點,但在政府主導的救災體製下,市場化的商業巨災保險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推進保險發展方面🦸♂️,應該鼓勵資本金充足的大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貸款保險業務,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增信✏️🤽🏽♂️,緩解融資難問題;還應該推進巨災保險等針對抵押品的保險險種,鼓勵大型保險公司建立再保險等風險分攤機製,通過政策幫助巨災保險公司提升風險承擔能力。
總而言之,破解中國的融資難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解決👱🏻♀️。首先,更好地激活和釋放經濟中的抵押資產🫖,抵押擔保是解決融資難問題的關鍵,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現有抵押品👨🏼⚖️、創造出新的抵押品的方式解決抵押品不足的問題,另外可以采用大保險公司提供擔保的方式為融資企業增信。其次,金融機構要更好地利用信息系統👨🏭,完善征信數據,創造出新的信息資產❤️、提高抵押品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資產杠桿水平和融資效率👉🏿。最後🚚,應該推進保險在信貸中的作用👍🏻,發揮保險分攤信用風險的功能,並利用保險提升抵押品的價值🖤🎐,進一步創造出更多的資本。
(本文基於作者在山東電視臺“問政山東”節目中的發言擴展和整理而成,薛笑陽、董雯對本文亦有貢獻,文章轉載自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