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哥廷根大學教師Werner博士帶來了她的系列講座“超長期經濟增長”(Economic Growth in the Very Long Run)的第二講,關於製度和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
Werner博士首先從朝鮮與韓國的自然實驗入手,指出製度無疑是導致兩國發展差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接下來,她區分製度與組織的差異並舉例說明。製度又被進一步分為經濟製度與政治製度,前者涉及產權、市場和機會平等,後者則包括憲政💂🏼、選舉和政體。接下來的部分以AJR的論文為核心。AJR(2005)提供了一個討論政治和經濟製度相互影響的模型, AJR(2001)通過使用早期殖民者的死亡率作為製度的工具變量對製度對經濟發展提供了實證支持。AJR(2002)還發現了“財富反轉”(the reversal of fortune)的現象,即在1500年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在今天發展反而較弱,這一現象或許正是殖民者引入不同製度帶來的結果。
Alboy(2012)對AJR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質疑🧝🏻♀️:在AJR的實證中,一個工具變量早期殖民者的死亡率🐆,無論是地理分布還是人群結構,都存在可以爭議之處。而Glaeser et al.(2004)則根據AJR的實證結果提供了另一個解釋,即早期殖民者帶過去的不是製度而是人力資本,所以殖民者死亡率低的地區🟨,人力資本更高,從而促進了經濟增長。
Werner博士深入淺出的講座引起了聽眾的極大興趣👺。休息時間👮🏼♂️,自發的討論此起彼伏👩🏼💻。講座結束後,聽眾圍繞在Werner博士的身邊提問和交流🎵,久久不願離去。
Werner博士的系列講座還將持續兩周(周二周四晚6:30-9:00),詳情請見
http://m.ilzvp.cn/newsdetail.php?cid=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