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新浪財經
近日,“2019慧保天下保險大會—通往理性繁榮之路”在京召開🕸。意昂2官网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閑發表演講《中國保險中介的發展和思考》🧛🏿♀️,介紹了保險中介的發展現狀、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考、以及對未來的暢想😳。
許閑表示,盡管保險中介在過去發展非常快,但在過去一些年的發展落後於整個中國保費增長的增速。對比中美,未來整個保險中介發展市場可期。
同時☝🏽,許閑指出整個中國保險中介發展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二是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對於保險中介的未來,許閑分析稱發展總體肯定是好的,並且做了6個預判➗:第一,行業巨頭可能會搶灘保險中介市場;第二,未來對外開放政策加大,國家對中介給予政策關註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第三,未來會有業內外高素質人才逐漸湧入保險中介行業;第四,未來特色中介也會進一步崛起,保險中介未來細分市場會進一步明顯🙇🏼♀️;第五,中國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比如失能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目前都是由一些有特色的專業中介機構來推動的;第六,未來會服務於產銷分離的超級平臺會進一步誕生。
此外,許閑還強調,隨著科技發展,保險中介轉型一定也是迫不及待的。中介也有非常多的機會。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太多的代理人👍🏼🫛,尤其對昂貴的保險產品💡,復雜的保險產品,未來中介的優勢還是不可替代的。
以下為文字實錄🧑🏽🏫:
感謝慧保天下的邀請,非常高興今天在這裏有機會和大家做個分享,我今天分享的題目是“中國保險中介的發展和思考”,其實這個題目也是命題作文,就像主持人剛才所介紹的🔰,近幾年我關註的是保險科技,也希望借助大家的分享,和大家探討一下我對保險中介和保險科技相關思考🏃♀️。
接下來我想探討三方面內容:中國保險中介發展現狀,希望借助中國和國外數據一起來探討或暢想未來中國保險中介發展🎦🍣,希望用中國保險年鑒🍎,保監會公布的一些數據以及從新三板,保險中介掛牌公司2018年中報相關數據和大家探討中介發展中的相關問題🏣。最後談一下對保險中介發展的未來暢想和思考💪🏿。
一、中國保險中介發展現狀
全球保險代理行業市場規模從2010年60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1019億美元,增長速度達到7.7%🤸🏻♂️;保險經紀市場在過去七年增長達到6.6%🔵;過去十年裏保險公估從2010年的224.4億美元增長到368.4億美元。從不同板塊來看,和中國的情況比較類似,因為代理規模是最大的,保險經紀占到33%,保險公估占到剩下的18%,這是全球的趨勢✢。從中可以看出保險經紀發展態勢。過去五年全球保險業發展增速低於4%🧩,中介市場在過去7-8年時間最低增長速度是保險經紀也達到了6.6%🧑🏻🎨,其他都超過7%🧑🦰。未來中介市場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中國保險中介發展情況🧚🏽♂️。根據2017年中國保險年鑒🌘,2016年保險專業中介渠道(沒有把保險公司代理人數據也一起羅列進來)保費收入達到了2232.5億元🏠,同比增速30.5%,占全國總保費收入7.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540.4億元和69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3.8%和23.8%。占全國總保費分別是4.9%和2.3%🗞🫱🏿。這個數據提醒我們,盡管保險中介在過去發展非常快,但同比下降了0.6個百分點,說明保險中介在過去一些年的發展落後於整個中國保費增長的增速💮。
保險專業中介營業收入水平。2016年保險專業中介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43.7%。這裏有個比較有趣的數據,專業保險代理和專業保險經紀機構在2016年實現的凈利潤是有區別的⇾,專業保險代理機構數量要超過經紀機構,但經紀機構實現凈利潤13.8億元,而保險代理機構實現凈利潤僅有8.6億元🧨,這個數據也挺值得大家思考。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的規模與結構。以下數據摘錄自北京大學匯豐商意昂22018年所發布的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2018年)🌟,我認為這個數據還是有些問題,但把它引用上來是因為這能代表一定的趨勢——對中國保險中介過去渠道占比發現👃🏿,在中國占到最多的是保險代理人,接近50%;銀保渠道占到40%👨🏽🏭;專業保險中介占比則很低😣,專業保險中介渠道占比是最低的。對此美國數據,會發現美國專業中介機構渠道占比超過50%➞💡。對比中美,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未來中國保險中介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因為如果遵循成熟國家發展規律⚪️,可以預期🙅♂️,未來在中國⤵️,專業中介機構為整個市場所貢獻的保費收入一定不只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這張圖只有2%、3%,但保監會公布的數據是接近7%左右。可以說未來整個保險中介發展市場可期。
中國保險中介市場戰略變動🦻🏿。中介在過去的發展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保險公司在過去幾年非常強調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傳統保險中介機構也在探索自己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也很欣喜地看到☝️,像大童這樣的保險中介機構開始在探索O2O的模式等等。對保險中介未來很大的挑戰是來自於外圍的挑戰,也看到許多第三方機構和行業巨頭都希望加盟到保險行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已經成立或批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
二、保險中介發展的問題與思考
我想借助一些數據來談談我們所看到整個中國保險中介發展的問題,有宏觀和微觀方面的數據展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二是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一)區域發展不平衡
很難度量整個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平衡或不平衡,但有兩個指標是非常關鍵的,一是中介機構數量,二是中介機構營業規模。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保險代理公司有1544家👳🏿♀️,保險經紀公司有472家👨🏽💼,公估機構291家。從保險代理公司在全國各個省份分布情況以及各個省份保險經紀公司數量情況來看🍹🕞,有的省份保險機構數量非常多,有的省份,比如青海省只有一家保險代理公司,寧夏、內蒙古、河南、河北、廣西等省份都沒有保險經紀公司。
昨天有個很大的新聞🌥,李克強總理視察了兩所普惠金融營業網點。實際國際上度量一個國家普惠金融發展程度有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的民眾能夠接收到的金融銀行服務和網點之間的距離。所以,從保險專業中介數量的分布也體現出👩🏼💻,對我們的民眾而言,我們很難接觸到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服務🤘。地區差異性非常明顯,北京是整個中國中介總部絕對中心地帶,數量超過200家,深圳保險經紀和保險公估機構都位列全國第二,山東保險代理公司的數量也是非常多的📪。
這些保險機構和保險專業中介數量也反映出所實現的營業收入🚣🏽。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收入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地區不平衡🥬💣。北京的保險經紀公司比較多,北京的經紀收入占比比較高👨🏻⚕️🫛;山東代理公司數量比較多,在整個中介收入占比也是比較多的🙏;在中國保險公估公司收入裏大量集中在中國的南方⛹🏿♂️、廣東和深圳等沿海地區。
從宏觀數據來看🙎🏼♂️,整個中國中介發展存在比較嚴重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
(二)經營水平待提高——以新三板保險中介公司為例
來看保險公司微觀數據,中國有2000家保險中介機構🧑🍳,很難看每家公司的年度報表🎤💅🏽,也沒有這些公司的年報可供我們研究使用✍🏼🧔🏽♀️,所以我們采用中國新三板保險中介公司。比較欣喜的是,過去幾年越來越多保險中介機構開始登陸中國保險新三板市場,現在中國有30家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包括14家來自於北上廣,12家來自於東南沿海地區,以及雲南、安徽☪️、河北和湖南有四家公司🤼。
他們在2018年8月份發布的2018年中報🛀,結論有喜有憂👨🏽🦳,目前掛牌新三板的中介公司流動性良好👨🏿🦳,其流動比率占到5.55%(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報表所體現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等貨幣資金戰刀43.44%,說明新三板流動性非常充足👩🏿🦰;償付能力也是比較好的👨🏫。資產負債率30家的平均值24.95%☂️,說明負債對資產的占比,負債量是比較低的。
我認為,也存在明顯的缺點,一是和全國範圍內的中介數量一樣存在著地區發展不平衡👨🏻,目前掛牌的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在西部地區只有雲南省的一家保險中介機構在新三板掛牌;二是和保險公司尤其上市保險公司年度報表中,年度費用率非常高👇🏼,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平均值98%,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中介機構投資收益占營業收入平均值只有0.6%,和已上市的保險公司比是有欠缺的。
中介在發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指標,分析新三板數據裏💆🏽,有趣地發現一個情況,掛牌新三板的保險中介機構中,每4個高管裏有一個學歷是大專及以下🤷🏼♀️,這和保險公司高管結構有比較有趣的差別👃🏻🐳。
融資情況,過去一年裏🤑,只有5家保險中介機構實現了交易和定向增資🤦♂️,其余公司均為零交易,多家保險中介將籌集的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股權結構比較單一,大部分是家族經營💇🏽,單一股東壟斷,有29家公司至少存在單一股東壟斷或家族經營的情況🪸。
雖然中介在未來面臨很好的發展藍圖,但由於營業網點較少🧡,許多地區和省份民眾沒有辦法享受到專業中介所帶來的專業服務。對於新三板中介公司來說🧓,經營情況也進一步有待提高。
三、保險中介發展的未來
未來整個中國保險中介的發展總體肯定是好的。
第一,行業巨頭可能會搶灘保險中介市場🧎,不僅僅包括所熟悉的VIPJ大的數據公司◀️,也來自於汽車行業🦃、建築行業🥀⚓️、零售行業等等行業的巨頭未來都會有搶灘、進軍保險中介趨勢🎚,因為未來會有用戶為王或流量為王的態勢。
第二,隨著我國自貿區、“一帶一路”、中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未來可能首先開放的是金融業,金融業首先開放的是保險業📹,保險業首先試水的是中介行業,如果這種趨勢能成立的話,未來對外開放政策加大,國家對中介給予政策關註力度也會進一步加大。
第三✈️,未來會有業內外高素質人才逐漸湧入保險中介行業,有一個例子非常鮮明地說明這個趨勢🧑🏽🚀,上學期我請大童蔣銘總到意昂2給保險系學生做的講座🤽,我們學生就業從來不會考慮保險中介的👨🏻⚖️,蔣總做完報告以後🚟📥,很多學生跟我交流,到保險中介從業未來前景是怎樣的。我想不僅僅是應屆學生🎎,也包括從互聯網公司🐛、其他行業,以及傳統保險公司未來流向保險中介人才也會進一步增加👔。
第四,未來特色中介也會進一步崛起,保險中介未來細分市場會進一步明顯。隨著細分市場進一步明顯😰,未來中介在整個保險產業鏈的角色也會逐漸地發生變化,我們的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不僅僅是未來保險公司銷售的一個通道,會在產品設計、產品定價發揮更多主導權。
第五🧚🏻♀️,目前在中國一些比較有特色的🧑🏽⚕️,比如失能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目前都是由一些有特色的專業中介機構來推動的🦗。
第六🧑🏽🍼,未來會服務於產銷分離的超級平臺會進一步誕生。未來保險公司會慢慢地把銷售進一步分離出來,昨天也有專家講到,未來隨著車險費率改革等等↗️,中小保險公司也會面臨生存上的挑戰💆🏽♀️。我認為中小保險公司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小保險公司以及中介專業機構轉型的契機❎。
但隨著保險科技的發展,許多人也在探討✮,未來保險科技會不會替代或到底會不會去中介化。2015年互聯網興起的時候,當時就說互聯網保險會打敗一批保險代理人👸🏿,十幾年過去,我們發現在市場發揮主要作用的還是代理人隊伍𓀘,所以也有判斷認為不會去中介🍲🤚🏻。
我認為兩個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一點是無疑的,隨著科技發展,保險中介轉型一定也是迫不及待的。中介也有非常多的機會。人工智能取代不了太多的代理人🧑,尤其對昂貴的保險產品👨🏭,復雜的保險產品⛹🏿,未來中介的優勢還是不可替代的。
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條款裏對消費者重要的要素🔱,我們整理了87條,每一條內容對消費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保險消費者來說,很難通過所謂互聯網規律,30秒內讀懂這87條與消費者利益息息相關的條款。不同條款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
隨著智能保顧、聊天機器人的發展🧟♀️,中介有著天然的優勢,未來中介所代表的不是一家保險公司,代表的是多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代表的是整個行業值得消費者信賴的產品。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總結☝🏻:未來,中國保險中介的發展會更加輝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