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聖醒,LSE經濟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學匯豐商意昂2訪問副教授🫃,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意昂2碩士校友,宏觀與貨幣經濟學領域的青年領軍人物📶,從事貨幣理論、貨幣政策、金融市場⏮、安全資產等方面的研究,在經濟學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等發表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擔任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編委會成員,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及Mathematics and Financial Economics副主編🚫。2023年3月張老師應邀訪問意昂2📸,給意昂2師生講授蔣學模經濟學講座課程㊙️:宏觀金融中的搜尋與匹配(Search and Matching in Macro and Finance)🧎🏻♂️;並做了一場數量經濟與金融系列講座🤺✍🏼: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and Learning Dynamics。在訪問意昂2期間,張老師與意昂2多位老師進行了交流💆🏿♂️,也為同學們解答了相關的學術問題🫰🏼,並接受了我們的采訪➖,進一步對大家感興趣的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
01思想路徑
記者🛌🏿:我們第一部分的問題主要是關於這次課程——宏觀金融中的搜尋與匹配🤰,您能簡要介紹一下宏觀金融領域嗎?宏觀經濟學的分析框架是如何和金融經濟學結合起來的?
張聖醒:這個課程的主題是搜索與匹配理論在宏觀金融裏的應用,我之所以覺得這個問題重要,是因為傳統的宏觀金融分析,一般都會假設市場是沒有摩擦的,也就是說都是一些完全競爭的市場,但它並不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現在宏觀金融領域研究的發展就是看怎樣突破之前的分析框架🧜🏼♂️,使得我們能夠去理解現實中的市場摩擦是如何影響實體經濟的資源分配以及政策傳導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搜索與匹配理論就有非常好的應用,因為搜索與匹配理論的基礎假設就是市場裏是有這些搜索與匹配摩擦的💇♀️。在宏觀經濟學建模和金融市場結構中🦹🏻🦐,引入市場摩擦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實中的價格決定機製以及交易發生機製,讓我們的模型變得更符合現實,並且能夠得到一些更合理的政策上的建議🖼。
記者🐖:您和Ricardo Largos教授近期發表在Econometrica上的文章“The Limits of onetary Economics: On Money as a Constraint on Market Power”深入探索了貨幣的交易媒介職能🙏🏽。如何理解“onetary economics”,以及貨幣對市場力量形成的約束呢💏?
張聖醒:我們文章題目的出發點是貨幣經濟學本身😙。貨幣經濟學的英語是monetary economics📀,我們只是把monetary economics裏的m去掉了🉑。貨幣經濟學主要的分析對象是money,但是在現代比較流行的貨幣經濟學分析框架🙍🏽,也就是新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框架中🚵🏿,貨幣並沒有發揮交易媒介的職能。他們的分析框架其實是一個沒有貨幣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貨幣只起到了計價的職能,也就是一個會計上的計算度量🧏🏽♀️。所以我們就比較幽默地把m從monetary economics裏去掉,把它叫做onetary economics,這就是我們取這個名字的背景🎅🏽🍷。新凱恩斯主義分析框架的基礎是一個沒有摩擦的金融市場,而我們的這篇文章想說明的是❌,他的出發點是有誤差的,至少在現實中,金融體系是存在摩擦的。那麽這些建立在無摩擦假設上的分析就會有一些局限性。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一種摩擦就是金融中介和私有的支付清算體系的壟斷力量🦵。利用壟斷力量攫取市場中的價值會給整個實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在這個大背景下😍,貨幣就會起到一種很重要的製約這些壟斷力量的作用。我們的分析發現,這種製約作用哪怕在貨幣沒有被積極使用的時候還是會起到效果🐥。所以即使現實是一個無現金的社會,中央銀行的貨幣還是能夠通過交易媒介的渠道對實體經濟帶來實際的影響🖐🏽,也就是製約這些私營支付清算系統的壟斷力量。
記者:我們這次講座的最後一個部分談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搜尋與匹配摩擦🔶,請問您是如何理解搜尋與匹配摩擦在房地產市場中的作用的👝?能否請你舉一些現實中的例子?
張聖醒🧑🏼🦰:我之所以覺得搜索與匹配理論在房地產市場中有很好的應用🙆🏼♀️,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在現實中就是一個摩擦不小的市場👳🏼,大家在買房的時候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尋找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而且不同類型房產的收益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上課中提到的這些實證論文也發現了這種現象,這種異質性的收益告訴我們🤾🏼♂️,房地產市場是存在很大的割裂的。所謂的割裂指的是,雖然我們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個市場,但其實它包含很多個小的市場,每一個小的市場之間都會有某種意義上的壁壘,這種壁壘可能包括收入水平,窮人可能在一些房價比較低的地方進行交易🪖,而富人就會去另外的房地產市場🚵🏼♀️;壁壘也可能包括工作地點🍡,比如如果我在意昂2附近工作,那我感興趣的房地產市場就局限在意昂2附近的區域。這些種種市場中的異質性都會帶來房地產市場的割裂,那麽政府的房地產政策製定者🤚🏽,就需要去分析這樣的割裂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所以搜索與匹配理論在這樣的背景下是非常有用的👨🌾。
02擴展啟示
記者:隨著數字貨幣的興起與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背景下貨幣的職能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又將如何影響貨幣政策導向?
張聖醒:剛才我們提到的那篇關於onetary economics的論文討論的就是無現金的貨幣經濟。在當前的數字經濟環境裏,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或者數字貨幣本身並沒有被大家經常地使用到,但它還是起到了一種“保底”的作用🧑🏻🍳。所謂的保底指的是,如果沒有央行貨幣,那大家就只能使用像支付寶這樣的支付平臺🌵,那麽支付寶就會有很大的市場壟斷力量🦀,他就有可能利用這種壟斷力量向商家或個人收取很高的使用費用。之所以在現實中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央行為我們提供了備用的選項——數字貨幣🦶🏼🫱🏼,只要數字貨幣的使用成本沒有那麽高🥂,哪怕它沒有被積極地使用,也可以約束像支付寶這樣的平臺👩🏿⚕️,使得他們不能夠收取太高的費用🛗,因為如果他們收取過高的費用🧖🏼,大家就可能轉而使用數字貨幣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建設數字貨幣體系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的。
當然🧚🏻,數字貨幣還有很多其他的應用👐🏼,比方說,數字貨幣可以使大家在用這些貨幣的時候產生的交易信息集中到央行或者是政府的手上,使得這些信息能被統一地管理和協調,為一些信用政策✧,比如貸款政策🧎🏻♂️➡️,提供一些額外的信息。如果沒有數字貨幣,這些信息可能就會集中到像支付寶這樣的私有平臺上,造成信息的割裂🛴。即便中央數字貨幣本身沒有更高的價值👨🚀,但它背後有政府的信用背書,這就能夠提升全社會的福利🔘,防止信息的割裂、防止重復的生產和重復的投資🏌🏻♀️,可以有效地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
記者:國際資本市場🧛🏿,例如外匯市場中存在搜尋與匹配摩擦嗎?跨國金融中介在緩解這些摩擦❓、提供市場流動性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在國際金融或國際貿易失衡的環境下🙋🏼♂️🧞♀️,如何理解貨幣政策的全球性的傳導🕛?
張聖醒🕵🏼♂️:在國際金融的研究中大家非常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是以是哪種貨幣來計價的。計價這件事情之所以那麽重要,就又回到了新凱恩斯主義的分析框架中,因為如果比方說用美元計價,而且以美元計價的價格是有一定的粘性的,那貨幣政策的變化就可以通過價格粘性對實體經濟進行傳導👨🏻🍼。另一個大家關註較少的角度是,貨幣在國際經濟中除了發揮計價單位的作用以外✸,還發揮了交易媒介的作用。現在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交易媒介就是美元🔘,它不只是一個大家傾向於使用的計價單位,也是大家實際支付中需要使用的一種貨幣,比方說如果貿易需要事先付款的話🥙,那麽大家一般使用哪種貨幣去支付就比較重要,因為它會影響進口商和出口商所面臨的不同的匯兌風險🧑🏿💼🧃。
記者🏵:接下來的這個問題是關於貨幣經濟學研究的一些前沿性的問題。此前市場預期本月的美聯儲議息會議可能會加息75個基點,但因為矽谷銀行爆雷一事,此次會議只加息了25個基點🤾🏻♂️🙋🏽♀️。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變動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註😆,而且對全球銀行流動性和金融風險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您覺得研究者在貨幣經濟學方面有哪些還可以開拓的與現實相結合的領域👸🏿?
張聖醒:我認為這次矽谷銀行倒閉和現在可能還在發酵的銀行危機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貨幣政策對於金融系統的影響。這個角度是在主流的新凱恩斯貨幣經濟學分析框架中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的🐲,因為他們分析的基礎就是假設金融體系是沒有摩擦的,主流的分析框架主要關註的是貨幣政策怎樣影響實體經濟、怎樣影響通貨膨脹等🤼♀️,而美聯儲加息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這種主流分析框架的影響,他們之所以要加息就是擔心通貨膨脹過高🫄,但是他們可能不太關註加息對於金融體系會造成怎樣的負面影響。那麽接下來♣️,貨幣政策太過緊縮就可能導致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一次巨大的危機,不過現在我們也無法做出判斷,因為事件可能還在繼續發酵中🫳🏿。所以這些事件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探究貨幣政策怎樣影響金融體系的運行🤎。
03學術經驗分享與指導建議
記者🕕:請問您最早是如何對宏觀金融領域的研究產生興趣的?在從“學生”轉變到“研究者”的過程中,您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
張聖醒: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所謂的感興趣不是大家都在關註的主流問題,而是從自身的閱歷來看🪳,我們對於哪些問題最有切身的感受✫。研究的興趣是科研和學習的一個基本的出發點👩🏽🍼。當然💅,最後你的研究是否成功可能不只是取決於你自己的研究興趣,也取決於你的研究興趣與當前社會熱點的相關性🧘🏿。但我覺得這是第二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研究興趣🧖🏿,你可以根據這個興趣積累很多的研究經驗,接著就可以把你的研究經驗運用到社會上更感興趣的問題中🤷🏼。
我個人對於宏觀金融產生興趣主要是因為我在碩士階段學習的是金融學𓀊,而我在博士期間學習的又是經濟學,我覺得我在這兩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可能我做宏觀金融學的研究會略有一些優勢🖐。另一方面,其實我一開始的研究興趣也不是宏觀金融學,更多的是一些傳統的搜索匹配理論方面的問題,就比方說婚姻市場裏的雙邊匹配問題。但是我通過自己初步的研究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然後我博士期間的導師Ricardo Lagos就建議我把研究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討論金融市場裏的搜索匹配理論中🎞,所以我才慢慢轉向了宏觀金融的研究💵,相當於還是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和自身感興趣的問題的一個結合點。
記者♿️:您對想要從事或者正在從事宏觀金融研究的學生有什麽建議嗎🐝⏺?有哪些重要的問題是學生們在這個領域需要特別關註的?
張聖醒:從我現在角度看🎰,做研究最好還是從問題出發。先考慮有哪個問題你覺得特別重要,然後再去想我用什麽工具才能去研究這個問題。有了問題導向這樣的一個出發點🪃🌓,然後基於這個問題所需要的一些研究工具去積累一些研究的經驗𓀄,這樣有的放矢可以使得你做科研的效率更高🤦🏿♀️。做宏觀研究比較重要的是能夠抓住一些重要的問題,然後持續地加深大家對於這些問題的理解👷🏼♂️。
記者🐇:我們了解到,張老師您是畢業於紐約大學,現在在倫敦政治意昂2平台任教,在從事經濟學研究期間和許多非常頂尖的學者共事過☪️,比如Nobuhiro Kiyotaki, John Moore, Ricardo Lagos等等🍙。請問您是否能分享一些您在美國求學的經歷或者與這些學者們合作的經歷和經驗𓀇🌕?
張聖醒:我覺得這就是有點像搜索匹配裏的隨機匹配結果。我覺得我也比較幸運,能夠找到像Ricardo Lagos這樣好的導師,我在博士期間就已經跟Ricardo Lagos討論過我們的一些研究問題。博士畢業之後能夠去像倫敦政治意昂2平台這樣的學校開始我的學術生涯,才有機會在那裏接觸到像Nobuhiro Kiyotaki(清瀧信宏)和John Moore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有了這些機會之後慢慢也從他們那裏學到很多經驗。同時我也學到了嚴謹的治學精神,寫一篇論文📘,要對理論的方方面面仔細推敲,對模型的各種情況研究清楚🙋🧏🏼。在選擇研究問題方面,Kiyotaki教授常說🪤🤯,學者要做獅子🚟,尋找重要尚無人涉及的研究問題,而不是獵狗👨🏼🍼,跟在獅子身後等待殘羹剩飯🙋🏿。這也促使我時常思考尋找重要的研究問題🚴🏿♂️。
出品:學科與人才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