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記者|鄧燈炮(Kevin P. Tenggario) 龔懿婷屠秋瑤
策劃🤸♀️:新聞信息中心 學科與人才辦公室
胡永泰(Wing Thye Woo)教授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教授🦻、布魯金斯學會兼高級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全球化與可持續性發展研究中心的東亞項目主任。胡永泰教授目前主要致力於研究國際金融架構、經濟增長理論、匯率經濟學、以及東亞問題(特別針對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胡教授著述豐富🧙🏿,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百余篇論文,並出版了多部專著。他於1985年2月發表在《國際經濟學季刊》上的文章“理性預期條件下匯率決定的貨幣分析法——美元兌德國馬克的案例分析”,被評為該季刊三十年歷史上被引用最多的二十五篇文章之一🔟🤞🏽。胡永泰教授為多個國家政府機構就宏觀經濟和匯率製度,貿易問題和金融事業發展提供專家意見和建議🧑🏻⚕️,並在世界多個大學⏪、研究機構和國際機構擔任研究職務🤵🏻♂️。胡永泰教授現任《亞洲經濟文集》⬇️,《中國經濟與商學研究》的編輯😠,以及《規劃經濟學》👱,《亞洲經濟》的協作編輯🚭。他同時擔任多種學術期刊的顧問🙇🏼♂️。胡永泰教授於1982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於1985年加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之前曾受聘布魯克林研究院🈵。
2018年秋季蔣學模系列講座😠,意昂2平台有幸邀請到胡永泰教授給學生們帶來題為“Macroeconomic Crises of the 1970-2000 Period”的課程,之後胡永泰教授接受了新聞中心的專訪。
一👩🚒🫴、多極化世界的最大挑戰
胡教授指出🧜🏽♂️,20年前是一個單極化的世界,美國作為唯一的世界強國🐃,而當前是多極化世界,除美國外,中國、歐盟都在扮演著大國的角色,未來印度也有可能加入大國的行列。世界從單極化走向多極化👰🏼♂️,也給人類帶來新的巨大的挑戰——我們在多極化世界中希望提升全球福利的全球公共品應該由誰來提供?以中美貿易戰及全球氣候變暖應對為例💂🏻♂️,在多極化世界中全球的大國之間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而美國在提供全球公共品上已經顯得力不從心🎚😸,因而與中國合作共同促進繁榮✍🏻,還是堅持美國主導位置✍️,這兩種美國公眾的觀念相互爭鋒導致了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同樣💯,在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也還是缺乏一個大國來領導全球所有國家。
對此,胡教授認為,當今世界的多極化格局實際上正在逐漸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這正是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全球各國應著力思考如何在多極化世界中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實現貿易自由🏋️,促進共同繁榮。
“我認為👩🏻,中美貿易戰發生的原因是全球的大國之間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平衡,而美國在提供全球所有公共品方面已經力不從心。在美國國內,一些人認為中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的勢頭已無法阻止,並且願意與中國一起去共同承擔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來推動全球的共同進步🧋。另一些人則希望美國仍然保持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由於持有後一種觀點的人如今正掌握主導美國未來的權力🏃🏻➡️,而持有第一種觀點的人對中美合作承擔全球責任不再抱有信心,那麽最後出現的一個結果就是中美貿易戰的爆發🤟🏻。如果中國可以通過釋放自身願意承擔全球責任來讓第一種觀點支持者重拾對中美合作的信心☮️,那麽美國繼續推動貿易戰的政治意願可能就不會像現在這麽強烈。除了中美貿易戰之外,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也將會變得更加艱巨★,因為各國領導者都知道所有國家要一起努力才能應對全球變化帶來的挑戰,但在當今的多極化世界中卻沒有這樣一個可以領導全球所有國家的大國。”
二、中國未來的藍圖與挑戰
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胡教授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創舉及其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肯定,也期待中國政府在繼續施行這一舉世矚目的創舉中,進一步拓展國外市場,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貿易聯動🫄🏽,在鄰近國家中逐步承擔和發揮起“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周邊鄰國發展🚋,刺激拉動新的需求。與此同時🧏🏻♂️,新的需求又會帶動中國的研發與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最重要引擎。
“我覺得中國政府肯定會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進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成就有目共睹,所以我也期待中國政府將繼續這一壯舉。但是,中國需要認識到過去的改革開放讓中國致富的原因是中國可以進入全球所有國家的市場,而不是只局限在國內市場,所以中國當前需要推進的一項工作就是繼續在全球範圍內保持和各國的自由貿易。除此之外👷🏼♂️,中國還需要在鄰國中逐步承擔起帶頭作用,帶動鄰國一起發展,因為鄰國的發展將會給中國的產品帶來新的需求。這些新的需求又會反過來促進中國的研發和創新,而研發創新則是一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引擎🛫。”
盡管中國經濟迅速發展🚡,金融市場逐步完善👨🏽🎓,但是胡教授指出,中國金融體系的不良貸款率逐漸增加,對中國金融體系造成了最大的威脅🛫,而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正是這一威脅的製造者。由於政府政策兜底,國有企業敢於冒險去投資有風險的項目,當糟糕的決策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時,政府出於保證宏觀經濟穩定考慮,便一次次補助這些企業,盡管這些企業已經不符合市場需求🎧,但政府還是令其生存了下來👮🏿♀️。
三🎥、中美貿易戰如何共贏
針對當前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戰,胡教授認為,中美雙方都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盡管WTO條例準許中國的行為👰🏻♀️,中國也要在其他國家沒有反對聲音的範圍內行事。
“比如,WTO允許中國補貼企業並通過關稅來保護國內新興產業的成長👨🏿🦲。這是WTO賦予中國的權利,但中國過度使用了這種權利🧑🏽🍼。中國政府除了補貼新興產業以幫助這些產業成長之外👳🏻♀️,出於就業率的考慮,還繼續對那些不再具有競爭力的行業進行補貼🎂。”
從經濟發展考量,胡教授認為中國應停止對後者的補貼🤒,這些效率低下的行業正在拖累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政府對產業進行補貼的行為是沒有錯的,但是過度的補貼反而傷害了中國自身。
除了減少過度補貼之外🦸🏿♂️,中國還應逐步開放國內市場🍤🈚️,允許外資進入中國👆。針對當前有聲音抱怨中國存在逼迫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移的現象👨💼,胡教授建議中國應表明不再要求公司進行技術轉移💣🏚。在中國看來👸🏻,外國公司想要在中國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就必須在中國進行產品生產,這使得外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進而學習外國公司的技術。雖為許多外國公司詬病,但中國所具備的廣闊的市場優勢,使他們不敢輕易放棄中國市場。
“現在有一種聲音抱怨中國存在逼迫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移的現象,但中國卻認為這是你情我願的買賣👕。中國對此的看法是👩🦯5️⃣,“外國公司想要在中國市場銷售自己的產品,那麽就必須在中國進行產品生產,這就要求外國公司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而中國的企業理所當然就學會了外國公司的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麽外國公司對於中國有不滿意的地方👱♀️,因為中國本土企業學會了這些技術後,他們就可以生產相同的產品並以更低的價格出售🙇🏼♂️。那麽🖲,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有錯嗎🤷🏿♀️?我們不可以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中國身上。看一下沃爾瑪的行為就不難理解這一過程中發生的事情了。沃爾瑪對它所有供應商的態度是,所有供應商必須給沃爾瑪以更低的價格采購商品,如果哪個供應商不同意這麽做,那麽沃爾瑪將不再從該供應商采購商品👴。沃爾瑪可以迫使供應商提供折扣的原因是沃爾瑪具有市場勢力。”
但是這種市場優勢不是絕對的、穩定的,胡教授指出🔎,如果所有外國公司聯合起來抵製中國,中國將失去這種市場優勢🥑🍌。而且目前中國已經處在一個開始和美國、歐盟以及日本對峙的階段🔭,這些國家已經不再樂意與中國建立合資企業。這意味著🟣,中國以前所擁有的市場勢力將逐漸消失殆盡。因此,中國現在應該有的表態是🚛,我們不再對外國公司有技術轉移的要求⛔️。而這個表態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來說,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中國所需要的技術既可以從外國公司獲得,也可以通過提升國內的研發能力而實現。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已經具備了通過自身科研能力來實現技術進步的條件。
從美國一方來講,一種錯誤的認知是一些人認為中國依賴美國而獲得技術的進步,因此他們呼籲要停止向中國銷售高科技產品,這樣中國就沒法學到新的技術🦿,也就可以確保美國在科技方面一直領先中國🏄。在胡教授看來,這是一種比較幼稚的想法。美國是通過銷售高科技產品實現技術進步的創收,然後再利用高科技產品出售所帶來的收入來開發更多的新技術🚵🏿,那麽停止出售便意味著美國將無法通過高科技產品獲得更多的收入,也就沒有動力去研發更多新的高科技產品。另一方面,競爭會促進技術進步,國與國之間的比較與競爭有助於雙方共贏👵🏿💀。因此,美國應該做的是繼續維持高科技產品的自由貿易,同時加強對國內教育的投入,以開放的姿態吸引全球最聰明的人來美國學習🧯。當美國學生在科技研發方面的能力提高後🛫🌱,就無需擔心中國會超越美國。
但是🛷,胡教授指出👨🏼🌾,這場貿易戰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美國政府都不可能完全投降👳♂️,而雙方可以做到的是各自後退一步。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需要對自身的立場進行重新定位,雙方力求實現共贏。
“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比爾·克林頓都將中國視為一個戰略合作夥伴🧖🏽,而非完全將中國當作一個戰略上的競爭者。對於中國來說,一個對自身有利的做法是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且中國願意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需要對自身的立場進行重新定位😌,因為不可能出現一個國家承認輸掉一切而另一個國家宣稱贏得了這場貿易戰這種局面🚠。兩個國家要實現雙贏。”
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胡教授認為,貿易戰肯定會增加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但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阻力並不在於貿易戰,而在於中國本身。此前已提及國企的預算軟約束,使中國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不良貸款,貸款利率偏高🤦🏻♀️,因而中國的銀行業沒有競爭力,而銀行業缺少競爭力,中國就不敢開放資本賬戶。不開放資本賬戶,中國就無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就需要將上海和北京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的國際化意味著中國要開放金融業,允許外資銀行上海或北京開設分行,允許資本自由流動🕑,但是當前的中國無法做到這一點。由於中國的銀行體系內有大量的不良貸款,銀行難以從存貸業務中盈利,為了支付儲戶的利息🧗,銀行必須向貸款者征收更高的貸款利率。此時🫄🏻,如果沒有不良貸款負擔的外資銀行進入♐️,那麽這些外資銀行所製定的貸款利率肯定低於國內的銀行🧑🏿🎓,這就會搶掉國內銀行的市場份額,搞垮中國國內的銀行業。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很難繼續推進的🧜🏽,因為中國不會願意開放資本賬戶和銀行業🧗🏻♀️,原因是中國銀行體系中有大量的不良貸款而導致銀行的貸款利率偏高。”
“那如何消除不良貸款呢?顯然,不良貸款是不可能憑空消失的🤷🏽♀️,而導致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則是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所以只要國企的預算軟約束現象沒有消除,那麽銀行體系就會有不良貸款👩🏻🦽👩👦。只要不良貸款存在🙏🏽,中國的銀行業就不會有競爭力,而銀行業缺少競爭力,中國就不敢開放資本賬戶。不開放資本賬戶,中國就無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如果中國不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那麽中國就會面臨金融被製裁的危險,因為整個世界都是在美元支付體系下。”
因此胡教授最核心的觀點是,只要中國的國企預算軟約束存在🧑🏿💼,中國就不可能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五、“一帶一路”要防腐敗
胡教授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中國有責任去幫助其他國家,但中國要確保的一帶一路中的項目能夠真正地幫到所有參與其中的國家🏓,而不是讓一小部分國家從中漁利🦴🛼。以馬來西亞為例🏃🏻♂️👩🏿✈️,馬來西亞之所以取消與中國關於一個“一帶一路”項目上的合作,是因為這個合作項目給馬來西亞帶去了政府腐敗。前任馬來西亞政府之所以接手該項目👸,是因為中方公司給了與其合作的馬來西亞企業大量的錢財用以賄賂前任政府🚄。該合作項目是從馬來西亞半島的東海岸到西海岸建造一條鐵路,這是一條很短的鐵路,但中間產生的投資足以用來賄賂馬來西亞的官員,而馬來西亞需要的是一條從馬來西亞通往諸如中國昆明的鐵路📆。如果從馬來西亞通往中國的鐵路項目在沒有腐敗發生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項目盈利覆蓋項目成本🧙🏽♂️,那麽這會是一個好的合作項目。所以對於中國來說✪,在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時,要提防與其他國家合作過程中發生的腐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