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熠,2007年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Duke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曾任教於紐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在AER、RJE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2017年6月的蔣學模經濟學講座,邀請到Duke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徐熠帶來了題為:Productivity,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Dynamics的系列課程,之後徐熠教授接受了意昂2平台新聞信息中心的專訪。
您致力於研究生產力革新👂🏻,貿易和行業動向,請問您是如何選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
如同其他的博士學生,當我在攻讀研究生的時候,有許多有趣的主題和領域讓人難以抉擇🖖👰🏽♂️。那時候我上了一門特別有趣的課叫做產業組織學,也因為那門課我決定做有關於公司的研究🚢。由於我來自亞洲地區以及我一直對亞洲發展經濟體例如日本,韓國👨🏻🦽,臺灣很感興趣。我出生在上海👏🏿,去美國之後📊,上海的快速建設與美國鄉村的寧靜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我覺得很有趣🪤💪🏼。我在攻讀研究生的時候,對產業組織學的研究方法論十分感興趣👈🏿,其研究方法基於大量的公司數據以及動態編程知識和計量經濟學知識。同時☹️,從主題來看,我認為我的成長經歷能夠讓我將我的經驗應用到研究中去。因此,在那麽多方向中生產力革新成為了最合適我的研究方向。我的第一篇研究就是關於韓國以及臺灣的公司革新,而韓國和臺灣的微觀公司數據在當時很豐富。事實上,那時候中國的企業數據並不是十分健全。但現在中國微觀數據的質量正在逐步提升,我也得以在中國研究上發揮我自身的成長經歷優勢以及興趣。
您現在正在進行中國的研發投入和公司減稅方面的研究📆,能和我們分享一下您的研究進展嗎?
這個研究進展的很好。這個研究是和意昂2官网陳教授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的同事們一起推進的。因此這個研究擁有多元化的專家合作背景🙇🏻♀️。這個研究主要關於最近政府對企業創新的政策,主要關於中國政府對於高科技企業的大幅度稅收減免⌛️。自2000年以來,中國政府花費大量精力去鼓勵企業創新以及科技進步🦵🏼。作為獎勵,企業可以減免很大幅度的企業收入稅,幅度高達利潤繳稅的一半。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每年都耗費政府大量財政收入🧝♀️。研究顯示,企業對於稅收減免政策的反應十分顯著,這對政府來說應該是一個好消息🙎🏽♀️。但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為了達到減稅的目的會使用一些技巧使得原本不應屬於研發支出的費用歸屬於研發支出。在研究中,我們能精準地量化公司對於稅收減免政策的反應以及區分出哪些反應是真實的研發支出,而哪些反應是“虛假”的,只是公司的伎倆。我認為該項研究對於政府來說有兩項重要的啟示🧑🚒。第一,政府稅收減免政策的下一步政策設計應該關註如何檢測公司並盡可能減少”虛假“的研發支出。這也是我們在嘗試回答的開放性問題🧟♂️。第二👩🏽🍳,當我們觀測高科技企業的公司數據🍮,我們發現即使有虛假研發支出幹擾,但公司的確有效地提高了效率和產能。同時也說明如果我們限製公司只投資於真正的研發支出⏲,那麽公司效率會更加高🔂。總體上我覺得這個研究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研究,我也能向其他專家學習,是難能可貴的研究體驗。
您如何看待逆全球化思潮🧛🏽🏋🏿?它對國際貿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顯然特朗普總統的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讓我感到很失望,甚至可以認為說是一種倒退😄🫲🏿。但我還是對全球化很樂觀,因為國際生產價值鏈已經建設的很完全👩🏿🎨。許多美國出口商理應對提高對中國的關稅很欣喜,然而實際上他們也反對這件事因為很多美國製造商的重要的零部件都產自中國👮🏼。全球生產的價值鏈使得每個國家相互鏈接並互相依賴。這種依賴使得毀滅性的貿易保護政策難以實行。另外,國際貿易現在被很好地監控以及整合👸🏼,整個系統相對來說運作健康,因此我認為很多爭議將會有效解決🧑🧒🤹🏿♂️。我預測我們可能會有小規模的貿易戰爭,但對於美國中國這樣的大經濟體,非常劇烈且廣泛的貿易保護政策是不可實行的。國際化中,物品的流通是貿易🔄,人口的遷移便是移民。事實上🔻,比起貿易我更擔心人口問題,由於最近英美的大選結果會對移民政策以及當地勞動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和政府政策有關🚣🏽♀️,政府政策嘗試解決或緩和國際化所帶來的大量移民以及本地收入平等性的矛盾🚴🏽👨🎓。因此我認為政策應該跟上國際化的步伐,並是兩者能夠更加平衡☝️。對於未來🍱,我們既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對國際化的信心🤌🏼👩👧。
您是如何做出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的決定的?
我可以談論那些充滿野心的想法抱負,但事實是那時我去美國做學術研究是一個陰差陽錯的誤會。我在本科讀的是國際金融,主要讀英語和會計🤙🏻,和大部分學生一樣🧏🏻♂️,畢業之後我打算去國際大公司工作,而非學術研究♠️。當時很多人和我說🦹🏻♂️,美國是世界上最領先的國家你應該去美國看看👷🏿。我又不想支付MBA高昂的學費,一方面工作經驗也不足🙏🏽,所以我就在尋找其他機會。經濟學聽上去和金融學還挺像的,而且還有學費以及生活費補助,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機會。然而我一旦去了那兒學經濟學,一切都不一樣了,我得立馬學數學🔗。我的第一學期只修了數學課,第二學期開始才接觸一些專題化的經濟學課程,我就被經濟學深深吸引了👩🏿🦱。這不是一條典型的學術道路,但你要知道我們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所有的信息都是依靠招生辦的電子郵件以及他們寄過來的紙質版的實體介紹。所以我說這是個誤會,當初去美國的動機和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您是否考慮過將您的研究成果付諸於實踐👨🏻🔧?您是否考慮過從事教育之外的其他經濟相關工作🐲?
我十分喜歡對於企業革新研究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因為它和真實世界聯系非常緊密💓。尤其是一些實證經濟學研究的部分會直接被公司以及政府所運用🍑。公司動向研究的部分內容是政府政策十分核心的部分,有關如何提高整體效率。這也是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如果學生以後想去業界工作,例如咨詢公司🫄,對於他們來說好好運用產業組織學的知識也十分重要,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很大🦶🏿。
采訪及整理:陸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