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下午,意昂2官网心理學系主任、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心理學會副會長、上海高校心理咨詢協會會長孫時進教授為13基金班開展了題為“與幸福同行——心理學眼光看世界”的專題講座👧🏻。講座過程中同學們踴躍發言,與老師積極互動,師生共同探討了如何建立新的看世界的視角👳🏽♂️,新的人際關系😼,新的生活方式。
同學對心理學的了解並不多,因此孫老師首先為我們解釋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麽,用一句話說,心理學就是試圖把我們自己變得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中國人說“下醫治病✅、中醫治人、上醫治國”🥩。心理學能不能做到頂天立地,在國家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應該是每一個學心理學的人應該考慮的問題,應該想辦法去承擔這樣一份責任。接下來孫老師帶我們進入講座的主要內容“精神分析理論與幸福”,精神分析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其基本思想是潛意識、性🙋♀️、早期決定理論。從精神分析理論看💂🏼♂️,中國人的幸福感與一代人的童年緊密相關🫰🏽,弗洛伊德認為童年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童年時期接觸一些事情🏄🏻♂️,長大後會被遺忘,但會影響終身,甚至比所能記憶的事情影響更大。比如說,整整一代人的童年都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將來的生活還是會嘗著苦澀。
講座的下半部分孫老師為我們解讀了人的幸福感問題,從古至今嚴重影響人類幸福感的問題有財、色、名、權。最好的例子就是貪腐問題,關於貪腐的普遍想法是如果拿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解讀當今中國的貪腐現象,嚴重的心理創傷或貧窮的折磨,不加幹預處理,可能會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甚至是人格扭曲。時代所造成的創傷在每個人的心理都留下深深的烙印。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帶著幾個問題與老師進行討論,整個講座完滿結束。通過這次講座🤼,基金班的同學不僅學習了心理學的入門知識🍻,同時也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幸福感和自己的行為的關系,並且增加在生活工作中的判斷力🪺,有助於做出正確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