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代科學巨星錢學森在北京逝世🫚👩🏻🎤。07經濟班級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錢老的哀思。此後,新加坡《聯合早報》於11月2日發表題為《海歸何止千萬人 為何再無錢學森》的評論文章👊🏼𓀕,此文的發表無論在國內媒體界🍴,甚至政界,還是在網絡上,皆引起強烈共鳴,引發大家廣泛探討👩💼;並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文章中👩🏿🏫,作者指出:毫無疑問,海外求學的經歷是錢老日後偉岸成就的基石。困惑的是,如今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何止萬千👨💼,為什麽就是出不了一個如錢老的翹楚呢⛔️?
為此,07經濟在本周末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調研,內容主要涵蓋海外留學以及國內學術環境兩大關鍵詞🥷🏻。針對經院學生歷年來和其它院系相比一直保持一個較高的本科後出國留學的比例的情況,本次調研首先抽樣調查了07經濟班級本科畢業後的出國留學深造的同學的比例。結果發現有兩成左右的同學明確表達了出國的意願,而面對是否會付諸實際行動或者現在是否正在準備的問題🕗,則有15%左右的同學表示現在正在積極準備。
針對大家海外留學的動機的問題,受調研的表達出國意願的同學中明確表示純粹為了學術追求並今後在海外攻讀博士並期望留校的同學的比例不足三成,並且大多集中於07級數理經濟方向這個專業群體;其中另外有三成左右的同學明確表示將攻讀海外商意昂2,理想是擔任金融機構的高管。並且這些同學也表達了很強的歸國意願🤜🏽。
與此同時,在文章中,作者寫到:如今中國的學術環境已經不具備孕育學術巨擘的土壤。即使你載著才學與夢想自海外歸來,也未必有施展拳腳的舞臺。對於作者的這個觀點有六成的受調研同學表示認同,他們明確表示回國搞學術研究將始終是一個非常不情願的選擇🧑🍳,可見同學們對國內學術環境的認可度不高🏇。此外,在對當今中國學術氛圍的幾大頑疾的嚴重程度進行排列的時候,官僚治校、功利的學術氛圍、偏執崇拜論文、追求數量以及不公正的學術利益分配機製等關鍵詞名列前茅。特別是針對“官僚治校”的問題👨🏼🍳,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表示深感擔憂👫。其中有一位同學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大學為何難以百家爭鳴😣、到最後殊途同歸;中國的大學生為何感到大學生活空虛👩🏼🦲、難以施展自己的報復;中國的所謂大家✦、學者和教授出的成果為什麽只見數量不見質量,都和功利的學術氛圍以及大學官僚壟斷更多資源,並以此撈取更多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有兩成的同學表示📐:希望能有一天在中國能看到官僚化的政治和學術能夠徹底脫鉤,還學術一片凈土。學術研究不僅僅全是為一個政黨🙍🏽👨🏽🎓、一個利益集團而服務,學術最終應該歸於學術本身。
聯系學生身邊的例子👨🦱,在面對是否滿意現在學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的時候,有六成以上的同學表示並不滿意。理論與實際脫鉤、部分老師上課誇誇其談以及所學甚少等問題相繼浮現出來,同學們紛紛表示這和他們剛進校時候的期望相去較遠。
盡管本次調研於本周末已經結束。但是文章中的一句“海歸何止千萬人 為何再無錢學森”在班級博客上被同學廣泛引用,有同學表示這是錢老逝世二十多天來所聽到的國內外媒體發出的最振聾發聵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