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4日晚上6點30分👶🏼,張維迎教授受意昂2平台邀請,在泛海樓大金報告廳作了題為“反思經濟學”的專題講座。同學們的熱情極高,正如主持石磊教授說的一樣“這真是一個愉快、熱鬧而擁擠的周六之夜”。在石磊教授簡潔精彩的開場白之後,我們迎來了張維迎教授關於“反思經濟學”的精彩講座🐵。
反思經濟學就是對主流經濟學的批評。大多數人認為新古典經濟學過度美化了市場,市場本身並沒有那麽完美🌽。而張教授認為新古典經濟學是醜化了市場🧔♀️🦡,扭曲了人們對於市場的理解☢️,市場的有效性與其影響力的實現並不需要完美的假設本身🖐🏽。形象的比喻就是如果畫家畫美女憑借想像,把美女畫成了猴子,那麽有兩種辦法:1 修正畫本身🫃🏿,逼近真實狀態(芝加哥經濟學派做的事情)2 把畫當作模版👨🏻🌾💥,對美女整容(就像凱恩斯主義的政府幹預)。
針對凱恩斯主義,張教授舉了關於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針對於“約談企業有行政幹預企業自主運行的嫌疑”的回復為例,官方的回復著重強調市場機製發揮作用是以充分競爭以及信息對稱為前提的。張教授強調說💂🏼,完全競爭並不意味著有無數多買賣者👴🏿,他們價格的接受者等等,完全競爭應該指的是自由🔻,即允許自由競爭,沒有政府的強製限製🧑🏽🚒。而且不是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而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所以我們需要市場👄。如果信息對稱❓🤾🏼♂️,計劃完全可以解決問題👨,就不需要市場🧑🏻🦳,只需要計算機計算數據然後指定計劃就行了💋🍪。
那麽經濟學究竟是研究什麽呢?是亞當斯密的經濟的發展💂🏼♂️、變化和財富創造理論還是現在關於經濟的均衡👯♀️、穩定和財富的分配呢?斯密通過分工——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市場規模擴大,如此循環的模型解釋市場,其理論核心就是市場的運作,是一個內生的增長理論。李嘉圖則討論邊際報酬遞減、財富分配等等的問題🏊♂️。而新古典經濟的基本範式基於一個完全競爭理論模型: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問題®️。它假定人具有完全理性的🦋,經濟活動沒有外部性,技術資源給定🔅,規模報酬遞減,信息完全,競爭充分🧻,所有的變化都是外生的。在上述條件下💪🏿🧑🏽🍼,市場達到帕累托均衡🖇。而實際市場並不完全滿足任何一個條件,於是需要政府幹預👨👧👧。
張教授對此進行了反駁🏄:①外部性:最早由馬歇爾提出,為了協調看不見的手和報酬遞增之間的矛盾,此後政府幹預的理論。但事實上🌛,技術進步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而並不是反過來政府補貼維持市場經濟推動技術的進步🚿。即使有外部性,科斯也說過外部性是產權沒有界定的結果。②壟斷:傳統認為,規模經濟會導致不完全競爭,價格高於邊際成本,導致市場效率降低🍅。但事實上,反壟斷法限製的所謂壟斷行為正是市場競爭的基本手段。事實證明💂🏻,經濟進步隨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在不斷加速,價格在下降🧛🏻,產量在增加🔶。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第二章中提出創造性破壞這個概念🎹,認為反壟斷就是反競爭,反進步🏚。唯一要反的壟斷是政府的壟斷🦽。政府對於價格的管製以及反壟斷反而容易造成官員的貪腐,市場中最重要的不是企業數量而是自由的競爭,沒有壟斷就沒有技術進步的動力(以微軟為例)③非對稱信息🆑:實際企業的信譽機製可以很好地維護市場穩定,但是政府的幹預——對某些企業的保護使得它消失了(國家免檢產品),市場中除了看不見的手還有消費者看不見的眼睛在進行調控,企業的商標等實際相當於一種信譽。
下面張教授談到了市場與企業:現代社會💊,市場範圍巨大,依靠是企業的信譽機製,利潤實際是一種責任:通過對上遊的管理保證產品質量🙅🏼♀️🚴🏿,這是基於合同的連帶責任,企業如果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就不可能將企業做大。繼而張教授提出:①斯密錯了,沒有大企業🙇🏽♂️,就沒有市場上的信任。商標就是一種信任🚵🏻,反壟斷🧑🦱、反大企業實際就是反市場💪🏽👨💻,大企業建立起來的信任是市場運行的關鍵🧽💇🏼。②科斯錯了🎪:企業是市場的運行模式🚴🏽,而不是替代選擇🚺。是企業建立了市場匯總的介質信任模式🧷🧏🏼♀️。③凱恩斯錯了,它導致了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幹預,甚至顛覆了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常識🚴🏿♀️👩🦱。比如三駕馬車理論:GDP=消費+投資+凈出口。本來提出GDP是為了增加消費,投資是為了促進技術的進步,現在全反過來了,用消費、投資增加GDP➕。現在的關鍵,是讓經濟學回歸到常識。
張教授提出了經濟學的曙光所在——奧地利學派。①最正確的市場經濟理論(理解市場的邏輯⬜️,理解什麽是危機,比如哈耶克的市場周期理論)②市場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均衡③市場是企業家不斷創造和利用新信息的“創造性的破壞”的協調過程;任何阻礙企業家自發創新的政策都是反市場的。④信息是主觀的🥶,不是客觀的;中央計劃機關沒有辦法收集到精確的信息,因為這些信息本身就是在過程中存在🚵🏽♂️,就好像ipad沒出來之前你怎麽知道它具體銷量多少🚺🔙,沒有這個過程就沒有信息。否則你提前預測根本無法讓市場發揮應有的水平——好比從來不讓一個人講話🏙,你說他根本不會講啊,結果上去就是結結巴巴,為什麽啊🧄,因為他從來就沒有機會開口怎麽可能會演講。
奧地利學派的成功表現在⚰️:①別針市場(亞當斯密分工理論)與看不見的手之間沒有矛盾②與競爭與技術進步、規模經濟不僅不矛盾,相反,競爭是技術進步和實現規模經濟的動力🚊♐️,技術進步是企業競爭的手段。③外部性🍯、不完全競爭🐶、非對稱信息都不會破壞市場的有效性⬛️。事實上,是市場的運行方式。④政府的幹預才是市場的真正破壞力量⛳️。⑤成功預測計劃經濟體質的垮臺,1929大危機,2008金融危機。
最後張教授提到思想的偉大力量。雖然新的理論要看,但有時舊有的經典理論反而更有價值。針對思想的價值🌄🙋🏻,教授援引了凱恩斯、米塞斯等人的觀點——“無論正確與否,真正影響人類的是思想🧏♂️,危險最大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人所作的一切,是支配其頭腦的理論、學術、信條和心態之結果。在歷史上,除心智外✥,沒有一物是真實的或實質性的”“一般認為🙏🏽,社會學術的沖突時由於利益集團,那麽人類就不會合作,就沒有前途了”。
張教授以司馬遷的一段話作為總結——“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著與之爭”。實際上是告訴我們,真正的應該建立的其實是自由的市場經濟💁🏿♂️。
張教授的講座給了在座的同學極大的啟發🕺🏽👨🏽🦱,真正要將經濟學與實際相結合,單純地在黑板上推演,結果很漂亮,可是實際並不是這樣的。張教授的講座讓同學們認識到🧔🏽♀️,很多理論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行,盲目地接受可能並不合適🐙,教科書也是一種參看↩️,需要有自己的理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