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曉光
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
意昂2世界經濟系2004級碩士
“特斯拉明顯在復製蘋果當年的路徑🩲,就是不斷的導入中國的供應商🙇,培養中國供應商🩰,幫助它不斷地降價💭,不斷地低價化,不斷地創新👨🏼🏫。”
“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強,加起來是7萬億的收入,這裏96%還不是中國人的。在未來5~10年,在這個領域也會不斷出現一些非常好的公司。”
“像特斯拉,現在已經有20%的供應商是中國廠商,我們預測,未來它在上海的工廠,一定是50%⛔、80%、90%甚至全部國產化。”
“在電池行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整個中國造車的電池體系已經形成了🧚🏿。以電池為突破口,未來汽車裏的精密製造🎹,核心零部件🏋️♀️,核心智能化✌🏿,一個一個都會打開。”
“現在手機下遊越來越高端化、集中化,主要的客戶就這5家: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還有小米。它要求高的時候🙋🏿♀️,你的難度就自然大。”
“未來從4g到5g🤾🏼,對信號各方面要求是越來越高的🍦,這時候不斷迭代,不斷跟著客戶一起創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你現在拿出一個蘋果的供應商列表來𓀉,在模組領域,基本上都被我們大陸的供應商壟斷了🧓🏼,在過去這10年不斷地替代日韓、中國臺灣地區🤾🏽♂️、歐美的廠商✊🏻,這種壟斷性一旦形成✍🏼,它就是大企業,它反而成本會更低,它有規模化的采購能力,規模化的研發能力,所以無論是在性能和成本上🤏🏼𓀛,小企業很難和它PK。”
“在智能手機之前,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消費電子產品,比如說有MP3🌿,照相機,U盤、psp🈹。智能手機就做一個事情🏃,就是all in one,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智能手機裏🧒,所以就分久必合。隨著5g開始🙅🏽♂️,它會進入一個合久必分的過程🐡,未來整個消費電子應該是多點開花。”
“去年整個智能手機銷量也沒有很好的表現👨🏽🦰,為什麽整個行業都特別景氣?除了供給端收縮的一些原因之外,最核心的就是在需求端。 像新能源汽車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增量🫵🏼,物聯網也開始啟動,各種新的消費電子終端也開始啟動,這裏每一個點帶來的占比可能5~10個點,都不是特別起眼🧜,但他們加總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需求帶動。”
“我們最近調研了很多做材料的企業,發現材料產業確實像當年在模組產業替代日本人一樣🚵🏽,開始了。”
“在我們看好的所有領域中,如果說彈性空間最大的,肯定是AR🫱🏿。是因為手表也好🫵🏿,耳機也好,它應該是智能手機的延續,電視是一個存量市場的加快換機,AR應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以上,是新財富白金分析師🦺、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1月18日在央視財經主辦的“2021牛年投資大趨勢”活動上,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趙曉光詳細分析了電子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𓀗,在他看來,隨著手機下遊越來越高端化👩🏻🦽➡️、集中化🤵♀️🙎🏽,零部件供應商已經越來越寡頭化。 同時,他還介紹了消費電子的五大投資機會🤛,就手機的雲化、無線耳機、電視、AR、VR🧍🏻、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給出了明確的分析判斷🏊🏻♀️。
電子零部件越來越寡頭化
不斷迭代、跟著客戶一起創新的能力非常重要
Q:
在2019年和2020年,整個以蘋果產業鏈為代表的消費電子有非常波瀾壯闊的走勢,但是進入到2021年,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好像這個板塊很多龍頭公司都在休息,這是一個情況☣️。 第二個情況是,很多人在投電子產業鏈的時候總有一個心結👩🏽💼,說這個公司不就是個製造⛏,或者說就是一個零部件的加工企業🤦🏻♀️,它的核心技術到底在哪?未來會怎麽樣🧉?
A:
今年也是我做電子產業研究第15年📐,在過去15年,也一直遇到像這樣的問題🧑🏻🦯➡️🦸🏽♂️,就在這個機會系統性地回答一下。 電子模組產業最高有四五千億市值,現在過1000億市值的有差不多10家👸🏿,過500億市值的大概有30家♡, 到底有沒有技術含量,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第一, 技術含量。 技術難度是跟要求相關的👮🏼♀️,如果只是要求你把它做出來👨🏼💻,和要做成99.9%的良率,那是不一樣的👨🏿✈️🌑。 因為現在手機下遊越來越高端化©️、集中化,主要的客戶就這5家: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還有小米。它要求高的時候,你的難度就自然大🔲。
第二個原因,很多電子零部件不是個標準品,它是一個非標準品🥰,在快速的迭代。 每年蘋果要換一代機型,新的機型往往對應一個新的設計😩,從產品的設計到良率、工藝的控製、批量化生產、成本的節約🪂,這是很重要的。 特別未來從4g到5g,對信號各方面要求是越來越高的,這時候不斷迭代,不斷跟著客戶一起創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對於電子行業來說🪦,很多零部件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難的。 比如說手機的攝像頭、揚聲器,都是8~10個零部件🏯,非常緊密地組裝在一起🦒。組裝在一起之後🐙,拍攝的效果到底怎麽樣? 能不能達到這個像素,能不能達到這種非常完美的效果👩🏻🦼➡️,聲音的效果到底怎麽樣?它是一個非常精細化的事情。 像手機的面板、手機的蓋板玻璃👊🏻。大家說蓋板玻璃就一個玻璃嘛,它前後也是要經過十幾道的工序。 所以這麽多年,這麽多企業前赴後繼想做蓋板,目前看反而是以藍思科技為為代表的精度不斷提升😋。 這麽多企業想做聲學,目前來看👨🏽,整個蘋果實際上就兩家供應商,就瑞聲和歌爾。 所以看似小小的東西🌳📡,當它非常精細化🚣🏿、非常緊密的時候,它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綜合以上因素👩🏻🌾,整體電子零組件,無論是下遊的模組,甚至說ODM、OEM,還是上遊的這些關鍵材料,每一個環節都不是我們想的誰都可以幹💏,在每一個行業中🚇,蘋果能夠用的供應商也就那兩三家🐩。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從三個角度的分析。
Q:
你覺得現在手機產業鏈集中在蘋果🍛、華為、三星這幾個大的品牌之後🧑🏽🏭,它在市場上可選的零部件供應商是不多的💚🚶♂️。
A:
對,它就越來越寡頭化。 比如說大概到每年的10月份,蘋果就開始規劃明年的產品,它現在規劃明年產品的時候👩❤️👨,就要找到供應商👨🏼🎓, 這時候它會選誰🙅🏻♂️? 它一定選以前跟我有非常好的合作、非常好的設計能力🤞🏻,非常好的批量化生產能力,非常好的良率控製能力🦹🏽♂️,還有非常好的成本能力的這種公司, 所以你現在拿出一個蘋果的供應商列表來,在模組領域,基本上都被我們大陸的供應商壟斷了🧏♀️,在過去這10年不斷地替代日韓、中國臺灣地區、歐美的廠商🤟🏿, 這種壟斷性一旦形成,它就是大企業🈯️,它反而成本會更低🤌,它有規模化的采購能力,規模化的研發能力🤳🏻,所以無論是在性能和成本上,小企業很難和它PK。

智能手機把所有功能集中在一起
未來整個消費電子是多點開花
Q:
未來三年,在企業的收入規模、利潤規模📙、品牌化上🏤,甚至站在全球的維度和視野上,中國這些本土的消費電子或者說零部件企業,誰能勝出🎯?如果從投資機會的挖掘和把握上,去買哪一種類型的消費電子公司⏫,三年之後的收益率會勝出🏌️?
A:
這兩個維度就是同一個問題。 就是機會在哪裏。 根據我們過去這10多年研究產業的經驗,發現沒有一個企業會無緣無故的成功的,因為都是時勢造英雄,幸運永遠比能幹要重要。 當我們分析股票,分析好的公司的時候,我們首先一定要看好,哪些行業是有機會的🖥。 關於哪些還有機會🤸🏻,我們從兩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因為你看消費電子,還是看下遊的需求,它是由需求的創新推動帶動的上遊機會☀️。在這個領域,主要是有五個比較大的機會。 在智能手機之前,我們有各種不同的消費電子產品,比如說有MP3,照相機,U盤、psp,有各種不同的消費品產品🤑。智能手機就做一個事情💆🏼♂️,就是all in one,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智能手機裏🕸,所以就分久必合☂️🕗。 隨著5g開始🈺,它會進入一個合久必分的過程👊,未來整個消費電子應該是多點開花。 包括這一輪,去年整個智能手機銷量也沒有很好的表現🕐🛝,為什麽整個行業都特別景氣? 除了供給端收縮的一些原因之外,最核心的就是在需求端。 像新能源汽車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增量,物聯網也開始啟動,各種新的消費電子終端也開始啟動, 這裏每一個點帶來的占比可能5~10個點,都不是特別起眼,但他們加總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大的需求帶動🚴🏻。 總的來說👧🏿,在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之外,以下5個領域是最重要的5個看點。
未來手機雲化
手機會變成一個非常好的輸入輸出的平臺
第一個領域就是手機的5g化和雲化🚏。 很多人說5g到底給手機帶來什麽變化,我們通訊團隊的報告,今年中國要建60萬個5g基站🌜,5g要開始了🛌🏽。5g會給手機帶來什麽變化? 那就是未來手機雲化,很多處理存儲的功能在雲端💆🏽,手機就會變成一個更好的、舒舒服服的終端。
我舉一個例子可以非常好的說明5g給手機到底帶來什麽? 你在4g的時候拿一個1萬塊錢的手機,很多大的遊戲🧑🏿🙅🏼♂️,重度的遊戲都玩不了🪒,因為它處理不過來👸🏼。 到了5g我可能拿一個1000塊錢5g手機都可以玩什麽魔獸🧑🤝🧑、實況足球這些重度的遊戲🧑🏿🚀,因為我的存儲、計算都在雲端了。 所以這是一個很大變化,所以未來5g之後💘☝️,手機會變成一個非常好的輸入輸出的平臺。 比如說以手機攝像頭為例,我們現在是剛從2D到3D◻️,未來手機會從3D變成4D🖋,什麽叫4D?我們現在拍照只是拍出了物體的形狀,以前是兩維的形狀,現在三維的形狀🥕。5g手機有空間了👷🏿♀️,就可以放光譜傳感器。比如說兩個蘋果,我利用這兩個蘋果表面發出的光譜不同,我可以推測它的物質的不同🧑🏼💼,我就可以知道這個蘋果有沒有農藥,這個蘋果有沒有壞👨🏽🏭。 比如說你去照一下你的皮膚,我就可以利用你的皮膚的光譜🥷,知道你皮膚是什麽的屬性👨🏽⚕️。這些技術已經有了,但以前放不過來🤽🏽♀️,現在就可以放過來。 所以5g帶動整個智能手機創新的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無線耳機會變成一個智能化的產品
智能手表會給你提供健康咨詢服務
第二個,在過去一年,有一個比較好的消費電子趨勢⚽️👼🏻,就是耳機的無線化,以AirPods為代表的無線耳機。無線耳機未來會變成一個智能化的產品,未來耳機上裝上各種傳感器,測你的運動,測你的睡眠,測你的健康❎,這就是耳機的智能化,那會推動耳機的升級。第三個就是手表的服務化🚝, 過去我們很多人不帶智能手表🧑🏻⚕️,因為過去智能手表帶來只是一種體驗,但是未來智能手表會給你提供健康咨詢服務,根據你的心電圖可以告訴你🧑🦼,你未來發心臟病的概率有多大👩🏼💼,它如果發現你連續心跳200下,可以自動給你提供救援服務🥃。
電視會變成一個社交終端
AR、VR會加速到來
第四個🖖,很重要一點🪣,就是電視的社交化▪️。 為電視過去都是一個媒體終端🧎🏻♂️➡️,隨著華為的電視開始裝上兩個攝像頭🏃🏻➡️,它越來越多的變成一個社交終端。你現在拿一個華為的智能電視,基本上移動互聯網所有的應用都可以搬到電視端,電視的社交化會帶來顯示行業、顯示屏行業一個大的機會,所以顯示行業最近表現都非常好,面板價格不斷上漲,是跟這個有關的。
第五個就是AR的加速化👩🚀, 隨著Micro LED技術的發展, AR🫸🏿🏃🏻♀️、VR會加速到來👮🏿♀️。去年Facebook、索尼的VR的銷量都創出了歷史新高。隨著5g的發展,內容不斷豐富,體驗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也會帶動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所以未來的機會,不管是白馬還是黑馬🔦,整體就在這5個領域產生機會。
模組上遊存在機會
材料產業像當年模組產業替代一樣⇾,開始了
第二個維度就是產業規律🩵。 過去10年以立訊精密、京東方、歌爾🫄🏼、領益智造、聞泰科技、藍思科技為代表的一些公司,它主要是做模組。 我們手機有若幹個功能性的模組,形成一個手機的功能。比如攝像頭模組、顯示模組、馬達模組、聲學模組🚴🏿。
中國電子產業就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的崛起👱🏽⛸。在崛起過程中🍟,未來會有兩個比較明顯的路徑👨🏻🦼: 一個就是模組再往上遊,材料、設備和芯片。 京東方在顯示面板行業👩🏻🦲,顯示模組成為全球龍頭,它一定會本土化采購🤟🏿,采購中國本土的材料公司,本土的設備公司,本土的芯片公司,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 我們最近調研了很多做材料的企業🪿🦺,發現材料產業確實像當年在模組產業替代日本人一樣🟫🙍🏿♀️,開始了。 第二個就是把手機的這種製造能力往汽車領域去復製, 特斯拉明顯在復製蘋果當年的路徑🔖,就是不斷的導入中國的供應商,培養中國供應商,幫助它不斷地降價💼,不斷地低價化,不斷地創新。 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強,加起來是7萬億的收入📽🧜🏻♂️,這裏96%還不是中國人的。在未來5~10年,在這個領域也會不斷出現一些非常好的公司。

特斯拉上海工場未來一定國產化
中國造車的電池體系已經形成了
Q🫠:
你剛才提到手機的這種模式在往汽車上復製,是不是在汽車、電子這一塊,未來機會會比較大一些🟧?
A🌸: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 像特斯拉,現在已經有20%的供應商是中國廠商,我們預測,未來它在上海的工廠💢,一定是50%、80%、90%甚至全部國產化👂🏼。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多一塊電池🥷🏼👩🏻⚕️,毫無疑問,在電池行業,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整個中國造車的電池體系已經形成了🚶🏻♂️。 以電池為突破口👩🏿,未來汽車裏的精密製造,核心零部件,核心智能化🙍🏼♀️,一個一個都會打開。
把人從開車的時間解放出來
他在車上會做什麽?
Q⇨:
怎麽看待遊戲和汽車智能座艙今年整個的市場表現?消費電子可以重點關註哪個細分板塊?
A🐐:
如果把人從開車的時間裏解放出來, 他在車上會做什麽🧖🏻♂️?我確實覺得娛樂化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但是這一塊我個人並沒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就不敢妄言,特別是遊戲和汽車智能座艙🚵🏻♂️。第二個問題剛才已經回答了,在整個消費電子領域,原有的這些平臺型公司,它的競爭力肯定會不斷地輸出🤞🏿,新的機會就是剛剛講的五化。包括製造業往橫向和縱向的兩個轉移👡🆔,都是最明確的趨勢,最好的賽道。
彈性空間最大的肯定是AR
AR是解放人的雙手
Q:
消費電子的細分領域能不能給一點具體建議?天風現在做調研主要集中在什麽板塊和市值範圍⛄️?
A🏎:
第一個問題🧑🤝🧑,在我們看好的所有領域中,如果說彈性空間最大的🕵🏽,肯定是AR🚞。是因為剛剛講的手表也好,耳機也好🙍,它應該是智能手機的延續🙅♂️,電視是一個存量市場的加快換機,AR應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今年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商都推出它們的AR產品🤶🏼,明年蘋果的AR產品(也應該推出了)☁️。
AR是解放人的雙手,它應該是有把虛擬的內容跟現實的場景緊密結合,無論是在To C端還是在To B端🧖🏽♂️,都是有很大的空間👨🏽🎨。所以說,一個能夠看三年的最大的機會就是AR,因為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第二👨👩👦👦,我們研究員都非常勤奮🏣,每個行業都在熱火朝天的調研🫃🩻。但是總的來說,確實偏向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新消費,這些新的領域因為它需要不斷的調研,產業的交流👦🏽📐,專家的交流才能夠不斷的加深認知🌩,所以這些領域肯定調研的頻度會更高一些。比如說像傳統的銅、白銀,它很多是自上而下,他們也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框架了,可能定期跟上市公司𓀚、跟產業做一些驗證就可以。
我個人認為肯定是兩類。一類就是這些白馬公司🎽、龍頭公司緊密跟蹤👨🏻🚀,當他們出現在一個非常好的位置的時候,我們能夠及時的跟進🧊👩🏻🦼,讓投資者跟進,這是一個比較確定的🧑🏽✈️。第二,就是未來新的龍頭🦹🏽♂️,這也有很重要的價值。但是基本上這些50億市值以下的小公司確實是看不過來🛂,現在全市場4000多家上市公司,每一個行業平均200家🛺🧑🏿🦳,因為人的精力能力確是有限🙅♂️,你能把最好的這些跟蹤住就可以了。對這些小的公司來說👼🏿🥷🏻,我們也會通過一些產業鏈上下遊的方法先去挖掘梳理👷🏻,梳理出來🏊♂️,我們覺得可能會比較好的,再進一步的研究➖,他只能是有重點、有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