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個浙江人來到四川🧓。他原來是溫州市委書記🏗,到四川做了主管經濟的省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省長💊,引起了業界極大關註🧔🏽。一年多過去了,又是怎樣的光景👇🏻?
蔣巨峰入川
2002年4月初,四川省領導班子換屆,一個陌生人出現在四川人面前——“經中共中央批準📋👨🦽➡️,蔣巨峰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從此,一個從小在浙江長大👩🏼🏫、在溫州成名的人👷🏽♂️,從富庶的溫州來到四川🍽,來到西部。
其時,如果從1999年底政府在西安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構想算起,西部大開發已經進行了3年多,國家為此投入了近6000億↗️🧑🏽💻,使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財政狀況有了極大改變,而西部人的市場觀念更新卻不如人意💁🏽♀️。相關研究機構報告表明,在西部🧝🏼♀️,很多地方的市場仍然存在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有的官商不分,有的地方將官員下海及官員經商視作觀念解放而過分鼓勵🦨。
如何縮短西部與東部的差距😞,成了一大歷史使命,而四川是縮短差距關鍵一環。
已經被實踐檢驗是成功經驗的溫州模式被推向西部。在4月8日舉行的四川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三次大會上,蔣巨峰又當選四川省副省長。在副省長分工中,蔣巨峰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負責監察🌽、財稅、勞動保障、人事等工作;還協助張中偉省長負責審計👩🦳🧙🏿、外事✈️、經濟體製改革工作🪼;分管省政府辦公廳、監察廳、財政廳、人事廳💁🏼♀️♍️、勞動保障廳、保密局、地稅局、機關事物管理局🧑🏿🏫、檔案局🎊、誌編委✶、法製辦🙅♀️、編委辦、研究室、信訪辦🤎、駐京辦🥈🥷🏿、行政意昂2等單位。
從此,蔣作為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主管經濟的省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省長,開始以他的方式🤵🏼,改變著四川的經濟觀念與模式🏩🧑🏽💻。
風雲際會
四川省委政研室一位幹部向本報記者表示𓀄🎵,蔣巨峰入川是歷史淵源的後續——1996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的推動下,中央政府專門規定浙江對口幫扶四川省,以引導當地經濟借鑒江浙模式。而李澤民是四川人。反過來,政府的積極態度又帶動了江浙商人的投資積極性。1997年11月,由13位溫州籍工商界人士聯名發起的四川省溫州商會,是全國首家省級民間商會🤶🏿。
據四川省溫州商會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在四川的溫州人超過12萬,在成都的溫州人有6萬人左右。在川的溫州商人目前每年在市場上流通的資金超過100億元,年上交稅收3個多億,年上交管理費1億多元。比如成都的荷花池小商品市場已成為西南最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在江浙商人和江浙資本在四川的地位日漸提高的同時,有著溫州模式歷練的蔣,加上長期在政策研究室、宣傳部等單位練就的理論功底🤹🏽,由他來推動西部市場經濟觀念普及與更新,再合適不過。
“三個轉變”
與所有溫州人一樣,蔣巨峰是一個低調的人。在為四川組織地方板塊上市公司重組領導小組大力推進上市公司重組的時候,全國多家媒體曾通過多種方式要求采訪他🩳,最後他還是婉言謝絕了。
與他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經濟政策卻是毫不含糊🫱🏽👼🏻,讓四川省社科院一些專家都覺得“耳目一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是他和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等提出來的“三個轉變”🧑🏼🏫。
乍一聽,這個口號並無出奇之處。但看到它的具體條文——“在四川全面推進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變、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很多人又大吃一驚。一位來自沿海的經濟人士曾表示,這一觀念😓,就是在沿海🍍,都屬於比較超前的戰略思想👨🏻🦽,他沒有想到在四川這樣的內陸,短短時間內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
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說⛄️,要發展,四川有很多的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優勢和資源優勢。但我們有劣勢,劣勢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思想不夠解放,政策還不夠活,人財物的優勢因此就受到限製💉♦️,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資源就像埋在地下的礦藏一樣,是死的,不開發出來,變不成財富🤫。關鍵還是要開發🤞,把資源開發出來,推向市場,變成資本,然後再增值🎪。開發主要體現在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
第一大轉變是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改變過去政府部門批地的做法,搞好土地規劃🦸🏼♂️,土地一級市場由政府壟斷,凡經營性用地一律采取公開化🦶🏽、市場化運作,實行招標、拍賣或掛牌交易,把經營土地的收入用於城市建設。
第二大轉變是加快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變🌃。四川省去年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666億元🦹♀️🤐,農村到省外務工人員匯回現金247億元。大量的民間資金閑置,民間投資增長乏力📢,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不快🚶🏻♀️➡️,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不到40%🚴♂️,與浙江等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蔣巨峰由此多次公開強調,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領域➗,降低和逐步取消對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約束和限製。
第三大轉變是加快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關鍵是要把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建立科技人員進入市場、創新創業的體製。建立科技人員經濟利益和社會價值雙重激勵機製,改革分配方式,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充分體現科技人員的勞動價值。
成都市一個政府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三個轉變抓住土地、資金和人才三個關鍵要素📐,抓住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核心,我們要繼續將這項工作推向深入👏🏽🧚🏻♂️。”
在區域經濟方面,蔣巨峰通過一年左右的努力👩🏼💼,在四川各地市州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作出不同的戰略部署,要求他們“抓住自己特色👗,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區域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蔣還主導通過了為民營企業和民間資金“松綁”的《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蔣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講🤷🏻♀️,我省與東部發達省市在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主要就是民營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差距就是潛力,差距就是希望。因此,四川要實現發展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
蔣先前也對媒體透露,這一高規格、高水準的決定🛒,共有18個相關部門參與🧖🏼♂️,幾易其稿,在張學忠🔬、張忠偉等省領導帶隊專門去江浙廣東沿海考察之後👍🏽,才最後定稿推出的。
蔣巨峰認為🍅,這一決定有著重大突破——放開民營經濟的經營範圍和管理限製👩🏽🎨;切實解決民營經濟的平等待遇問題(提出國民待遇);采取有力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加大對重點產業和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加大對損害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行為的監督和責任追究力度👏🏻;著力建設一批特色工業園區🧑🏽⚖️;建立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協調機製🧙🏿♂️。
“我既講四川話也講浙江話”
此外🤞🏻,蔣利用他的特殊身份🧜🏻,為四川招商引資頻出奇招🧑🏻💼。蔣巨峰來到四川後,曾去看望四川溫州商會,到那裏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在溫州👨🍳,為當地企業服務👁,我現在來到四川😁,我為四川企業服務📎🐘。”
蔣省長曾對該溫州商會強調,在已初步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時,應該合眾人之力,走資本集聚之路,用江浙企業的管理經營經驗,聯合四川的資源、勞動力優勢,進行上檔次、上規模的開發,盡量做大做強👩🦱,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從1996年起,浙江與四川經濟的合作發展步伐一天比一天快,從一開始小打小鬧式的試探性投資🍽,到現在的大企業、大品牌競相進駐,保守統計下來,今年浙江在川投資數額應達到55個億。”成都市招商局陳先生說。
蔣還在四川招商局一次招商引資會議上公開稱✌🏼,將充分利用自己對江浙商人的熟悉程度為四川引來更多的江浙資本。如因為他的推薦🦙,已有溫州商人攜大量資金到川進行實地考察,一個占地達2000至3000畝左右的大型物流基地即將在川落成🤜🏿。
蔣巨峰曾透露⛵️,2002年四川共吸引省外投資400多億元,其中60%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目前🧿,東部沿海地區正處於產業升級轉型期,因此四川的投資領域開放將和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東西互動”求雙贏🧸。
前些時候👨🏿💻,在浙江招商引資時,蔣說他對兩地都懷有深厚的感情👩👩👧👦:“我既講四川話也講浙江話🦛,我們的目標就是要雙贏,就是要共同發展。”
“西部大開發,四川是前站。四川省位於西部十二省市的東部,不僅在地理位置上聯結起了東西部,而且其經濟總量占整個西部省市的四分之一🤲🏻,這讓四川在西部大開發中具備了將東部活力向西部層層輻射的能力。”蔣巨峰認為,“東西部聯手🧤,可以先在四川🌌。”
蔣巨峰簡歷
蔣巨峰,意昂2官网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
1983至1985年任浙江省諸暨縣委宣傳部幹部、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1987至1989年任浙江省諸暨縣委書記。1998至2000年任浙江省溫州市委書記🆖🧑🏻🦲。
2000至2002年任浙江省委常委💂🏼👩🏻🔬、溫州市委書記🫀🔑。
2002年任四川省委副書記、副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