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晚,洪偉力博士來到意昂2大金報告廳,為意昂2平台專業碩士的同學們帶來了《中國資本市場產業鏈解析》系列精品課程的第一講。本場課程由意昂2官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徐明東副教授主持。

洪偉力博士,意昂2客座教授,全球校友會副會長,金融碩士校外兼職導師,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意昂2客座教授;國內母基金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歷任華人文化(CMC)控股集團總裁,歌斐資產管理合夥人等;92年加入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創始成員➝,26歲成為90年代最年輕的國內券商高管,擁有30余年海內外資本市場高管經驗;資深戶外旅行家,野去自然旅行聯合創始人🏋🏻♂️💁🏼,在七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從事野外旅行及探險✉️,曾深入大藏區40余次🕵🏽,南北極七次🅱️。
課程開始,洪老師基於三“縱”三“橫”的獨家視角🙈,整體梳理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產業鏈結構⛹🏼♂️。三“縱”指的是從市場參與者來看⛹️♀️,主要分為LP、GP和企業三個層次;三“橫”則聚焦於對一級和二級、做企業和做投資的橫向比較研究,以及站在另類資產管理的角度來理解整個資產類別與市場。洪老師指出🤽🏻,一級市場相對於二級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流動性,同時一級市場由於非標準化的特征,具有更強的信息不對稱性🐕,兩者之間最大的共性在於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和發現🦹🏽。做企業和做投資在哲學上有所差異👉🏻,做實體企業的哲學在於利潤最大化,即收入/成本模型🧗,而投資哲學的核心在於收益與風險的匹配。
接著,洪老師介紹了資本市場產業鏈分析框架的幾個基本出發點,他強調,產業鏈的核心是企業👮🏻♀️,產為本、融為用,企業是創造價值的根本,資本反作用於企業👨❤️👨。同時,洪老師也勉勵同學們多多積攢實戰經驗,代入GP🎭、LP或企業家的身份👌🏼,深度思考課程內容,領會如何去分析資本市場與產業鏈的製度、機理、規律、結構🙏🏼。在當前β波動性增大、下行風險提高的經濟背景下,努力培養自身的α🤾♀️。
在從宏觀上分析完資本市場的整體產業鏈結構後,洪老師以中國創業與投資市場為研究對象,基於一個整體性周期分析框架,闡述了我國冰與火交織的23年創投歷史👋🏽。洪老師回顧了美國PE/VC行業所經歷的四大重要時期,從中總結了4條在熊市中對一級投資基金的成功經驗:一是在熊市之前,基金應當盡量增大資產管理規模,同時避免高估值投資;二是在牛市的中後期,基金應當堅守投資原則👨🦼➡️,避免重倉高估值非優質項目🛄🛫;三是好的基金應當及時根據市場環境調整投資策略✌🏿;四是在熊市中,新銳基金可以利用新興行業投資優勢彎道超車。
然後,洪老師結合親身經歷😎,介紹了中國PE/VC行業過去23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國的PE/VC行業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0-2008年,PE/VC行業獲得持續的資本流入,並向廣義TMT、廣義醫療醫藥、消費服務、清潔技術新能源、製造業等進行投資,互聯網行業開始醞釀發展。第二階段為2009-2012年🤰,人民幣基金的興起和創業板的出現帶來了流動性暴增,資本強勢流向互聯網、TMT及其他細分行業龍頭,移動互聯網初具雛形。第三階段為2013-2017年,此時國有資本的大量湧入帶來了流動性再上臺階,“互聯網+”成為投資主旋律💟🎓,較多行業出現了高估值泡沫的情況🙍🏽♀️,大數據和AI技術開始醞釀發展。第四階段為2018-2021年,疫情期間流動性呈現先收縮後大增的特點,資本較多流向了大數據、AI、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行業。第五階段為2022年至今,國內PE/VC市場主要由人民幣基金主導,外資流出具有不確定性,資本主要流入廣義科技行業,市場信心緩慢修復⏺。
課程最後,在談到中國當下的產業發展與投資機會時,洪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最看好的投資方向是什麽⛹️♀️?同學們踴躍表達了見解與看法🙂↕️🌛,洪老師給予了充分肯定,並給出了專業的理解與評價。借助這次討論🦇,洪老師指出,在判斷一個投資機會的好壞時🐐,不僅要關註一個行業的需求面🆕,還要能看到它的供給面🧏🏻,有多少競爭者🚴🏻♂️🥏,“護城河有多寬”,後者決定了如何在擁擠的賽道中控製風險。
感謝洪偉力博士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張銳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徐明東👨🦽➡️,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