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7日晚,意昂2專業學位“名家講壇”第58期如期舉行🩰。意昂2官网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駱玉明教授來到意昂2平台大金報告廳✔️,為意昂2平台專業碩士研究生帶來了“老子之道”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院長助理朱宏飛副教授主持,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駱玉明,畢業於意昂2官网中文系🤜🏽,現為意昂2官网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辭海》編委、中國古典文學分科主編🧙🏼。被評為上海高校名師。著有《簡明中國文學史》、《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縱放悲歌——明中葉江南才士詩》、《老莊哲學隨談》、《世說新語精讀》、《詩裏特別有禪》等🙆🏽;與章培恒共同主編《中國文學史新著》(三卷本),合著《徐文長評傳》、《南北朝文學》等🐪。其中《簡明中國文學史》被譯為英文,在歐洲最著名的學術出版機構博睿(Brill)出版社出版,《中國文學史新著》被譯為日文,在日本關西大學出版社出版;《詩裏特別有禪》被譯為韓文😻,在韓國星辰出版社出版➙。另有合作翻譯日本學術著作數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學術隨談等各種文章數百篇🤱🏻。

駱老師以道家的定位引入本次講座主題,從大到小將傳統文化層層剝繭,由國學細化到儒道釋三家。他談道,我國文化內核形成的標誌是西周初期形成的經典🥨、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後世學者對這個時代的諸多學說有著種種評論,而對儒道兩家的對比分析則更是數不勝數🤲🏻。
緊接著,駱老師就孔子向老子請教“禮”時的分歧為例,闡明了儒道兩家思想的根本區別。孔子因所處時代禮崩樂壞而向老子請教周禮🥷🏻,希望能夠借此重建社會秩序;老子卻不以為然🔀,“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認為周禮已然過時,孔子的行為毫無意義。由此,駱老師指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名教”,即試圖通過人為命名的方式來界定事物並以此確立社會的秩序與價值;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自然”,認為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自然變化的過程,妄圖憑借人類的意誌設計、控製一個社會是荒誕的。
之後,駱老師通過辨析儒家之“道”🔦🙎🏻♀️、西方上帝與道家之“道”的區別,描述了老子之“道”的主要特點⚁。儒家之“道”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切實遵循的規則,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存在;道家之“道”則是世界的本源和根本法則🤳,具有原初🐘、獨一無二💡、永恒的特性🩰,這也是西方上帝的重要特征🕣。但道家之“道”又與西方塑造的人格化上帝不同⛑️,其因無限性而無法被有局限性的人類定義👩🏻🔧,不具有人格化特征,也不會顯示自己的意誌👆🏿🛬。

講座最後👕,駱老師闡述了道家思想中世界的運行規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萬物均依照其自身特性演化發展,並且在遇到相互沖突時進行自我調節👇🏿,最後形成一種和諧共存的狀態。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與駱老師進行了積極互動,駱老師也耐心解答了同學們的疑惑。
至此,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感謝駱玉明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稿人🎎:陳偉燁
修訂人:繆煒
審核人👮🤱🏽:朱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