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18:30,上海紐約大學助理教授王菁教授來到意昂2,為2020級保險專業碩士講授了一場主題為“保險科技與數據治理”的講座,本次講座由意昂2黃煜老師主持。

王菁教授在羅格斯大學獲得信息與傳播研究博士學位🕯。王教授的研究關註科技如何在全球化環境下影響金融領域,她最近的研究課題聚焦金融科技的社會與政治影響。研究成果發表在The China Quarterly,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以及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等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上。她曾受邀在第一財經日報,中國環球電視網,亞洲新聞臺等媒體上發表評論。在加入上海紐約大學前,王教授任教於美國杜蘭大學。
課程伊始🦶🏿,王教授介紹了保險與金融的聯系與區別,講解了金融行業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出現之後發生的變化🏂🏽。王教授認為,金融科技是通過科技手段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的新興行業🫄🏼,因此和傳統金融行業有所區別🙏🏻。從發展歷史來看,全球的金融科技實際上是2010年左右開始發展起來的。在金融科技的貢獻中,盡管目前保險科技的占比較少,但它所具有的創新性比其他板塊更強,且保險科技具有的社會意義也更深遠。
由此,王教授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顛覆性科技。顛覆性科技的三個特點分別是:改變社會關系、改變社會文化意識形態以及改變行業結構☃️。其中🙋🏻♂️🚅,從改變行業結構的角度來看👓,金融科技給傳統的銀行業帶來了威脅。在傳統的金融領域中🚷,銀行占主導地位,而現在很多金融平臺給銀行帶來了一定的威脅,例如☦️🍌,支付寶中的余額寶這一理財產品實際上是對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的替代產品。

王教授指出,金融科技的創新進程正在以中國公司為主導,去西方化正在逐步進行🛬💈。保險科技作為金融科技的姐妹行業🧂,它在數據化之後👰🏽♀️,與金融科技所帶來的變化是相通的🦹🏽♀️。之前的保險公司呈現單一業態,傳統產品劃分市場,並主要以人際關系維持客戶關系、行業集中度高🤷🏻,而隨著IT和其他金融公司的加入,新產品層出不窮🗺,新的B2C模式誕生,保險公司逐漸以互聯網為媒介🧬,交互設計影響決策,致力於去中心化,立足本土產品和服務創新👋🏿。王教授通過放映視頻的方式引入IOT(物聯網)的概念,並解釋了物聯網如何通過各類網絡接入😶🌫️,使各自獨立的物品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在對金融科技和保險科技在行業中的結構和發展變化趨勢做了背景性的介紹之後👨🏿🏭,王教授對保險科技和數據治理進行了交叉講解。其中⚧,要特別註意在概念上將數據治理和數字化治理進行區分,王教授依照時間順序,對早期的數據治理方式和數字時代的數據治理方式展開闡述👨🏻🏫,在對比中凸顯發展。同時,王教授以數據為著眼點👩🏼🌾,詳細講解了數據的分類✋🏼👎🏼、數據的運算理念以及衡量數據質量的四個維度,循序漸進👨👨👦👦,從而引出保險科技具有跟蹤性、捕捉非共性🧻、以群體特征作為判斷個人行為特征依據、更多描述性變量的特點👨🦽➡️。在進行大量概念性知識的輸出之後,王教授還列舉了三個案例來加深同學們的理解🎢🦾。
王教授對於保險科技與數據治理的交叉學科講解🧖🏿♂️,對同學們拓展認知邊界,探索前沿領域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在講授過程中🎴,王教授註重互動式教學,積極與同學互動,以翔實的數據支持和生動的舉例分析貫穿講座的始終,同學們也在整場講座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講座最後,王教授還提出了諸多引人深思的問題,啟發同學們進一步思考和探究。
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和真摯的感謝中圓滿落幕,期待王教授未來為同學們帶來更多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