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晚5:00到8:00,在南京西路恒隆廣場畢馬威商意昂2🍪,意昂2專業學位實務模塊課程系列第46期如期舉行。本期為“國際稅收專題”📘,主講人為畢馬威華中區稅務主管合夥人盧奕先生💭。盧奕先生在國際稅收籌劃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他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同時是香港註冊會計師協會會員,也是意昂2官网稅務碩士專業學位校外導師。
盧奕先生首先對同學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了一些建議🙍🏻。從如何成為一個稅收方面的專家🌦,到成為專家需要具備的一些素質要求以及所從事的工作內容,最後講到職業成長和發展路徑。

盧奕先生在報告
緊接著進入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國際稅收籌劃。首先,盧奕先生指出稅收籌劃的主要目的是評估稅收對跨境交易的影響👩🏻⚕️、減少公司稅負、避免雙重征稅以及減少政府限製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等。對於一家在中國做生意的外國企業應該如何向中國稅務當局納稅,盧先生認為主要取決於該企業的所屬國是否與中國簽有雙邊稅收協定以及該企業在中國是否有常設機構🏄🏿。
對於企業組織形式,盧先生重點講了合夥製,並從稅收角度分析了為什麽一些企業更願意采取這種形式🧑🏿🦲。在講解不同國家征收國際稅收的稅基時🍄🟫⛲️,盧先生特別強調了“實際管理機構”同“一般管理機構”兩個概念的差異👩🏻🦯➡️。這時盧先生提出一個問題🏊🏿♀️:中國有哪些公司本身屬於外國公司而其實際管理機構卻在中國🦉?同學們對此進行了踴躍的發言。
接下來,盧奕先生通過案例的形式向同學們講述了不同的國際稅收形式以及對應的稅收籌劃空間。在外國公司以何種形式註資新成立的公司的問題上,盧奕先生引導同學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特別是關於是以股權形式出資好還是以債權的形式出資好上,他認為不僅要從稅收角度考慮(因為有的國家對利息與股息紅利預提所得稅可能存在差異)🫲🏿,而且要考慮到出資方資金回收的問題。
在講座的中間階段,郁佳敏同學代表所在小組關於“外商投資形式的比較”做了一個匯報💟🦽。郁佳敏進在匯報中總結指出🙎🏼♂️,外商投資常見的投資形式包括中外合資經營(EJV)🪦、中外合作經營(CJV)🧑🏽🎄、外商獨資(WFOE)、外商代表處(RO)、外國企業分公司(Branch)和外商投資性公司(CHC)以及最近成為新投資熱點的合夥企業(FIP)7種。另外👩🏻🌾,郁佳敏還從註冊資本👂🏽、設立條件和程序🐕、利潤分配的靈活性和稅收屬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最後對不同的組織形式進行了評價和對比。

郁佳敏代表小組發言
盧奕先生對郁佳敏同學的講演給予了肯定,並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如果一家賣電腦的美國企業要進入中國,它應該采取何種企業組織形式呢🧑🏿🦱?盧奕先生循循善誘,同學們踴躍發言🧛🏼♀️。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過去了,大家意猶未盡😶。這節課🌩👈🏼,盧奕先生不僅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引導同學們認識了國際稅收及其籌劃的一些實務操作,而且整堂課透著他的一種理念🤦🏽♂️:稅收籌劃的目的不是求復雜🥋,而是求簡單和實際。
杜莉和余顯財老師也一起聆聽了盧奕先生的精彩講座,並同盧奕先生以及同學們進行了很多互動和交流。
撰稿:林永國 攝影:張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