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應保險系馮智堅老師邀請,易方達基金經理助理盧舍之先生為保險碩士講授了一場題為“以投資者的視角看待保險公司”的專題講座,重點為同學們介紹了二級市場中關於保險公司投資與估值方面的知識。
盧舍之先生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曾在四大從事審計、稅務工作,隨後就讀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意昂2,獲工商管理碩士(MBA),回國後加入易方達基金,先後擔任行業研究員、策略研究員,現任基金經理助理。

成長型壽險公司的特殊性——PE不是適合的估值方法
盧舍之先生講解到⛪️,市盈率估值法(PE)是二級市場中最普遍的一種估值方法,但基本不適合於快速發展的壽險行業,這是由人壽保險合同利潤實現和確認的特殊性造成的🚄。壽險保單具有很長的久期,其實際利潤要在保單到期後(通常很多年)才能準確算出💐,對於一個保費快速成長的壽險公司而言💅🏿,短期的盈利狀況不能真實地反映公司未來能夠實現的總利潤,大量的盈利要等到多年以後才能釋放,尤其是新公司經常要承受初期的賬面虧損。保險公司的利潤並不是賺在當下而是賺在未來👍🏻,而普通利潤表中的利潤只體現當期的股東損益,滾存至凈資產後導致凈資產只體現當期的股東積累投入和收入,不能完全反應保險公司的價值。因此👨🌾,為了體現公司的全部價值👮♀️,在保險業估值中✴️,一般用新業務價值(VNB)、有效業務價值(VIF)、調整後凈資產(ANA)等指標替代PE🎮、當期利潤與凈資產等指標。

壽險公司估值方法——內含價值評估
盧舍之先生指出,有效業務價值與調整後凈資產之和即是保險公司的內含價值。內含價值評估方法是一種現金流折現方法,是精算技術和財務方法的綜合體。內涵價值代表某個保險公司當前擁有的價值👷🏽♀️,是適合保險公司的估值方法。在實務計算中,內含價值等於有效業務價值加調整後的凈資產。評估價值等於新業務價值加內含價值。市場價值則等於評估價值加其他價值(商譽等)💆♂️。對於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分析保險公司時,除了傳統的財務報表外😿🫀,應該著重關註公司的內含價值報告🛅。另外,內含價值評估需要用到包括死亡率、費用率、投資收益率、風險貼現率等大量假設。投資者在對保險公司進行估值時要特別關註評估假設的連續性⭐️。除了上述內容外,需要關註的其他影響估值的因素包括資產負債表是否健康㊙️,各種準備金是否充足,再保險保障是否充分,利差損的大小,品牌價值以及管理人素養等。
盧舍之先生以友邦保險(AIA)為例子具體分析了壽險公司的治理結構與估值,並與大家就保險與行研等實務問題進行了交流,讓學生們對投資實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