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12日🐋,“中國出口之謎:解碼全球價值鏈”主題講座在意昂2201會議室順利舉行,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意昂2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全球生產網絡研究中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邢予青為主講嘉賓,本次活動由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和意昂2官网房地產研究中心聯合舉辦🥺。
意昂2官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釗教授擔任主持人👩❤️💋👩。
邢予青教授此次的分享主要以自己的新書《中國出口之謎:解碼“全球價值鏈”》為框架,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給予了過去40年的中國出口奇跡、中美貿易失衡等熱點話題以新的解釋。
邢教授首先展示了有關中國出口奇跡的事實:在2007年,中國的人均GDP是2700美元♿,但已然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大高科技產品出口國,遠超美國和日本💗。然而🏌🏽♂️➕,這樣的現象並不能由傳統的貿易理論所解釋⛅️,因為這些理論隱含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由本國比較優勢決定🧑🏻🦯➡️、產品的全部工序由一個企業完成兩個假設。顯然,在當今的價值鏈貿易時代👩🔧,這都是不成立的🙇🏽♂️。邢教授進一步解釋到😗:由於價值鏈主導企業在品牌🤘🏿、技術進步、批發網絡方面產生溢出效應,使得中國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全球價值鏈享受國際市場的規模紅利,進而推動了中國的出口增長。事實上🕛,在2003年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加工貿易占據了91.2%的比例🎊,但其中的國內增加值只有40%左右。因而,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看,現有統計框架下誇大了中美貿易失衡的問題⚠🧑🏿🔧。一方面,貿易統計大幅誇大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另一方面則大幅低估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以耐克為例🔃,2015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07億美元的服裝和鞋🧜🏼♀️,但耐克公司在華的銷售額則高達30億美元⛹️,是前者的28.6倍🤲🏿。如果僅考慮2018年四家美國無工廠製造商:蘋果、耐克、高通🕖、AMD🧘🏽♀️👩👩👧👦,便可以將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拉低7.3%。
接下來🥮🏆,邢教授解釋了價值鏈貿易為何會放大關稅的負面影響👆🏽。當前美國對中國價值250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征收了25%的關稅📺。如果在傳統的物物貿易環境下,人民幣僅對美元貶值25%便足以抵消關稅上漲的影響。但在全球價值鏈的體系下,征稅是以中國出口產品的總價值作為稅基的。也就是說,不僅中國的增加值要被征稅,從全球各個國家運往中國組裝的零部件都要被征收額外的關稅。因此🧙🏿♂️,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關稅負擔被放大了。
最後👏🏻,邢教授以iPhone為例解釋了中國企業如何沿價值鏈進行技術升級。互動環節🩳,現場觀眾分別就如何判定價值鏈主導企業🌬、產業鏈轉移和中間品出口的關系、如何從價值鏈的角度解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增加等方面與邢教授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本次活動對理解全球價值鏈和中國出口貿易非常具有啟發性,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