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經濟系舉行了第61期“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本次會議由周宇助理教授主講“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網絡效應”😞。經濟系張暉明教授😚、陳慶池教授💸👨👦、王弟海教授🧝🏽♂️、尹晨副教授、高帆副教授等經濟系老師和眾多意昂2平台學生參加了此次會議。
周宇老師首先以中國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對中東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路徑為例❄️,開始了對影響FDI的地理因素和經濟聯系因素的討論🤹🏻♂️。中國石油在中東地區首先進入蘇丹,再對尼日爾、紮特和阿爾及利亞進行投資,然後分別以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為中心,輻射進入阿爾塔尼亞、利比亞🧑🏽🦲、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等國家,形成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對外直接投資網絡。由此所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企業在初期對某個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如何影響後期FDI的地區選擇問題🌷,已對周邊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是否會影響企業的選址決策。其次,如果給定某一地區的國家網絡結構,中國企業決定FDI的考慮因素都有哪些呢🍜?為了分析這一問題,周宇老師提出兩個效應:搜尋成本效應(search effect)和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並認為應該分別從地理因素和經濟聯系因素兩方面加以研究。地理上的搜尋成本是指中國與被投資國地緣上的遠近🧑🍳,網絡效應則是被投資國與周邊已被投資國家的地理距離💪🏽;而經濟聯系上的搜尋成本則是指中國與被投資國的貿易往來程度🧴、網絡效應表現為被投資國與周邊被投資國家的貿易往來程度👩🏿🦱。
周宇老師通過研究發現🤵🏽,地理上和經濟聯系上的搜尋成本和網絡效應對FDI的地區選擇都有正面的影響🤛🏽。如果地緣上較接近,無論是中國到被投資國,還是當地區域網絡上都會在運輸成本上會具備優勢;而如果經濟聯系較強👩⚕️📺,則可以相應減少企業新的投資固定減少🤵🏽,降低預期的風險評估水平🚵♀️。在具體的實證方法上,周宇老師給出了連續性🧎🏻➡️、獨立市場和獨立投資者的假設🤽🏻♂️,並以中國投資企業的特征🐠🏄♀️、被投資國的特征🚉、地區分布特征和經濟發展特征為變量來考察相關關系,並通過多個數據庫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印證了周宇老師的假設🧑💻。由於對外直接投資是一個長期的經濟活動🍕🤹🏻♂️,會產生一定的路徑依賴,所以只考慮某一時點上的搜尋成本和網絡效應是不充分的。對此🤞🏽,周宇老師還在時間層面上進行了分析。初步結論是地理因素對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不隨著時間改變而改變🥔,而經濟聯系上的網絡效應因素則對中國企業後期投資的逐步進入存在著影響。
與會的老師就周宇老師的報告和所提出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例如,陸老師提出,在網絡效應層面,如何控製文化因素的影響,進而如何控製國家間的相似性對網絡效應的影響。王之老師也提出,可以從大區域層面著手進行分析,這些都是未來工作的方向🕌。在中國經濟與世界聯系愈加緊密的今天,探索影響中國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關聯因素是非常有意義的,周宇老師的研究也為影響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因素的多元化研究提出了方向。此次學術會議最後在熱烈的討論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