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鏈接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交流 / “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 / 正文

“轉型與發展”系列講座二十八——氣候變化、海外白銀與社會動亂——來自清代華北平原的經驗證據

  發布日期:2014-03-27  瀏覽次數✋🏻:

2014年3月25日下午13:30-15:30,經濟學系在意昂2平台514會議室舉行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趙紅軍教授主講🫗,題目為“氣候變化、海外白銀與社會動亂——來自清代華北平原的經驗證據”。經濟學系副主任高帆老師主持了研討會,經濟學系的老師及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趙教授首先介紹了這個主題的研究緣起😌。他指出:作為一個經濟史的問題🧑‍🚀,之前國內外的學者們都曾關註到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特別是明朝末年由於白銀短缺而造成社會動亂的這一重要特征事實。由於清朝具有政治長期相對穩定、經歷過明顯的氣候變化和經濟體的相對封閉性等特征,所以,趙教授擬以清朝作為研究對象,從氣候變化和國外白銀流入兩個角度出發🚘,深入到朝代內部探究其對社會動亂的影響機理。

之後趙教授介紹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現有文獻。在有關氣候方面的文獻中,學者們都得出了氣候變化會引起經濟波動進而造成政治和社會動亂的結論🗻;相關文獻也對白銀輸入中國及其影響中國經濟社會提供了證據。

趙教授強調清代的經濟特征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清代的貨幣製度👏🏼,采用銀錢雙本位製,這就帶來了銀錢比價變動和國外白銀輸入的問題;二是清代的糧食市場特征,清朝的大米已經形成全國性的市場🧗‍♂️😆,農民介入糧食貿易的程度較深,很少實現糧食自給自足👭🤳🏽。而糧食市場恰恰成為經濟社會關系交互作用的重要渠道👨🏽‍🍼,氣候和白銀的變動通過糧食這個渠道影響到每個居民的生活,進而對經濟社會發生作用💅。

針對上述的經濟現象,趙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理論假說😻,他認為清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農業社會🙆🏿,導致其發生社會動亂的原因可歸納為兩方面𓀆:一是傳統的氣候——農業生產——社會動亂機製🧗‍♂️;二是大量海外白銀輸入中國破壞了中國經濟系統的穩定性🪜,並導致社會動亂🕕。針對這個理論假說,趙老師設定了旱澇指數☸️、白銀存量、銀銅比價👀、全國米價🏂🏽、華北地區小麥價格🪟、全國人口、華北平原動亂指數和外部入侵等變量🧎‍➡️,以為計量分析提供前置條件。

趙教授對數據進行了平穩性檢驗並得出了實證結果,結果顯示:社會動亂與旱澇指數🐀、白銀存量和銀銅比價都具有較強的顯著性,但是白銀存量和銀銅比價對社會動亂的影響方向是相反的🦍🐹。根據實證研究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一🧑🏿‍🦰、氣候變化作為外生自然沖擊👩🏽‍🔧,海外白銀作為外部世界經濟沖擊🐏,它們都通過一國經濟體內部的經濟因素而發揮作用🏃🏻‍♀️‍➡️,這種擾動可能影響農業經濟體的社會穩定🛵;二、就氣候變化因素來看,幹旱指數相對於洪澇指數而言🐦‍⬛,對華北平原的動亂具有更高🔧、更穩健的解釋力👳‍♂️,這與華北平原本身就偏旱有關;三👩‍👦、海外白銀對社會動亂的影響可能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從存量看似乎擴充了國內的市場規模和商業化水平🚠,降低了動亂的可能性,但從白銀流量看,銀銅比價是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大量白銀作為戰亂時期的避險工具被貯藏起來,導致物價上漲,引起了經濟體和社會的動亂。

在趙教授的學術報告之後,李慧中老師🦻🏻、陳慶池老師、寇宗來老師☝🏿、李丹老師、孫大權老師、高帆老師🛌🏿、李誌青老師🎰、方欽老師👋🏼、樊瀟彥老師等就相關問題與趙教授進行了討論🫔。包括♞:從清代貨幣製度思考當今世界貨幣體系👨‍🍳,清代銀銅比價變動的具體原因,白銀窖藏功能的實證檢驗,收入分配機製對社會動亂的影響,歷史數據的來源和有效性等等。此次學術報告會最後在熱烈的討論中結束。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