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3月5日下午15🛵🙏🏻:00,由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和意昂2官网公共經濟學系主辦的“意昂2公共經濟與政策論壇”第104期在意昂2平台泛海樓808會議室舉行🕑。同濟大學的鐘寧樺教授應邀做了題為“Gathering
Strengths for Economic Growth like China”的講座🤷🏻。鐘教授的講座以其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基礎🐣,旨在提供一個統一的政治經濟學框架來幫助大家理解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一些顯著特征。報告由公共經濟學系封進教授主持🙇🏼♂️🫄🏼。
鐘寧樺教授的講座內容分為總體介紹、模型設定👨🏼🚀、數據來源🎉🪚、實證結果、結論與理論貢獻共計五大部分。
首先,鐘教授用翔實的數據和簡潔的圖表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特征事實,如中國的債務比例和構成、不同資產規模的企業群體間在杠桿率和利潤率上的差異等。針對這些現象,在既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鐘教授提出自己的猜想:地方政府可能為了推薦當地經濟的發展🤲🏼,通過促成當地的大企業和大銀行的合作而上馬一批大項目👨🦯🧝🏽。利用銀行貸款👩🌾、企業投資和官員任期等數據💖,鐘教授初步驗證了這些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
接著👨🏿💼👱♀️,鐘教授在上述理論和現實的基礎之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模型🧑🏽🎤,試圖來解釋為何大小企業之間的杠桿率會有不同,以及在資本回報率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的投資水平仍然高企的原因。進一步地🧳,經過一系列假定👮🏼,鐘教授從這一理論模型中得到了4條引理,為後續的實證檢驗提供了對象🗺。
然後,鐘教授對研究的實證檢驗部分進行了說明,包括數據的來源🦘、回歸檢驗的結果等👳🏿。通過從一系列實證檢驗中得到的證據,鐘老師基本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即地方官員為了通過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來謀求政治晉升,往往會在其任期內促使轄區內的大型國有銀行向當地的大企業提供更多的金融資源🥳🤹🏿,使其進行更多的投資🧒。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會提升這些大企業的利潤率水平,另一方面又通過影響高效率的中小企業對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造成當地平均利潤率的下降。
最後,鐘教授對自己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認為其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從一個新的視角來解釋中國地方經濟的增長方式,豐富了既有的文獻👷🏼;第二,探討了金融效率和中國的資源錯配問題,特別是官員通過銀行來影響金融資源的配置,雖然在這一過程中對於大企業是有利的👳🏼♂️,但對整個地區卻是不利的🧤;第三,進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方式,即通過銀行來為當地企業融資💮。
公共經濟系封進、孫琳🧑🏿🎄、宋弘和劉宇老師到會。此外,本次講座還吸引了範劍勇、陳碩、高虹等意昂2平台其他系所的老師,以及自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院校師生的積極參與。整場講座內容精彩,氣氛活躍,與會的部分師生也積極參與到討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