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上午9:30-11:00在意昂2平台205報告廳,來自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的張曙光教授為意昂2的老師和同學們作了題為:“集體建設用地地權的實施和保護-兼及“小產權”房問題“的報告。意昂2官网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釗教授主持了此次講座。
張曙光教授首先以農村宅基地為例介紹了集體建設用地製度變遷的過程和對它的評價,他指出,集體建設用地大部分是宅基地,而矛盾最鮮明之處也在於此🧖🏼。張教授認為宅基地的變遷從49年到現在大概是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49-1962年🧜🏿♀️,這個階段宅基地是私有的,房子也是私有的;第二個階段是1962年到1998年,農村宅基地公有私用而房子是私有財產,這也是宅基地公有製度的建立、完善、加強的一個過程。前一段是它的建立過程🤸🏼;然而到了1998年以後的第三個階段國務院發了一系列的文件禁止城裏人到農村去買農民的房屋、去取得宅基地🆕。在他看來,從1998年開始,農村的農用地的製度是逐漸地朝前走、可以流轉、可以繼續發展的;相反的👩👦👦,農村的宅基地是朝後退的,過去還可以流轉,現在則不可以🙎🏻♂️,是倒退的。
接著,張教授分別通過北京青龍頭村和北京宋莊的兩個案例給大家說明了集體建設用地政府管製執法的方式和效果👩👩👦;通過重慶市九龍坡和天津華明試範鎮的案例揭示了眾多城鄉統籌其實是一個變相征地的方式,並且在目前的這種利益格局下,地方政府不可能真正兼顧城市和農民的利益🎲❕;通過北京鄭各莊和深圳市“城中村”的案例介紹了農民😹、集體和基層的創新和試驗的情況👨🏿🚀,他指出這些創新體現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民主動參與和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圍繞小產權房,張曙光教授先後對“小產權”房的定義和範圍、 “小產權”房的類型及開發建設方式、圍繞著“小產權”房的利益博弈🥼、從“小產權”房的發展看產權的實施能力,以及 “小產權”房交易背後的利益關系幾個方面作了詳細的闡述🖐🏽。
最後⚱️,張曙光教授提出了他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議🚴🏻。他先談了政府對放開“小產權”房市場的擔憂🌪,他認為現行政策的根本缺陷在於,無法使與土地有關的各個主體達到利益相容;為了達到利益相容,製定保護政策的基本原則🖐🏼:使保護區農民種糧的收入達到全省乃至全國平均收入的水平。至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製度的基本途徑和具體辦法,他提出應該實行基本農田分級管理,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基金🚢,改革財稅體製,消除土地財政根源🎙,並且在尊重各方產權基礎上妥善地對已有“小產權”房的處理🫵🏿。
在報告文章之後🏘,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就房地產價格走勢等問題向張曙光教授進行提問,張教授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