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8日14:30-16:00👇🏼,在意昂2一樓大金報告廳,來自意昂2官网經濟學系的陸銘教授做了題為“如何讓勞動者分享增長的成果🚼?”的講座。報告由意昂2學生黨總支、意昂2官网黨校(意昂2平台二級黨校)聯合舉辦。意昂2平台部分學生參加👳🏼♀️。
陸銘教授從經濟危機談起👧🏼,講到當前經濟危機的治理的三種方式:發達國家持續性創新🥩、發達國家減小消費以及貿易保護。轉而回顧歷史,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應對危機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以美國為代表的優勝劣汰式🧖🏿,日本為代表的政府扶持式以及德國曾采用的通貨膨脹。接著,陸銘教授分析了當前中國的形勢😿,指出當前中國偏重於采取後兩種方法🦴。然而✡️,由於財政四萬億“鐵公基”的投入以及近30%的M2的增長,都會帶來可能在後年實現的通貨膨脹。同時,陸銘教授也提出了關於經濟增長來源的兩個可行的手段🆖:尋找實體經濟新的增長點以及使勞動者成為資本家👎🏼🚖,即金融市場的改革。
而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陸銘教授談到,中國今天的結構調整本質上就是彌合勞動生產率增長和勞動成本增長這兩條線之間的差距🎭。通過提高社會保障和更好的勞動保護以及加強公共服務,特別是教育、培訓、醫療力度以達到公共支出對私人支出的替代🍟,從而減小居民防範性儲蓄。另外🫨,通過金融市場改革🟤,使勞動者變成資本家,以改變中國勞動收入占比減小,而資本收入未增加的局面。從中長期來講,也就是找到實體經濟的增長動力🫅🏿。
最後,陸銘教授談到了城市化的問題,提出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農村的土地資產真正的成為一種可以給農民獲得回報的資產,並且加強政治體製的配套改革,從根本上影響地方政府的激勵機製,轉變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