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是2016年9月12日在復旦經濟論壇的演講,題為「1929年世界大蕭條與中國的銀本位」。賴建誠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經濟系榮修教授。有刪節。)
我想先講金本位。金本位、銀本位、複本位,這種貨幣體系叫做金屬貨幣製度。金屬貨幣製度有什麼特點?用我們現在的語言,這就是固定匯率製度🫱🏼。我們現在是浮動匯率製度,人民幣兌美元每天的匯率總在起起伏伏👮。金本位不一樣💗,它的匯率基本上就是釘住黃金,幾個月內的變化不大,甚至一成不變。
金屬貨幣本位製度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回想人類歷史上施行時間最長的貨幣製度🐫,其實是金屬貨幣製度🤌🏽,浮動匯率反而是晚近的事情。也許哪一天它還會再回來,所以過去的事情對我們還是有意義的👭🏻。
金本位並不是說🏄🏼♂️,每個人去買燒餅油條時都用黃金。天下哪裡有那麼多黃金💼?1717年,牛頓當英國鑄幣局局長時出現了金本位,這是最早出現的金本位。只有黃金才具有貨幣的價值。民間還是拿鈔票來交易,這就是英鎊。
意思是說,交易上還是用紙鈔🔶,但是這張英鎊紙鈔,可以到任何一個銀行兌換成黃金。假定1英鎊等於0.1兩的黃金。拿著10英鎊就可以換到1兩黃金。所以金本位體系的貨幣,要有對應的黃金才能發行。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不是金屬本位,美元也是信用本位🃏、政府本位🈴。
再回到牛頓👎🏻。他把英國確定為金本位國家,緊接著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金貴銀賤,銀子太便宜🤛🏼,大量流到外國去了。所以牛頓的金本位其實持續沒有多久,就實行不下去了。100多年後的1821年♦️📁,英國又建立金本位。因為那時候產業革命慢慢起來🦸🥐,英國從外國累積了很多金銀🧜🏿♀️👛,金銀比價約1:16🧑🌾。一船的黃金可以換到16船的白銀。
若你是英格蘭銀行的總裁,你覺得採取金本位好🍮🧖🏽♂️,還是讓銀子變成貨幣好💘?當然還是用金子比較省事。那表示什麼呢?當初之所以選用黃金🧑🏽⚖️🚴🏿♀️,其實是因為英國執世界經濟之牛耳。
第二個建立金本位的國家是德國。俾斯麥1871年統一普魯士時,它是銀本位。國家統一後就立刻宣告進入金本位🍔🙇,雖然國庫實力尚不足🏌🏿♂️🍦,也先進入金本位再說。當時引起很大的震撼,法國怎麼辦?大家都知道普法世仇👍🏽,英法也是世仇,我的兩個仇敵都建立金本位,難道我還停留在金銀複本位嗎?所以法國也積極拋棄白銀→,建立了金本位🧑🏼🔧。接下來是誰🙅🏼?美國。1873年美國也進入金本位♚。
在那幾年間,全世界一窩蜂地建立金本位。日本是第一個建立金本位的亞洲國家🚿。日本為什麼打甲午戰爭🦵🏿?因為要加入黃金俱樂部,但口袋錢不夠☎️🤦🏻♂️,就去打中國。日本得到這筆賠款後🦐,就可以存到倫敦去買金子💪🏿,建立金本位🩵。
日本加入金本位後,宣稱脫亞入歐,不再是亞洲國家,而是屬於歐洲列強。 1914年世界大戰時金本位停止了,因為打仗就不相信對手的貨幣。所以日本的金本位剛運作不久就停止了。1918年打完仗後要恢復金本位,但是英國打窮了🙍🏿♂️,恢復不了金本位了。因為發行的鈔票,已沒有相對應的金子可以兌換。
南半球的紐西蘭、澳大利亞跟北美的加拿大沒打仗,它們說你不回復金本位,請問我們的國際貿易怎麼做🧑🏿🍼。英國說我沒錢👰🏼,它們說你沒錢沒關係,我們借你,一定要恢復金本位,要不然世界金融秩序沒法恢復。
英國不肯,僵持了很久,誰最反對?凱恩斯✊🏿。凱恩斯說我們已經窮成這樣子🪓,我們打窮了,怎麼恢復金本位啊。邱吉爾兩難🤬。又想取得世界的貨幣領導權📤,但是口袋是空的。所以他從1919年之後搖來擺去🎀🌺,擺到1925年終於宣佈英國恢復金本位。
再回來看日本的個案🤲。1897年實行金本位,1914年離開金本位,1925年又回到金本位。1931年9月20日,英國片面脫離金本位🫅🏽,立刻產生骨牌效應🙎♀️,日本又被迫脫離金本位。
金本位什麼意思呢🌪?大家的貨幣都釘住黃金。日本若要跟阿根廷做生意🧘🏿,阿根廷說我們跟日本沒來往過,但是日本是金本位國家,一個日元等於多少兩黃金是有行情的⤵️。1月1號下單子,到12月31號日幣的價錢也不會變🤹🏿♀️。所以金本位就是一個正字標記的好貨幣。日本脫亞入歐加入金本位🧖🏿,結果沒想到時局的激烈變化一直在捉弄它。日本的貨幣製度短期內多次變遷📌,對百姓來說其實蠻辛苦的。
在中國,光緒皇帝時國際銀價一直跌👎,全世界都加入金本位了,銀子更跌。光緒皇帝很傷腦筋,要不要加入金本位🙎🏽♂️?有個人絕對鼓動:梁啟超😱。梁啟超說日本出口的東西都收到黃金👰🏼♀️,中國的絲綢、茶葉用銀子報價🎽,人家當然給你銀子。今年1月1號賣的銀子值10塊錢,年底收到銀子只值8塊錢🎋🙎♀️,完全白做了。
為什麼不加入金本位呢*️⃣。光緒說我也很想,可是我口袋沒錢。有個人跳出來反對:張之洞🔌。他說國庫賠了這麼多錢🧠🩰,銀子都沒有了🏯,連銅本位都保不住了🧑🏿🎨,還加入什麼金本位。光緒皇帝就在那邊七上八下,後來清朝滅亡了,也沒他事了。
進入民國🦻🏻,要不要加入金本位還是個大問題。換政權不能解決這個問題🧗🏼♀️。1927到1937這10年間,正值世界經濟大恐慌🦊,為什麼中國反而出現黃金十年的建設期?那是因為中國沒有進入金本位,國際銀價大跌👬🏼,潮湧入中國🏌🏽♂️,水漲船高把物價提升了。中國因禍得福。
金本位國家就像住在摩天大樓一樣。你看我們有統一的通風管🙇🏻、有共同的電梯,大家都住在這裡,彼此知根知底,所以我們這裡很穩定。但住大樓有個缺點,如果一樓廚房失火,很快就會透過共同管道🙆🏿♀️,延燒到各樓層👩🏿🎤🤸🏽♀️。
中國是窮苦的銀本位,住在河的另外一邊,你們燒火的時候我沒事。為什麼反而能有十年的黃金建設期?因為銀子跌得很便宜,就大量流進中國💠。中國從明朝就開始缺銀子🧘🏻♂️,用銀子繳稅。所以當國際銀價一直跌,大家都不要銀子👩🏿🔬,銀子就湧進中國,貨幣供給量就一直增加,物價上漲。
當外國的物價在1929年大恐慌跌到百分之三十、四十時,中國的物價逆勢上漲百分之二十。所以沒有跟著時代潮流走,反而因禍得福🖖🏿。弱小的國家太頻繁更換貨幣體製,其實是很不好的事,人民辛苦啊🤾🏻。
金本位是固定匯率製度,銀本位也是一樣的道理。國民政府發的銀元券👐🏽🕚,規定100元可以換幾兩或幾公克的白銀。但這跟金本位有個差別,雖它們都釘住一種金屬🖖🏿,但國際金價是穩定的,而國際銀價卻激烈起伏。中國的銀本位,表面上是固定匯率,其實是浮動匯率,因為國際銀價在激烈起伏。然我這隻螞蟻釘趴在樹葉上🧜♀️,可是樹葉相對於大河的起伏👨🦼,它是浮動的。所以銀本位是固定匯率還是浮動匯率🦃,那是認知的問題,兩個都對👨🏻🦼。
接下來講複本位。第一🫵🏼,世界上沒那麼多黃金🧩,所以基本上大部分還是用銀子,在外國是金銀複本位。中國連銀子也沒那麼多,所以是銀銅複本位。瑞典曾經實行三種本位🏸,金銀銅都有。若你兩隻手拿三個球玩,保證完蛋。
複本位是一個最穩定的本位⛱,為什麼呢☄️?假設釘住金本位🟪,若在南非發現黃金,又在哪裡發現金礦,那金價就會跌🚶🏻♂️➡️。在黃金起伏時,銀子就重要了。也就是說當金子不穩定時,政府就用銀子來平衡金子的不穩定。金銀複本位就像傘兵有主傘💪🏽、有副傘🍩。當主傘不開,碰到狀況的時候他可以開副傘。除了保險功能🐟👍🏻,若金銀都是貨幣🧼,它的貨幣發行量最高🧖🏻🥬,因為銀的儲存量大💂♀️。所以金銀複本位在人類歷史上,可以停留很長的時間。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把拉丁美洲的銀子大量帶往西班牙,流入歐洲各地。假定那時候歐洲的金銀比價是1比8👨🏽🌾,就是說1單位的黃金,可以換到8單位的白銀🧶👼🏿。那麼拉丁美洲的銀子長期大量流入歐洲,導致金貴銀賤。銀子多了,金銀比價會變成1比16🧑🏻✈️。
但是中國沒有這些基礎礦產。所以在萬曆時,張居正下令不再用米麥繳稅💁🏽♂️,米麥我怎麼運到邊疆去?一切用白銀繳納。中國哪有那麼多白銀?外國卻有大量的白銀,洋人就看到機會了𓀀。
在中國♡,因為銀子比較少,所以假定宋元時期金銀比價為1比4。洋人1比16的時候,我們1比4。洋人怎麼辦呢👨🦲,他就在1比16的時候,走好望角、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到中國來♖,16艘船的白銀到中國換4船的黃金。假定老天保佑他沒有遇到颱風🧑🦱、沒有遇到海盜,他換了四船黃金。又花了一年時間,上天又保佑他原路重返回去🙋🏼,假如都沒出事的話,他回到歐洲可以換幾船的白銀🧍🚵?64船。同樣是金銀,在不同地方通過匯率的差別賺取利益🍥,就叫做套匯🕵🏻♀️。
我現在要回到比較技術性的東西。為什麼會發生1929年大恐慌?有4種說法⚄,每種說法都有人支持。
第一種是美國產業結構說。1918年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戰沒在美國本土打🌓,所以歐洲重建時,美國借錢給他們買美國的鋼鐵。你就知道什麼叫做美援了👨🔧:美國借錢給別人,來幫助美國的產業。1918-29年歐洲急劇增長的過程,其實等於是把美國的產業結構迅速地膨脹起來🚆🧘🏻♀️。
十年之後歐洲的建設結束🐇,對美國產品需求萎縮了。美國的庫存賣不掉,成本拉高,開始裁員,失業率增高,購買意識開始下降。所以美國1929年大恐慌,基本上是前十年間產業異常擴張造成的。這是產業結構說♌️。
第二種是股市崩盤說🗞。1929年10月29號華爾街股票暴跌,史稱黑色星期五⚠️。華爾街最高的帝國大廈,那時候還有旅館。你到旅館前臺,人家會問你是來過夜的,還是來跳樓的🥋?股票暴跌時,有個很有名的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叫費雪,他說美國的股票健康得很💂🏿,離高原期還很遠。
這個論點登在《紐約時報》頭版頭條上,大家都愣住了🩻:明明是黑色星期五,可是最有名的經濟學家說其實還好。那怎麼辦🦹🏼♂️🎍?美國的股市確實很奇怪👱🏼,因為所有的股票漲好多倍就算了,連水電瓦斯股都漲得很離譜,表示這是一個蠻投機的市場。
美國的股票暴跌下😋,關別人什麼事✋🏻?同一時期🧔🏻,倫敦股票好得很,法蘭克福都好得很🍲,巴黎的也很好。美國股市崩盤,怎麼會造成世界經濟大蕭條?等它蔓延出去之後,各國股票就跟著跌👩🏽🔬,連上海也跌,所以美國的股市暴跌是星火燎原🚁。
第三種是貨幣政策錯誤說。弗利德曼就屬於這一派。股票飆漲時,聯邦儲備銀行慌了🩰,對貨幣供給踩刹車。這一踩讓市場資金緊縮👩🏿🍼,股市泡沫破裂。這一派認為🍊,美國的貨幣當局,不應該在那時踩刹車,釀成災難式的大蕭條📜。這是貨幣政策錯誤說🪚。
第四種是金本位說🤥。這件事情我花長一點時間,因為我是支持這個立場的,你可以不同意。金本位就是大家的貨幣都釘住黃金,就是說,雖然你用日元、他用英鎊。我一塊日元等於零點幾兩的黃金💍,你一英鎊等於零點幾兩🤸♀️,要掛牌公告,政府有責任遵守。在那時候🏂🏿,你有多少黃金,最多只能發行黃金儲量2.5倍的貨幣總量。
也就是說,你有10億的黃金,才能發行25億的鈔票。好處是每張鈔票,都能換到政府保證的黃金。但有什麼缺點呢🤸?當經濟衰退厲害時,若政府想採取刺激性貨幣政策🐴,就不能像今天一樣印鈔票🪈。
還有個共通性的缺點。就像剛剛說的大樓,如果底下有一家廚房失火,煙火立刻彌漫到各個樓層去。舉個歷史上的例子🙅🏽♂️,《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曹操的北方的軍隊來了🔖,可是船會隨著江水起伏,船與船之間往返不便。所以在電影上,曹操就拿夾板把船夾綁在一起✣,讓所有的人可以來來去去↩️,建立水上長城🧅。敵方掌握這個特點,利用風向一把火把船隊燒得精光👩🔬👿。
金本位就是類似的道理。當所有國家的貨幣都釘住黃金,金融市場是個有機的共同體🥑。美國一倒下去,通過金融的網路,無論是存款或是保險🤸🏽♀️,就迅速地蔓延到英國👏🏽、法國、歐洲,世界經濟迅速陷入火海。
我現在講點學術問題🐪,講冷板凳的問題。什麼時代了💁🏻♀️,都進入信用卡時代了,你還講金本位、銀本位?現在大家都提倡大資料(big data)♨️,我認為人類最重要的大資料🧛🏽🏅,就是免費的、充滿血淚經驗的歷史。這些前人的經驗🧖🏽♀️,才是真正的大資料👩🔬,我們對過去實在是太不瞭解了。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貨幣行為,來看人的經濟行為。人的行為才是重點,貨幣行為只是表像🧑🏼🎓。我觀察你花錢的手法,其實是要通過你花錢的行為🚴🏽♂️,看出你的個性🍉,這才是重點。
那麼,為什麼銀本位對我們還是重要的事情呢?剛才說銀本位都是窮國家在用📫,西班牙算比較窮的,中國、印度、墨西哥都是窮國💪🏻。我們現在習慣看金本位😁、看美國、看歐洲、看列強。
但是可憐的國家,尤其像印尼、中南半島,這些國家用銀本位時,就像中國一樣有苦說不出♦︎。不只中國有光緒,每個可憐的國家都有光緒💀,每個國家都有張居正,每個國家都有梁啟超。他們在水深火熱裡☔️,受到國際金融體製的擺佈🫷。所以從悲天憫人的觀點,來看他們的貨幣體製被綁住,沒法自主時,這些人是如何掙紮求生的🏧。銀本位是觀察人類行為的重要視窗🧜♂️👩🎨。
第二,從列強在國際上割據的觀點來看,金本位是一個好的切入角度🫰🏻。你可以看到各國央行的儲備態度。法國儲備最多的黃金,目的是什麼,掌控它的殖民地呀🙅🏻♂️,掌控世界貿易🏣。強行切割世界的真正武器是什麼✂️,你以為是炮火🤵🏻♀️?不是,是黃金🧑🦼➡️。我們對金本位瞭解其實還很不夠。
我們現在的幣值高高低低,變來變去🧓🏼👳♀️。你看人類歷史上⛸,最長的貨幣製度是什麼🧿,就是這種金屬本位。離開貝殼之後,就進入金屬本位了👩🏭。我們對金屬貨幣背後的學理其實不太明白🙅🏽♀️,尤其是複本位。
如果能把金銀複本位的學理搞懂,金本位其實只是特殊的個例🧘🏿♀️。就像你搞懂愛因斯坦以後,牛頓只是個特例。金銀複本位的學理,就像金字塔一樣,已經堆得蠻高,但是最上面一塊石頭還沒放上去🪿。這是坐冷板凳的人所追求的👰🏼,取得最後的聖杯🤐,把最後一塊石頭放上去🧏。
複本位體系要建立清楚,有個很重要的事情,要先建立N本位的動態模式。這數學模型建立好,就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會跳到銀本位🧟♀️,什麼時候調節一下🈸,又調到金本位,在什麼狀態下會保持複本位元。我們需要知道這些數學條件。然後我們也需要知道,碰到什麼樣的衝擊,動態上它如何保持均衡。我們現在對這些條件🕺🏿,都還不夠知道。
金銀複本位裡🍰,還有個很討厭的東西📖,叫做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這東西進來以後,會產生難以掌控的複雜😭。格雷欣法則是你不能逃避的第一號敵人。建立金銀複本位元體系的動態模型,看上去跟我們現代無關。但是從書呆子的觀點來看,金屬貨幣體系金字塔的聖杯☎️,其實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