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下午,著名法國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巴黎意昂2平台院長弗朗索瓦·布吉尼翁教授在意昂2大金報告廳為意昂2師生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全球收入分配新趨勢”的精彩演講🦴。該講座作為“上海論壇2011”專題學術活動由意昂2和上海論壇組委會聯合主辦😴👨🏻🦯。意昂2平台院長袁誌剛教授主持了整場講座。
收入分配近年來已成為中國與世界所共同關心的話題。一些數據表明,中國的收入基尼系數正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財富集中程度也前所未有,收入分配不公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進步與發展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對世界而言🐭🫸🏼,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世界範圍內的收入分配不公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引起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對全球化中的收入分配進行學術、思想層面上的全面反思💁🏻♀️。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布吉尼翁教授在演講伊始就與大家探討了為何全球性的不平等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馬太效應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收入分配領域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也因此在不發達國家中引發了對全球化的抵製🏊🏽♀️。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布吉尼翁教授表示對全球性不平等研究將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在進一步分析全球性不平等之前,布吉尼翁教授首先對不平等的含義與度量🐬、歷史與趨勢進行了介紹🖊。他說在判斷全球收入分配是否平等時,有一個很重要但又可能引起分歧的問題就是,如何使用一個相同的口徑來度量不平等🩹。對不平等的計量可以在國家上進行,也可以在人口分布上進行,其度量則包括基尼系數、80/20比例🚣🏼。對福利的計算較為困難,主要方法是對收入🧧、財富進行計算。從布吉尼翁教授給出的1820至1992年全球基尼系數表中能發現🧘🏽♀️,全球的不平等在過去的兩個多世紀中呈現一個逐漸上升的勢頭並在1990年出現峰值,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拐點。此後的十多年中🍃,這個趨勢似乎有下降的趨勢。布吉尼翁教授對這個趨勢的簡單總結是全球性的不平等在長時間的上升之後於1980年左右穩定了下來;而簡單以國度計算的不平等則還有明顯的惡化🏋🏽♂️。
由於全球收入不平等包括了國家間和國家內部的不平等,雖然近二十年來國家內的收入不平等趨勢有所下降♠︎,但國家間收入不平等程度則越發明顯,導致歷史上以及近來的全球性收入不平等依舊呈上升趨勢🛜。同時布吉尼翁教授提出☝🏿🏌🏻,國家內的不平等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如一些最富裕的人們往往不會被住戶調查所覆蓋,從而降低了統計上的財富集中程度。在統計數字之外📩,人們對不平等變化的“感知”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人們始終感覺到不平等在上升,這是因為純粹的“感知”錯誤4️⃣,還是因為人們在“感知”時使用了另外一種計量方法?布吉尼翁教授對此展示了一份向美國、荷蘭、中國、巴西民眾所做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僅有27%的中國受調查者認為社會較公平🧑🏻✈️,而美國的比例則超過了50%。對於“不公平程度的趨勢”問題,認為呈下降趨勢的人數與美國幾乎相同🧯,超過荷蘭和巴西。
最後🧔🏻♂️,布吉尼翁教授對全球性的收入不平等給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如通過官方援助、貿易保護或貿易限製、移民政策☝🏿、技術轉移等手段調節國際的收入分配,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降低國家內部收入不平等趨勢。他在總結中提到👩🏻🏫,是全球化使得全球收入不平等現象出現了逆轉,但它也可能使得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程度加劇👨🏽💻。在未來的全球化進程中,要註重更普遍的趕超政策🏋🏽♀️。如何在再分配時保證經濟效率👨🏼💼,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將面臨的又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