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年份
| 獲獎人
(第一署名)
| 獲獎成果名稱
| 成果
類型
| 獲獎名稱
| 獲獎
等級
|
2012
| 何立新
| 破解中國的“Easterlin”悖論:
收入差距、機會不均與居民幸福感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12
| 張軍
|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陳學彬
| 貨幣政策微觀基礎—中國居民消費
投資行為動態模擬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陸銘
| 貨幣政策微觀基礎—中國居民消費
投資行為動態模擬研究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陳釗
| 行業間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鎮收入
差距成因——基於回歸方程的分解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範劍勇
| 房價水平、差異化產品區位分布
與城市體系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汪立鑫
| 中國城市政府戶籍限製政策的
一個解釋模型:增長與民生的權衡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2
| 牛曉健
| 極端條件下中國金融安全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李慧中
| 征地利益論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陳詩一
| 節能減排、結構調整與工業發展方式
轉變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沈國兵
| 與貿易有關知識產權協定下強化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經濟分析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姜波克
| 人民幣均衡匯率問題研究
——中國經濟增長的匯率條件:
理論、方法🍏🙋🏽、技術🕌、指標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封進
| 經濟全球化是否會導致社會保險水平
的下降:基於中國省際差異的分析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2
| 章元
| 城鄉收入差距、民工失業與
中國犯罪率的上升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高 帆
| 中國各省份勞動生產率增長的
收斂性👐🏿:1978-2006年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10
| 陸 銘
| 分割市場的經濟增長——為什麽經濟
開放可能會加劇地方保護🛷🩱?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10
| 陳詩一
|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
1978-2005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10
| 範劍勇
| 產業集聚與中國地區差距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0
| 姜波克
| 巴拉薩匯率理論的一個修正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0
| 李維森
| 語言的經濟學與經濟學的語言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0
| 張軍等
| 結構改革與中國工業增長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10
| 王弟海
| 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
動態視角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王永欽
| 大轉型——互聯的關系型合約理論
與中國奇跡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封 進
| 健康需求與醫療保障製度建設
——對中國農村的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程大中
| 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結構及影響
——基於投入產出法的國際比較研究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寇宗來
| 技術差距、後發陷阱和創新激勵
——一個縱向差異模型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章元等
| 社會網絡是否有助於提高農民工的
工資水平?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10
| 張宗新
| 內幕交易行為預測🎿:理論模型
與實證分析
| 論文
| 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洪遠朋
| 社會利益關系演進論——
我國社會利益關系發展變化的軌跡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08
| 高 帆
| 交易效率、分工演進與
二元經濟結構轉化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8
| 沈國兵
| 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研究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8
| 丁 純
| 世界主要醫療保障製度模式績效比較
——英🗞、德🤱🏻、美、新實例分析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8
| 汪立鑫
| 經濟製度變遷的政治經濟學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程大中
| 生產者服務論—兼論
中國服務業發展與開放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殷醒民
| 技術擴散效應論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孫大權
| 中國經濟學的成長——
中國經濟學社研究(1923—1953)
| 著作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姜波克
| 均衡匯率理論和
政策新框架的再探索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一等
|
2008
| 李維森
| 經濟學的性質與
哲學視角審視下的經濟學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8
| 王永欽
| 市場互聯性❇️、關系型合約
與經濟轉型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封進等
| 中國農村醫療保障製度🛺:一項基於
異質性個體決策行為的理論研究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張軍等
| 中國為什麽擁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蔡曉月
| 我國的自主創新及其戰略分析:
開放條件下的熊彼特創新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範劍勇
| 產業集聚與地區間勞動生產率差異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攀 登
| 知情交易概率的測度模型及
其影響因素分析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吳力波
| 1980-2002年期間中國與
能源相關CO2排放的動態研究
| 論文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8
| 張薰華
| 主要學術貢獻:在國內學術界
第一個提出“土地批租”的
政策建議🤳🏽,對推動改革和
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
| 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學術貢獻獎
|
2006
| 程大中
| 中國服務業增長
的特點🚣♀️、原因及影響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一等
|
2006
| 陸 銘
| 因患寡🙍🏻♂️、而患不均
——中國收入差距、投資、教育
和增長的互相影響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一等
|
2006
| 寇宗來
| 專利保護寬度和積累創新競賽中
的信息披露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二等
|
2006
| 李維森
| 經濟學與哲學:製度分析
的哲學基礎
| 專著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施正康
| 中國經濟史
| 專著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洪遠朋
| 製度變遷與經濟利益關系演變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汪立鑫
| 主要製度分析框架的比較分析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孫立堅
| 對外開放和經濟波動的關聯性檢驗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李天棟
| FDI的流向、匯率預期的自我強化
與沖銷式幹預的有效性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章元
| 論團體貸款對對信貸市場低效率
的可能改進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6
| 李維森
| 言語行為與製度的生成
| 論文
|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蔣學模
| 主要學術貢獻🧘:社會主義
政治經濟學的系統研究、
獨特見解和廣泛學術影響
|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學術貢獻獎
|
2004
| 張軍
| 資本形成、工業化與經濟增長👵:
中國轉軌的特征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一等
|
2004
| 殷醒民
| 中國工業與技術發展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二等
|
2004
| 袁誌剛等
| 房地產市場理性泡沫分析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二等
|
2004
| 陸銘
| 為何改革沒有提高國有企業的
相對勞動生產率?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二等
|
2004
| 尹翔碩等
| 論落後國家的貿易條件🤹♂️、
比較優勢與技術進步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二等
|
2004
| 陳釗等
| 中國所有製結構調整的理論
和實證分析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李潔明等
| 養老保險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葉世昌等
| 中國貨幣理論史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陸前進
| 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風險管理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何光輝
| 存款保險製度研究
| 專著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孫立堅等
| 資本管理的有效性
和政策的配套性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李維森
| 哈耶克式自發製度生成論
的博弈論詮釋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4
| 田素華等
| 中國證券市場風險特征
的實證研究
| 論文
|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
| 三等
|
2002
| 李維森
| 社會製度的經濟分析導論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2
| 姜波克等
| 匯率理論和政策研究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2
| 袁誌剛
| 人口年齡結構、養老保險製度
與最優儲蓄率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2
| 張軍
| 中國國有部門的利潤率
變動模式:1978—1997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二等
|
2002
| 蔣學模等
| 高級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總論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陳釗
| 住房抵押貸款🙎🏿♂️:理論與實踐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葉世昌等
| 中國古代近代金融史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鄭輝
| 資本控製與短期宏觀經濟動態穩定
| 專著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杜莉
| 論稅收的金融效應
與我國金融資產稅收政策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田素華
| 企業、政府融資決策不一致性🫴🏿:
國際短期資本管理新視角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殷醒民
| 論中國製造業技術結構升級的方向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徐桂華等
| 中國農地產權製度創新構想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
2002
| 華民
| 經理激勵、信息製造與股市效率
| 論文
| 上海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 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