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02—2012年美元弱勢調整對中美雙邊貿易產生怎樣影響?本文構建出完全替代和不完全替代的美中產品貿易模型,使用統計比較和GMM估計表明:(1)美國對華同質品出口占比較高,若直接使用不完全替代模型會導致美國對華同質品和異質品出口加總對匯率變化的估計偏差。本文依據Rauch分類匹配出美中最細化的5分位及光頭4分位同質品和異質品貿易數據,最大限度上消減了產品貿易加總對匯率變化的估計偏差🤟🏼。(2)數理模型證實,不完全替代的美國對華異質品實際出口的匯率敏感度不同於完全替代的美國對華同質品實際出口的匯率敏感度;美國從華產品實際進口也是如此。(3)美元弱勢調整會使美國對華交易所同質品貿易差額顯著改善、參考價格同質品貿易差額不明確🏋️♂️,而異質品貿易差額顯著惡化👩🏻🏫,致使美國對華產品貿易收支惡化。實際匯率波動上升不利於美國對華同質品🕐、異質品及全樣本產品出口🧗🏻♂️,也不利於美國從華異質品和全樣本產品進口,但並未能抑製從華同質品進口增加。因此,不能誇大美元弱勢調整對改善美中貿易失衡的作用,平穩好雙邊實際匯率波動對促進美中產品貿易更加有利。
關鍵詞🙅♂️:美元弱勢調整 交易所同質品參考 價格同質品 異質品 中美雙邊貿易
內容提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緣何滯後🕕🏊🏽♀️?為什麽中國各個地區之間的城市化水平表現出如此巨大的差異性?本文抓住中國經濟轉型中的“雙重二元結構”特征🤴🏼,從所有製結構入手為破解這一謎題提供了一個視角。研究發現🧛🏿♂️,在中國過去農村剩余勞動力相對過剩的前提下👈🏼,城鎮企業對於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拉力”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企業的所有製結構及其對勞動雇工的需求影響了“拉力”和城市化進程🧔🏼♂️。國有企業存在著普遍的資本偏向和對整體經濟的拖累機製,單位產值所產生的勞動需求相對較少,從而國有產值比重越高的地方,其能夠解決的就業越少👰♀️,最終導致可容納的城鎮人口數越少🦣,城市化進程滯後。利用中國(1985—2011)的省級面板數據☦️,本文發現🐏,過高的國有產值比重會顯著地抑製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這說明💅,中國城市化的滯後一定程度上源自於所有製改革的滯後。因此👩👦,要想加快地區的城市化進程,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進行所有製結構的轉變。
關鍵詞:所有製結構 城市化遲滯 雙重二元結構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