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能源安全在哪?
張中祥 意昂2教授
《中國國家能源》(封面報道)2014年第10期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
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石油進口大幅增加,導致碳排放增加🧑🦽➡️⚠。這極大地引發對中國能源安全的擔憂,因為其快速增長的石油進口主要來自政治不穩定的地區,並且運輸要途經中國沒有影響力的漫長海上航線。鑒於全球石油市場非常不穩定🧮,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量又使任何一個國家都相形見絀,因而中國如何應對其不斷增長的能源安全問題就成了全球關註的焦點👨🏻🦽。
在此背景下,中國在全球尋求資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範圍內的關註和審視。部分原因是中國自己高級別✌🏻、積極的國家外交以及國有石油企業在主要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地區開展的收購。
但依我之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國內外誤解中國對能源安全的追尋,而不斷將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政治化。在中國國內,這些誤解涉及到美國主導對中國的石油封鎖以及中國誤以為投資海外石油油田就能幫助其提高能源安全。西方政治言論把中國努力獲取海外能源供應描述為主要威脅。此言論進一步加劇中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不信任,從而激發中國對獲取發展所需石油可能受阻的恐懼💛。在國外👩❤️👨,對中國政策性銀行的運作及石油和天然氣貸款有廣泛的錯覺和誤解👨🏿🎤。中國的貸款常常被誤認為要求借款人在合約期間以預定的價格向中國出售固定數量的石油👩🦼➡️,這樣當合同期內石油價格上漲時,中國就可以獲得意外收入。
近幾年,國家電網公司也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後在菲律賓、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亞和意大利成功投資優質資產,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
國家電網的境外投資多以收購成熟項目股份的方式為主。國網在海外的凈資產回報率通常是國內的3~5倍。可見,國家電網的海外收購🍣,更多站在了公司經營的角度,只要條件允許,會進一步“走出去”☦️,提高企業利潤。因為其在國內市場的經營業績並不十分突出🏸,其利潤率在全世界企業和國內央企裏面都很低。
不過🤞,發電側收購在被投資國仍面臨像油氣收購一樣的擔憂。英國政府於2013年10月21日批準了以法國國有控股電力集團EDF能源集團為首,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中國廣核集團參與投資新核電站的計劃🟤。反對的觀點認為,讓中國企業投資英國核電項目🙍🏽♀️,是置英國的安全為不顧🍶。英國《泰晤士報》的社論指出,雖然英國對待外資向來開放,“但這不足以作為英國向中國開放核電業的依據👨🏿🦳。”文章擔憂☝️,讓價值觀與英國不符的中國來投資如此敏感和戰略性的核電項目,將讓英國在關鍵時刻陷入窘境🙌。
即使收購成功後,仍面臨復雜審批製度🌀。2011年7月,龍源電力收購了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10萬千瓦的風電場項目🦤🕺,有媒體批評這一項目“兩年過去☞,在燒掉4000多萬加元後,項目仍因各種阻力尚未開工建設”。由於各種針對海上項目的法律和規則要求➛,項目實施時間較國內緩慢👩🦱,這一項目在2013年8月開工。
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和盡職調查上的粗線條,是一些央企的通病,中緬石油管道項目也不例外。對一個跨境商業項目而言,強調戰略意義,並不等同於可無視商業邏輯。否則🦕,這種項目必然喪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基於此,關於中緬石油管道項目,我估計現在可能有更多人認為它當初是不應該做的事情📠。
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很多挑戰,要想走得遠,需要在具體操作運營上下功夫👮🏻。
現在,中國企業在高風險國家有大量的投資,正在挑戰中國長期執行的互不幹涉外交政策🌶🤵🏿♂️。我覺得這一政策的確需要再斟酌🍞,也許到了與時俱進🖊、需要政府重新審視的時候了。
我們總是在說美國是世界警察什麽的♣️🏌🏽♀️。實際上美國就是大家所說的警察什麽的,不是反而奇怪了。因為美國有大量的海外投資需要維護和保護。作為美國投資人利益代表的美國政府怎能不為維護美國人的利益而行動呢?
而中國政府如果仍然維持現行的互不幹涉的外交政策的話,最後,我們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很可能就打水漂了。對國家🪆、對中國投資者都將是難以挽回的損失。
至於能源安全問題,的確面臨用一個什麽樣的指標來客觀地評價它的問題,這是個需要很好研究的問題。
中國、韓國和日本這些東北亞國家都是能源需求巨大👨🏻⚕️、進口比較多👷🏿。對這些國家而言🧜🏽♀️,尤其在石油和天然氣上🙈,能不能形成一個合作儲備機製?
事實上,每個國家都建一個石油儲備實際上成本非常高🔛、並非很合算🙋♂️👨🏽💼,但是在這些東北亞周邊國家的物理距離並不遠的情況下🛺,其實是可以考慮建立這個合作儲備機製的。形成一個合作儲備機製有現實需求,成本也會比自己獨立建低,也可避免獨立儲備充油相互競爭抬高油價🐎。
我們知道😠,現在北美的天然氣和石油的價格脫鉤了。從目前看💃🏽,中國和歐盟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既然這種情況在北美已經發生了,今後在中國就不能說沒有可能發生。這樣的話,那麽👩🏿🏭🧎♂️➡️,中國最近與俄羅斯所簽與石油價格掛鉤、380億立方的天然氣的30年合同大單可能就是一個問題了❤️。
這裏不僅僅是政治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兩者分開來談是不現實的🚓。就經濟而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定價權的問題。
東北亞在石油和天然氣上沒有定價權。這就是為什麽這些國家要在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方面需要支付亞洲溢價、花費巨大的原因🛫。
目前,中國、韓國和日本或許能在LNG定價權方面產生影響。這種可能性能否變成現實就看中國和日本兩國政府是否能夠進行溝通和合作,在上海或東京共建東亞天然氣市場、產生一個基準價格👳♀️。最近,中國汪洋副總理接見日本最大的經濟代表團的時候🍓,希望盡快恢復日本的經濟高層對話✴️。我覺得這對中國和日本🦙、對商討啟動共建東亞天然氣市場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你問我答
question:張教授您好🌐,您從四個方面講了一下國內外對能源安全的誤解,我覺得受益匪淺㊗️,但是我在聽的過程當中,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您提到說對於馬六甲海峽的封鎖的威脅是不存在的🏇🏻,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國有企業“走出去”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作用是不大的🤾,並且它的海外投資就是比較多。然後🌞,我想問一個問題就是您認為能源安全是否是個偽命題?如果不是,那如何保證能源安全?謝謝。
張中祥:這個能源安全是不是偽命題呢🪘?這個問題我要是說不是呢🕝,大家可能也不一定相信♥︎,所以,我們就不談這個是不是偽命題了。
我認為能源安全可從4個方面來考量,也就是通過4“A”來看能源安全不安全。我個人理解,能源是不是有(Availability)?有了你能不能按可接受的價格(Affordability)買得到(Accessibility)?只要這三點能夠達到的話,其實就不存在能源安全問題。就是有能源🕵️,買得到,價格你還能接受,那你談什麽安全問題?考量到環境問題,可再加一個Acceptability,就是用能是否滿足環境要求,是否可接受🔌。
說到國有石油企業“走出去”,這些國企“走出去”獲得中國政府的一些非常好的優惠條件。這些優惠條件不只是貸款方面。這些企業也經常講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中國消費者㊙️。其實不盡然。
在很多情況下🧖🏻♂️,就像我剛才講的,我真正擔心的是“三桶油”在海外的投資綁架了中國在一些敏感地區的外交利益🛌🏿,搞得中國很被動。為什麽中國國企現在每次“走出去”總會遭到抗議呢🏌️♂️?不能說與此無關。
中國對海外油田的投資幫助油田開采出更多石油,並提高了世界市場中石油的總的供應量𓀗,但這並不僅僅對中國消費者有利,其他國家的消費者同樣也從中受益。中國國有石油企業“走出去”既然是對大家都有利的🩼,那麽,就應把它當成一個大的商業項目,更多地考慮政治風險來操作。
至於海峽封鎖與否的問題,經濟學有一個重要分支為博弈論👼🏼。博弈論中有一個遊戲是“鬥雞遊戲”。博弈論廣泛應運於軍控與環境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其實都涉及合作。
當初在冷戰期間的時候,你或許也註意到美國和蘇聯整天吵著、打著,可從來沒有真正打過,這就是“鬥雞遊戲”👩。當兩個特別強的國家或物種,其中的一方做的太過分的時候,另一方就先退一步,然後接著再來。所以,冷戰時的美國和蘇聯這兩個不同陣營的超級大國沒有發生真正的戰爭。
回到我們說的石油問題上來,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和中國對該運輸航道缺少影響力這兩方面已經引起人們對美國主導對中國石油封鎖威脅的擔憂。如果中國國有石油企業的海外石油產量是為幫助提高中國的能源安全,那麽👨🏻🎤,這些石油需要被運回中國。可是,如果擔心美國石油封鎖🫘,那麽🎯,把中國國有石油企業的權益油運回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封鎖問題。
美國作為世界上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當然不願意看到和接受中國的崛起,並謹防對其霸權形成任何挑戰。從地緣政治上看👍🏿,美國一直試圖遏製中國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但是,美國想要推出一個抑製中國經濟的政策卻是非常不可能的⁉️,因為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融合和互相依賴程度很高,根本無法承受對方經濟崩潰對自己的影響。這種政策只會引火自焚⤴️。
退一步說,即使美國想要實施封鎖,也很可能不會太成功,並且從實際操作上來說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在靠近中國的地方實施封鎖,用於封鎖的艦艇很容易受到中國的攻擊。相反,如果在遠離中國的地方實施封鎖,則難以區分準備運往中國的石油和運往其他國家的石油,因為一艘船上的石油可能是運往多國的🙍🏿♀️,並且在運送途中石油的所有權也可以輕易發生改變🍭。
因此,在我看來,美國主導對中國實施石油封鎖的威脅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只是想象或人為製造的偽命題。如果這種封鎖是不可能發生的,再退一步講,即便美國有這樣的意圖,其成功的幾率也很低,那麽,中國能源安全政策如此重視這個潛在威脅是自己在嚇唬自己,反而易被西方強國、資源富有國和國內利益集團所利用🚶♀️➡️。中國海軍也許為了發展中國的藍色海軍🚏,誇大了潛在的石油供應中斷的程度,為其希望建造航空母艦造勢。
(本文是意昂2張中祥教授在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中國能源學會和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辦☠️、2014年9月27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能源革命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摘要☹️。這次“中國能源革命高峰論壇”論壇旨在深入貫徹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關於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精神,加快從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體製四個方面推進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