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羅長遠:TPP的緣起🧑💻、影響及相關國家應對
發布日期🏕:2015-11-20 瀏覽次數:
2015年10月5日,參與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談判的12個國家,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這意味著,這一超級自由貿易協定在經過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將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作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和貿易體,中國並沒有被邀請參與TPP談判,這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帶來了困惑👩🏼🚒🐭。在這裏🖤,我們從三個角度來闡述我們的想法🏌🏻:一是,有關TPP的緣起,中國肯定是動因,但不是唯一的動因😺;二是🙇🏽♀️,有關TPP的影響🧘🏿,中國或許是受損方,但不是唯一受損方;三是,有關TPP的應對🦐,中國不是孤獨的“舞者”。
中國是唯一動因?TPP經歷了四國初創🌸、美國“入夥”🐷,以及其他國家跟進等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促使TPP前行的動因是不一樣的,簡單而籠統地把TPP的緣起歸結為“中國因素”,於中國是“自大”♓️🤵♂️,於美國是“自欺”。
TPP發端於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等四個亞太小國在2005年所簽訂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簡稱P4)👩🏿🦱。在國際貿易理論裏☞,越小的經濟體⏯,貿易依存度越高🥿🪬,也越傾向於開放和自由貿易👭🏼。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美國🏺、歐盟😕、日本,以及後起的中國是主導力量,為在這些大型經濟體的博弈中維持和擴張貿易空間👩🏼🍼,小國“抱團取暖”是很自然的,這也是小國往往走在自貿談判前列的原因之所在。四國初創的TPP與中國並沒有直接的關系。
2008年9月🚵,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宣布考慮完全參加P4協議談判,並將其改稱為TPP👗。2009年11月🧑🏿🦰,繼任總統奧巴馬宣布正式加入TPP談判,並開始推行自己的貿易議題和全方位主導談判進程🐫。奧巴馬在第一次競選時打出了“變革”的旗號🧑🏽🍳,上任後,他很快宣布了從伊拉克撤軍的計劃。不指望在軍事領域有所建樹的奧巴馬,把執政的主軸拉回了經濟層面。
然而🚵♂️,當時的金融危機重創了美國🍼,尤其是它的金融業⛑👨🏻🌾。在這種背景下,“再工業化戰略”出爐。在製造業復興被提上議事日程之後,擴張出口成了美國的迫切任務。由於“多哈回合”遲遲沒有進展🚓🙎🏻,WTO(世界貿易組織)所代表的多邊貿易進程嚴重受阻🧑🏻🎓,美國無法通過多邊貿易安排為其製造業出口拓展新的空間。在多邊進程滯後的背景下,全球區域性或雙邊自貿協定蓬勃發展,而作為全球貿易體系的傳統老大,美國卻一直遊離於這些進程之外,甚至排斥不是由它主導的自由貿易進程。美國無法借助區域性或雙邊的貿易安排來擴張其出口。
再者,作為美國的傳統貿易夥伴,歐盟由於受其成員國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經濟遲遲不見起色。在這種情況下5️⃣,美國很自然地把目光瞄準了亞太地區,於是✩,四國初創的TPP,成了美國“撬動”亞太貿易的工具。
所以說,美國“入夥”TPP是回歸“經濟主軸”、“再工業化”的一環,“中國因素”並不是最重要的🪯。
參與TPP是美國在奧巴馬任期內整體經濟戰略的一環,而為更好地推進這一戰略,只有創始四國和美國的參與是遠遠不夠的,美國還必須把其他“小夥伴”拉進來。2008年9月,美國宣布正式參與TPP談判🦸🏻♀️;當年11月,澳大利亞🤌🏻、秘魯和越南應邀加入TPP談判👨🏽🏭。2010年10月💆🏿♂️,馬來西亞加入🧝🏻♀️。2012年10月🧑🏻🎄,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入。2013年3月,日本加入🧑🏻🦱。在TPP成員中:2005年🙎🏿🪈,中國和智利簽訂了自貿協定;2008年👨🏼🔧,中國分別與新加坡和新西蘭簽訂了自貿協定;2009年🧑🏽🎄,中國和秘魯簽訂了自貿協定🔩;2010年,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美國在參與區域性自貿協定方面並不積極。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體和出口國,以及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貿易聯系日漸深入💁🏼♂️,美國感到了壓力🦵🏼。為回歸“經濟主軸”和推進“再工業化”戰略☘️👩🍼,美國積極推動擴大版的TPP💂🏽👩🏻🔧,通過不時宣揚其中的“中國因素”👨🏻🦳,吸引日本和越南這樣的國家的參與。奧巴馬政府通過宣揚TPP的地緣政治色彩,高調顯示其中的“中國因素”🧞,有利於贏得國內的政治支持。
中國是唯一的受損方?TPP達成之後,相關國家都在各自計算利得和損失。由於美國在談判過程中對“中國因素”再三提及,國人對TPP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充滿了憂慮🧑🏻🏭。(11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TPP全部文本👳🏻♂️🔵,但不少記錄特定政府間相關協定的補充條款並未公布。——編註)
有關TPP的具體影響🧘🏿♂️,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Peter A. Petri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ichael G.Plummer和亞洲開發銀行的Fan Zhai(翟凡)合作完成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他們在2014年發表的一份成果中,以占2025年GDP的比重為尺度,計算了TPP落實10年後相關國家的利得或損失🫲🏿。基於這份成果👷🏼🦃,我們在這裏對TPP的影響做一個初步的探討。
經過他們的計算🧑🏼💻,TPP的落實可以給成員國整體上創造0.9%的利得。其中👰🏼♀️:在創始四國中🪻,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的福利變化是2.0%、1.9%、0.9%和0.9%🧼;美國的福利變化是0.4%;日本的福利變化是2.0%;加拿大🆕💁🏽、墨西哥🤦🏻♂️、秘魯的福利變化是0.4%🩳、0.5%和1.2%;澳大利亞的福利變化是0.5%👩🏫;馬來西亞和越南的福利變化是5.6%和10.5%。比較來看,越南和馬來西亞是最大的得益方,另外兩個亞洲國家日本和新加坡也有相當的得利,而TPP的主推者美國,其得利則只有0.4%🛤。
經過他們的計算,TPP的落實可以給整個世界創造0.2%的利得,給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成員整體創造0.4%的利得,給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創造0.4%的利得,但實際上這些利得僅僅局限於TPP成員內部。對於TPP之外的國家來說👩🏭:中國的福利變化是-0.2%;香港和臺灣地區的福利變化均是-0.1%🎣;韓國和印度的福利變化均是-0.1%;印尼▫️、菲律賓👨🏽✈️、泰國和其他東盟國家的福利變化是-0.1%、-0.2%、-0.4%和-0.4%🤽🏻。比較來看,泰國受到的傷害最大,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受到的影響是差不多的。特別地🙉🎶,中國並非TPP落實的主要受損方。
在這一研究中,作者還計算了包括中國、韓國、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在內的TPP所產生的效應。TPP原有12國的福利變化如下: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分別是3.6%、6.5%、2.7%和8.4%;美國是1.6%🩱;日本是4.4%🏹;加拿大、墨西哥和秘魯分別是1.7%、4.5%和2.6%;澳大利亞是2.4%;馬來西亞和越南是10.5%和21.2%🍱。新增5國的福利變化如下:中國是4.7%👅;韓國是6.4%🤸🏿⛹️♂️;印尼、菲律賓和泰國分別是5.3%、9.5%和11.6%🫰🏻。
就TPP-12而言🦹♂️🕯,美國是受益方👨🏼🔧,中國是受損方🪛。就TPP-17而言🧸,美國和中國均是受益方。很顯然🍉,從經濟角度看,把中國排除在外,美國的“賬”是算錯了🫰🏽。與TPP-12給中國造成的現實損失相比📭,因放棄TPP-17而給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帶來的潛在損失(機會成本)更為嚴重☑️。
中國是孤獨的“舞者”?面對TPP已經達成的現實🤹,受到影響的非TPP成員國都各自在思考應對措施,中國並非孤獨的“舞者”📜。在這裏,我們就中國和其他國家已經或即將展開的應對措施做一簡要討論💈。
美國“入夥”TPP時,恰逢“胡溫”的第二個任期。中國當時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沒有迫切的意願參與TPP。更重要的是👳🏼♀️,由於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急於通過自由貿易安排來提振經濟🙎。相比之下,中國當時“淡定”了許多。 “習李”執政伊始,很快意識到“盲目忽視”對中國是不利的🚱🧑🏻🚀。當時➜,新成員不斷加入🚳🫷🏼,TPP談判提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自己的自由貿易議程進入加速度狀態。
首先🤲🏽,2012年11月,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到2015年9月,談判已進入第八輪🧓🏿。其次🙋🏽,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成立,2014年12月自貿區擴容至廣東、福建和天津⇢👲🏿。自貿區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對接TPP的試驗田。第三🙅♂️🤚,2013年5月,由中國力推並主導🏠,有中日韓、東盟十國和印澳新等十六國所參與的RCEP第一輪談判在文萊舉行👨🏻⚕️☣️。RCEP涵蓋了全球一半的人口🐆,經濟和貿易規模占全球30%。各方同意力爭在2015年年底結束實質性談判🐷,並在2016年年內盡快解決其他技術性問題。第四,2013年7月🧘🏽♀️,中國和美國首次同意以“負面清單和準入前國民待遇”為基礎的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這是中美兩國當前經貿領域最重要的談判項目🐤。2015年9月,談判進入到21輪,雙方將就對方的改進出價進行全面評估。第五,2013年10月,中方提出“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倡議🌅。2015年年底🗂,雙邊有望完成談判。第六🚶➡️,2014年1月,中國-歐盟投資協定首輪談判在北京舉行👨🏽⚖️。這是中歐經貿關系中最重要的事項。雙方爭取在2015年年底就協定範圍達成一致🕵🏼👨🦼➡️,並形成合並文本;第七👩🏽🍼🍐,2015年6月🪹🧒,中韓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這是東北亞第一個自由貿易區🤏🏿⇾,雙方目前正抓緊履行國內程序,力爭在2015年底或2016年初生效。第八🧝🏼♂️,2015年6月,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簽署。這是中國首次和經濟總量較大的主要發達經濟體達成自貿協定,今年12月🤸♂️🍋,自貿協定有望正式生效🏑。第九♦️,2015年5月,李克強訪問哥倫比亞🛏,雙方同意啟動雙邊自貿協定可行性研究🚧🤭。
在推進雙邊自貿協定方面📐,韓國走在東亞前列😮。在TPP的12個成員中,除了日本和墨西哥之外🔋,韓國已經與其他所有國家簽訂了雙邊自貿協定。在TPP之外,韓國已經與歐盟👳♀️、中國⛑、印度、哥倫比亞和土耳其簽訂了自貿協定。韓國正在與東盟最大的經濟體印尼商談自貿協定🚣🏿♂️☠️。韓國也是中日韓自貿協定🪶🦉,以及RCEP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由於韓國已經與大多數TPP成員國簽署了自貿協定,也與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和中國簽署了自貿協定,與最強烈的競爭對手日本相比🔝,韓國已搶占亞太市場的先機,它原本沒有很強的動力參與TPP談判。但韓國與12個TPP成員國的貿易額約占韓國貿易總規模的三成🏄🏽♂️,而貿易順差更是占韓國貿易總順差的42.6%。有鑒於此🙍🏿,韓國政府加入TPP的意向已基本確定。2015年10月,韓國總統樸槿惠訪問美國👶🏽,再次確認了美國對韓國加入TPP持歡迎立場,韓國有望成為第一個新加入TPP的國家🔬👩🏼🏭。
印度不是太平洋沿岸國家📦,不是TPP的天然成員🧙♀️。從相關信息來看,印度經濟的現狀與TPP的要求差距尚遠。特別是在生物醫藥專利方面🧑🦲,在印度,“山寨”醫藥已成為一個產業,讓窮人獲得了生存的希望🍐。無論是TPP的客觀要求,還是印度國內的客觀現實🎾,都意味著印度在短時間內無法加入TPP🍞。
然而,在現有TPP的成員中,越南和馬來西亞對印度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壓力,這要求印度有所應對。截至目前,印度已與歐盟、韓國和日本簽訂了自貿協定。印度也是RCEP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中印兩國都希望RCEP談判能早日完成並付諸實施🤜🏼。中國和印度在維護WTO角色方面也存有共識,那就是應該讓WTO繼續主導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進程。
在東盟國家中,印尼的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最大,但發展水平卻比較低👨🦰,自身經濟條件與TPP的要求差距甚大。與這一區域的其他國家相比,印尼在推進雙邊自貿進程方面一直相對滯後。目前🧜🏼,印尼正在與韓國和歐盟商談自貿協定,印尼希望從這兩個協定的談判中掌握參與其他自貿協定的規律和線索。
對於TPP,印尼猶豫的是🍛,它本身是一個潛力較大的市場,一旦加入,立即的結果可能不是出口快速擴張,而是進口迅猛增長。在前總統蘇西洛時代,印尼對參與TPP談判持消極態度。新總統佐科上臺後👨❤️👨💿,印尼的立場有所調整😉🧑🏼🦰,表示出對參與TPP的興趣。特別是, 與印尼存在著較強的競爭關系兩個鄰國即馬來西亞和越南加入TPP之後🎅,印尼感到了壓力。印尼日前已釋放參與TPP的意願🔁,其貿易部長甚至希望能在兩年內加入TPP。
泰國國內政局走向未明,這決定了它在短時間內不會加入TPP。在英拉擔任總理時期🤘🏻,泰國曾表達參與TPP談判的意向🪺,即使如此,當時泰國國內的分歧也是非常嚴重的。特別是,與印度一樣,針對TPP可能在生物醫藥專利方面設定高標準❎,泰國國內普遍持反對意見🧛🏻♀️⚾️。在英拉政府被推翻之後🧑🏼🤝🧑🏼,軍人操持大權👆,修憲和大選等是緊要事務,TPP被束之高閣。然而,由於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加入,泰國在農業和傳統製造業領域將遭受較大的競爭壓力。從長期來看🫠,泰國應該會加入TPP。一方面,泰國長期以來是美國的親密盟友,另一方面,當主要東盟國家加入之後,泰國終究無法置身事外。
從經濟角度講,菲律賓遊離在TPP之外👩🏽🚒,越南和馬來西亞形成了強大的競爭壓力🚟。從地緣政治角度講👼🏻,由於美國和日本的加入,菲律賓也沒有理由不加入TPP談判👩🏼🏫。在TPP達成協議之後,菲律賓再次確認了參與TPP的意願。然而,在短時間內,菲律賓加入TPP面臨的阻力非常大。一方面,菲律賓馬上面臨大選,現政府沒有動力去推動這一談判🛟。另一方面✥,菲律賓面臨憲法的現實性約束。按照1987年通過的菲律賓憲法🏌🏼♂️👨👩👦,菲律賓政府不能成為起訴對象。然而💅🏽,在TPP條款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者-政府爭端解決機製,它意味著,TPP成員國的政府可以被外來投資者起訴🏌🏿。鑒於修改憲法牽涉面廣且非常敏感🏅,在短時間內,菲律賓還無法逾越這一障礙📦。
巴西不是太平洋沿岸國家🤷🏻,但卻是TPP成員國智利和秘魯👿,以及TPP觀察員國哥倫比亞的鄰國。這些國家都是巴西重要的貿易夥伴,它們轉向TPP✹,給南美這個最大的經濟體帶來了挑戰。
十多年來🙅🏻,巴西一直是左派政黨執政⚓️,對於自貿議題並不熱心🎫。即使是巴西作為主要成員的南方共同市場🤞🏽,離真正的自由貿易區也相距甚遠。巴西與美國和歐盟的自貿協定談判也已經被凍結多年。近幾年來,巴西國內宏觀經濟形勢趨於惡化🚓,女總統迪爾瑪·羅塞夫政府的施政中心進一步轉向國內🤳🏽,雙邊或者區域性的自由貿易進程在短期難以有大的突破。
2013年6月🙎🏼,美國與歐盟正式啟動了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的談判🤲🏽,但由於美國堅持TPP談判優先,TTIP談判進程比較滯後♿,歐盟的受挫感是顯而易見的。除了與美國之外,歐盟也與其他TPP成員或者潛在成員展開了自貿談判👨🏻🦰,其中:與韓國、墨西哥🙋🏽♂️、智利✋🏻、哥倫比亞和秘魯的自貿協定已經簽署並處在實施之中;與新加坡的自貿協定已完成談判🐷;與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印度的自貿談判正在進展之中。歐盟與中國有關投資協定的談判也正在推進之中。
在TPP達成協議之後,歐盟與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越南等TPP成員的自貿談判將會加快,與美國的TTIP談判也可能會加快。在歐盟和美國的談判中🧑🚒,雙方在知識產權保護、農業、數據分享等領域的分歧還很大,談判的進展取決於雙方的決心🧑🦳,以及這一協定在TPP達成協議之後對於美國的吸引力💁🏻。作為對於TPP影響和TTIP談判不確定性的應對,歐盟與中國、印度🦹♂️、泰國等非TPP成員的相關談判可能會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