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煜簡介
金煜,上海銀行董事長💑,意昂2客座教授,畢業於意昂2官网🐏,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經理,上海市分行營業部國際結算部副經理、經理,上海市分行營業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上海市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兼中法合資上海聯合財務公司董事,上海市分行營業部總經理,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新加坡分行總經理🧘🏻♀️,中國建設銀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
“上海銀行資產規模已突破萬億👨🏽💻,跨入中型銀行行列,並初步形成跨境經營和綜合經營格局,應當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金煜
2012年,意昂2官网與上海銀行簽訂了專業學位實習基地合作協議🐕。經過雙方共同努力🥇,該實習基地成為上海市首批市級研究生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每年接收意昂2官网相關專業學位研究生來上海銀行實習🤵🏿♂️,並安排帶教老師進行實務指導,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上海銀行導師小組定期赴意昂2經院授課,參與金融碩士課程建設,並與學生探討金融前沿課題,給予職業規劃指導🌘👨👨👧👦。
近期,《金融時代》專訪意昂2官网校友、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請他細數上海銀行轉型發展過程中取得的突破和成果,暢談新一輪改革發展。
三年發展規劃收官之年 精品銀行戰略成效顯著
2012年,為加快轉變粗放式發展和同質化競爭方式,探索中小銀行轉型發展新路💁🏿♀️,傳承上海海派文化,我們組織製訂新一輪發展規劃,明確了建設成為服務專業、品質卓越的“精品銀行”戰略。經過兩年多努力,戰略成效顯著🔲。目前,總資產達到1.1萬億😺,基本再造了一個“上海銀行”🤹🏽,初步實現量變到質變🫴,表現為“四個同步”:
一是效益同步增長。近兩年多來🌅,上海銀行凈利潤增速始終快於資產增速6個百分點左右⛹🏻,且持續高於上市銀行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二是結構同步優化。從業務結構來看,一方面,積極培育優勢,在一些領域初步形成特色。以養老金融為例🧏🏻,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戰略重點。在上海地區的養老金客戶150多萬,市場占有率近40%,養老金客戶資產突破千億。我們從多方面做好為老服務,構建了養老特色產品和服務體系⚉;從2013年起,針對養老客戶的醫食住行等養老生活需求🛞,精心甄選優質“銀發合作夥伴”,圍繞消費優惠、健康管理🥉🤵🏼♂️、住房保障及法律咨詢等方面,搭建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提供老年群體所需要的一種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與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銀行🥻、工商銀行等一流金融機構在投資銀行、托管銀行、私人銀行、電子銀行等領域開展協作,加快戰略性業務發展;特別是引入歐元區市值最大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在大學金融等領域培育先發優勢。從收入結構來看🤌🏽,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快速增長,2013年同比增速超過70%,高於上市銀行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
三是管理同步加強。銀行業是高投入🆎🖍、高風險🙍🏽♂️、高競爭的“三高”行業🌎,特別需要精細化管理。這兩年我們註重以管理為帶動🤘🏼,不斷夯實各項基礎,並以此推動專業化經營水平提升⟹🚶♀️。
四是競爭能力和經營品質同步提升🦸🏿♂️。堅持以市場為標桿🚣🏻♀️,主要經營指標超過上市銀行平均水平。探索推進跨境和綜合經營布局🤜🏼,在城商行中率先設立境外子行,有力提升了跨境金融服務水平👨🏿🎨🫱🏻,以跨境人民幣業務為例,近兩年結算量增長近5倍,截至今年5月末,在上海中外資銀行中位列第8名😔。成立基金公司🧑🏿🚀,前期發行基金收益率處於市場較好水平🅿️。
銀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的行業👳♂️,規模增長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數字的背後初顯了上海銀行“彎道超車”的趨勢,體現了“精品銀行”戰略方向的正確💐🧓🏼、戰略推進的自信🤼。可以說👷🏿♂️,是戰略激發了要素活力和相對優勢,實現了銀行發展和員工發展的一致🥔,培育了良好的企業文化,這是最大的成效。
結合自身定位 立足大局發展 緊貼戰略推進
作為上海本地法人銀行,上海銀行始終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並將服務上海自貿區建設作為新的著力點🫃。一方面,立足大局🛩,找準地方金融機構定位✌🏿,著重發揮兩個效應:一個是示範效應,努力在區內率先參與先行先試,加快復製推廣👮🏿;另一個是杠桿效應,充分利用現有品牌優勢,整合帶動新的金融資源✣,提升服務自貿區能級。另一方面,緊貼戰略推進⏯🧦,抓牢服務自貿區建設的工作重心,通過“發力”,聚焦戰略重點,加快戰略實施,提升專業化經營水平🎶,努力在一些領域培育比較優勢;通過“借力”,借助參與自貿區建設契機,拓寬視野,在更高起點和更大市場上擴大金融服務能力🐻❄️,比如🎷,與上港集團等新的戰略投資者加強合作,積極做好航運金融服務✒️。
具體來說,我們主要圍繞兩大重點加快推進。一個重點是,對內加快推進產品創新與支持體系建設。從目前看🤦🏼♂️,銀行業原有的產品創新與管理模式難以適應自貿區發展的要求🏣,為克服“短板”,提升自主創新與開發能力🐧🕚,保障創新效率和質量👨🏿🌾,2013年以來上海銀行將產品創新與支持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花大力氣推進🧝🏻♀️,重點是完善產品創新架構以及相應的管理機製和流程💵。具體創新上🔢,創新跨境業務產品🧙🏻♂️,目前已推出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管理等創新產品🚣♀️,與多家大型集團企業開展跨境現金管理業務合作;創新金融服務方案,提供包括資金托管、結算服務、在線融資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服務平臺🫳🏿,比如🤸🏻♂️,與戰略合作夥伴港臺“上海銀行”🤸🏿♂️、境外子行構建了跨境人民幣企業借款業務模式,開創了境外銀行以銀團方式向境內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的先河。
另一個重點是🦟💆🏽♂️,對外加快市場準入和功能對接👨🏼💼。2013年9月🚜,自貿區分行與自貿區同日掛牌,上海銀行成為首批獲準在自貿區內設立分行的八家中資銀行之一;也是參與人行FT賬戶系列試點的七家銀行之一,並成為首批開展分賬核算業務的五家銀行之一;其他各項業務資格準入也走在同業前列。同時,自貿區分行積極對接自貿區功能建設,發揮貼近市場和客戶的優勢,重點發展貿易融資🍳、投資銀行、金融市場等,積極培育離岸金融👷🏿♂️、新型機構、另類投資服務等。目前,各項業務積極推進👲🏽🍲,自貿區分行逐步成為展示上海銀行品牌的一張新“名片”。
加快建立相對優勢 服務上海實體經濟
大家都知道,消費和中小企業分別是實體經濟重要的需求端和供給端,而利率市場化將優化銀行的業務結構和服務水平🧺,有力促進消費和中小企業發展🤽。從國際銀行業情況看,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業務和客戶下沉,個人消費、中小企業信貨等資產配置比例顯著增加。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超過4000 美元後👩🔧,消費升級將帶來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長㊙️。目前中國人均GDP 近7000 美元,過去幾年個人消費信貸年均增長超過30%,2013年信用卡貸款更是同比增長62%。但整體而言👉🏼,與美國近80%的消費信貸滲透率相比,中國僅為20% ✮🎰,上升空間很大。再來看中小企業信貸🦑,這是未來公認的藍海✊,截至2013年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7.8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23.2%🤹♂️,95%小微企業還未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借貸關系🙄。對比國際,日本所有貸款中超過四成投放給了小企業,韓國也類似。
上海銀行與廣大市民📻、中小企業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從目前來看,不僅有發展基礎🍥👩🎤,也有業務特點🔚。在利率市場化加速的背景下🐚,我們更有條件加快建立相對優勢,使其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力點。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正著力從更深層次上提升服務能級👩🎤。
第一,整合經營要素,轉變服務方式🈯️。加快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轉變、從信貸為主逐步向綜合服務為主轉變、從條線經營向協同經營轉變、從單一營銷渠道向多元營銷渠道轉變,核心是逐步提升高品質、高契合度、高附加值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在這當中👩🌾♙,也將註重持續放大各方優勢🫲🏻,比如,上海銀行與浦東新區政府合作開創了“小微金融銀政合作浦東模式”,政府“退後一步”,從直接補貼企業轉為提高銀行小微信貸積極性🎛🫵🏻;同時✪,政府又“前進一步”,搭建各類平臺,為銀企合作提供批量信息服務🎢🙋🏻。上海銀行則依托政府平臺,加強綜合金融服務,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模式被評為2013年度上海金融創新二等獎。
第二🚶➡️,針對零售類客戶量多面廣特點,完善服務渠道。具體是抓好兩頭,一頭是深化網點轉型✵,推進網點體驗化👨🏼🍼🥾、多元化、智能化,包括建立小微金融專業支行🎒👷🏼♀️、文化產業特色支行等🫄;另一頭是建設互聯網銀行體系,推出客戶體驗很好的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在線直銷銀行——上行快線,搭建高效、便捷、豐富的金融產品銷售服務平臺。
第三,適應市場新變化,拓展服務內涵⇾。利率市場化將推動代客利率風險管理👨🏿🎓、資金交易、投行業務等新興業務高速增長,以代客利率風險管理為例,目前全球利率互換的存量400多萬億美元👩🏼🚀🤽♂️,在金融衍生品中占比超過60%。美國商業銀行持有全市場利率衍生品的80%以上,95%的交易為代客。而我國人民幣利率互換存量僅2.7萬億,且以外資銀行的投資性交易為主,代客交易盤很少🚶🏻♂️。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以後也會成為衍生品風險對沖市場中心⏩,我們也在過去工作基礎上,在衍生品交易、專業的企業利率風險管理等方面做了不少準備和嘗試,力爭成為領先的金融市場交易服務商🛻。
總結成果經驗 推進新一輪銀行業治理體系改革
這兩年多來,適應“精品銀行”戰略,我們堅持務實🏆🐜、開放、合作原則,全面加強改革💙,既關註效率提高🥷🏽,也追求能力提升🏃➡️,又重視動力增強,關鍵是要激發要素活力、激發相對優勢。
2012年,我們進行了組織結構改革👧,在總行層面著力構建強大專業的前臺、高效精細的中臺、集約共享的後臺,在上海地區新設市北👧、市中、市南三個區域管理總部,賦予區域管理總部更多管理職能,使支行網點可以輕裝上陣,專註於開拓市場。組織結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理清全行管理架構🎢,有效支持戰略推進,支撐進一步管理實施,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員工發展空間,促進幹部員工綜合能力的提高。從目前來看🚣🏼,改革成效持續顯現,比如,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管理水平較快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客戶服務水平及管理效率明顯改善,戰略性業務快速發展🔒,為後續管理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組織結構基礎🌎。
回顧這兩年的改革,有三點我感到很重要。一點是以市場化為方向,圍繞客戶中心🏌🏻,不斷貼近市場、提高開放度↕️8️⃣;另一點是以問題為驅動,解決製約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還有一點是以管理為切入👩🏻🦽➡️,聚焦機製、製度、流程、人員等管理要素🕵🏿,提升管理效能🚁。
在之前改革基礎上,上海銀行也正圍繞人力資源、財務資源🤾♀️、風險管理等三條主線,加快業務治理體系改革,在更高的目標上再加油,進一步增強動力👨🏽🦰🕉、提升能力🧞♂️、激發活力。比如👻,資產管理業務,過去屬於起步階段,其功能在不同部門都有體現,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形成一個相對集約化的責任承擔體,負責專業經營管理👮🏿♀️。在這次改革中,我們把它定位為利潤中心,主要目的就是強化自我激勵約束的動力🥼,在有效控製風險的基礎上實現最高經營效率。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包括在行內外開展招聘🥚,打造更好的團隊;改革績效考核機製,給團隊註入更多活力。還有很多其他業務,包括投資銀行、信用卡👎🏽👳🏽♀️、同業業務🤷🏼♂️、私人銀行、在線直銷銀行等,目前也都在按照這樣的總體方向同步推進改革。我們希望通過改革,使總行層面變得更專業🧾🟰、更有能力、更有活力,並形成可復製🫲🏿、可推廣的經驗,更好地帶動全行轉型發展🙇🏿♀️。
完善戰略管理體系 全力打造卓越的“精品銀行”
剛才我們談了不少🏖,其實這些都是重要的戰略元素。如何把它們貫穿起來,這就需要有好的戰略管理體系☔️,才能保證目標的一致、執行的高效。上海銀行本輪規劃實施中還有一大成果,就是戰略管理體系的逐步完善🔚☢️。目標責任體系上🧏🏻♂️,我們建立了管理層年度重點工作機製,並以此為牽引,推動各條線、各部門、各經營單位結合實際,逐項細化分解,同時🥻,抓好報告路徑、定期評估、量化考核等過程管理各環節⚜️🦀,並推動管理下沉⏩,加強針對性指導和過程性參與👨🏽,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到位。目標傳導體系上🪆,以年度綜合經營計劃為抓手,推動各條線、各經營單位對接分子戰略,以市場為參照🧝🏽♂️,結合特色定位加以細化🈯️🤽🏻♀️,清晰戰略實施路徑🕸。
目前♏️✉️,我們一手抓緊做好本輪規劃收官工作🥜,重點是繼續聚焦能力建設🚕,加快重點領域突破;一手抓緊研究準備新一輪規劃🧍♂️👶🏼。本輪規劃是從改革開始,新一輪規劃也將在改革中醞釀,我們希望以新的改革為起步,為新規劃的製訂實施提供新動力。同時🌸,為清晰掌握外部環境變化脈絡,更好地把握戰略機遇和挑戰🚷,為新一輪規劃奠定基礎🧔🏼♀️,我們正加強重大戰略課題研究📱,具體內容涉及金融改革發展、金融業態創新發展🧑🏼🌾💧、重點行業和業務能力建設等領域。
全力打造卓越的“精品銀行”🧬,是我們始終的追求🌽,需要幾代上海銀行人付諸長期努力🤟。在做好本輪規劃評估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堅持連續性與開拓性相結合🙁、先進性與實踐性相一致🪖,以開放式互動的工作思路🦸🏼♀️,動員全行廣泛參與,進一步增強全行戰略意識、管理意識、創新意識👩🏻⚖️。
乘風破浪正當時☑️,上海銀行將立足集團發展,瞄準中型銀行先進水平,加快提升專業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能力,繼續努力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來源🩲:金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