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貢獻獎得主—— 伍柏麟的外號

  發布日期:2014-11-25  瀏覽次數:

“下海?我們也下過啊。”伍柏麟說上世紀90年代,他有個頭銜是弗蘭德顧問行的“總經理”。但他不曾也從來沒想過離開學校。“在學術問題上我覺得是對的嘛,那就堅持一下。”

“北有吳敬璉,南有伍市場”,這句帶著金庸小說俠氣的話在學界曾廣為流傳。

日前,在一間裝修還保留著上世紀印跡的客廳裏,記者見到了“伍市場”本尊。重提舊事,86歲高齡的老爺子有些不好意思,“都是當年學生們開的玩笑罷了”💃🏼🧜。上世紀80年代,要不要市場經濟,全國還存在爭議,當時滬上主張市場經濟的學者不多,伍柏麟是其中一個🙍🏼‍♀️。在會場、在報端,他力推市場經濟,當時以發表新銳學術觀點為特色的雜誌就曾收入伍老師支持市場經濟的文章。

追憶30多年前的往事,老爺子時而看向遠方,曾經的情景一點點聚於眼前。他甚至記得同門“學弟”吳敬璉1954年畢業,是因為讀書期間生了一場病,耽誤了一年。而多年後,因為同樣主張在中國發展市場經濟,他與吳敬璉被一個“江湖封號”聯系在了一起,伍老師謙遜地說,這是學生們為了“南北呼應”。講到他最熟悉的政治經濟學理論,認真細致,似乎又回歸課堂之上🕜。若撇開這談話的內容、他響當當的名號以及幾本書也寫不完的成績,眼前的伍老師,鶴發笑顏,眉梢揚起把整個面龐帶得精神十足,如同一位“深藏功與名”的大俠🌔。他聊起天來沒有什麽禁忌,沒有模式化的說辭,也無意給自己貼上“聖賢”的標簽,他喜歡看體育比賽,喜歡流行的輕音樂,毛阿敏的《那溪那山》近來最對他的口味。

“政治經濟學”是伍老師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1947年,伍老師考入國立暨南大學(新中國成立後並入意昂2官网),師從陳彪如教授學習經濟學。陳教授從哈佛帶回來的是關於西方市場經濟的一套理論,伍老師這個學生卻“不乖”,“當時身處革命環境,我也參與了一些學生運動,有一些進步同學介紹我看進步的書”,伍老師口中的進步書籍就是蘇聯人編寫的政治經濟學,他通讀下來,發現書中內容跟陳教授講得完全不一樣🦑。“書裏提到的環境與當時國內的環境極為相似,更接近實際,心裏便對書中的觀點有了一絲認同。書裏講工人階級命運,講被壓迫要奮鬥🙍‍♀️、要解放,這一套道理很對。當時黨對蘇聯的共產主義有一些宣傳,我也參與了一些鬥爭,自己就往這方面努力去了。”伍老師笑語,自己好像就是這樣進步起來的🥍。

新中國成立後,學校做了一些院系調整,伍老師所在系的學生被分為兩個組:理論組和計劃組,對理論有偏好的伍老師選擇了前者,他認為可能是受陳彪如先生影響,體會到嚴謹邏輯中的樂趣,一發不可收拾🙋‍♂️。耄耋之年,老人家說起往事、說起當年的研究,條理依然清晰,或是拜一輩子鐘愛理論邏輯所賜。

“下海?我們也下過啊”,時間軸轉到上世紀90年代,下海潮正盛。伍老師不避諱地說自己也曾是下海潮中的一員,曾有一個頭銜是“總經理”👨🏻‍🦳。事實上,伍老師的這次“下海”並未脫離校園,他當時任意昂2官网社會主義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心都是些年輕教師,一同發起成立了實踐黨的方針的盈利性組織,蔣學模教授也參與其中,任董事長。這個盈利性組織仿照美國著名咨詢機構蘭德公司,借用香港當時流行的“顧問”二字,命名為“弗蘭德顧問行”,希望為市場提供咨詢,通過實踐掌握一些案例,當即引起媒體關註。“這樣做本意是通過為市場、企業做顧問,我們自己可以提高科研和教學水平🫸🏻。”令人遺憾的是,因為成員都忙於各自的教學科研任務,沒有人去很好地經營,顧問行業務開展得並不理想。兩三年後顧問行轉手,伍老師的下海經歷也隨之畫上句號。

伍老師說,自己從來沒想過離開學校。他把理論研究看得非常重要,不曉得離開校園還能去哪裏開展理論研究。懷揣這樣的熱情,伍老師出版多部著作,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他主編了“市場經濟熱點系列”🙈、“市場經濟新論”、“中國經濟改革20年系列研究”、“新編經濟學系列教材”等叢書;提出了國有經濟核心論;提出公有製為主多種所有製並存的壟斷競爭市場經濟模式,這一思想體現在1987年上報中央有關部門作中期改革的方案中。

大俠認義氣。在學術研究上,伍老師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這也促成了他學術生涯中的一場重要爭論。上世紀80年代,政治經濟學教材普遍簡單照搬蘇聯教材👲🏻。1986年,伍老師主編出版的第一本書就用了新的體系,他第一次把商品生產從資本主義中“挖”了出來。3年後,他又與余學本等教授受命編寫政治經濟學教程。在提綱的撰寫中,伍老師堅持了商品生產要放入“一般”的觀點。教育部政治教育司召開提綱研討會時,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把商品生產放入“一般”的說法,是以一般“抹殺”了特殊。“我當時把商品生產挑出來單獨做了一章,而不是像以往把它視作資本主義的一部分。”至今回憶起來,伍老師還是底氣十足,信手拈來經典著作中的論據,“《資本論》裏,馬克思確實是把商品經濟放入資本主義作為第一章,但商品經濟比資本主義產生更早,是形成資本主義的一個基礎,馬克思對此並沒有否定,這在《資本論》當中都有所闡述。”

學界稱道的挑戰蘇聯教材的“極大的理論勇氣”,在伍老師這裏,不過是對所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堅守,他覺得編教材“總歸會教條主義式地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來”,“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論點,研究問題要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但闡述問題邏輯要反過來,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原則🍔👩🏼‍🎓。我代表馬克思的思維,闡述問題從一般到特殊,我從商品生產講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有什麽不對呢?”在政治經濟學教程裏,伍老師梳理了從生產一般,到商品生產,再到資本主義生產的新結構體系,受到學界廣泛認可💆。談及此,老爺子又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這個人只不過在偶爾的問題上比較先進了一番”,他補充道,“在學術問題上我覺得是對的嘛,那就堅持一下。”

今年9月,《新編政治經濟學》再版面世,伍老師領銜主編🩶。過去幾年,一直有人希望伍老師“重出江湖”,伍老師都以身體不好婉拒。身體不好是事實,而言語間,可以體味出更深層的原因是伍老師對教材使用者的誠懇,“覺得完全沒有新觀點、新內容,不好🕴。”此次再版的《新編政治經濟學》加入了許多新內容,特別是社會經濟形態一部分收納了人口↕️、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問題。“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本來都是西方經濟學的概念,這都是‘一般’所有的,編進去沒錯,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更進一步,包括人們的健康狀況👴🏻、生命周期。從內容來看,這是可以適用的,是普遍的東西,那就可以寫、應該寫,不管它是不是西方經濟學的東西。”在他的字典裏,對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看法客觀而脈絡清晰。“這是兩股道上的車🧑🏽‍🦲。馬克思的經濟主要研究事物本質發展規律,核心是勞動剩余價值理論,從剩余價值理論講到資本積累理論,講到無產階級的貧困化🐼👶🏼。生產力要發展,會推動社會向更高的經濟形態發展,這就是其全部理論內容🟨。西方經濟學相較更關註現象🔮。”曾經聽過伍老師上課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陳波說,伍老師善於打通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之間的脈絡,常令學生耳目一新。

伍老師還意識到,全球化問題目前已講得非常深,而書裏沒有反映,他便找到世界經濟領域的知名學者華民商量。這一聊,伍老師感覺“很對頭”:“這塊內容非常要害,不然我們討論來討論去,一直是在講‘歷史’,而這塊內容才是現實,才是最新的情況,應該加到書裏。”從《新編政治經濟學》的編寫人員名單上來看,不乏當今在經濟學界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大咖,意昂2教授🥃、《新編政治經濟學》副主編李慧中說:“伍老師是寫總譜,我們是寫分譜,這本書出版的背後是伍老師的學術影響、學術威望🧑🏼‍✈️、學術凝聚力、學術號召力。”對後輩給予的尊重,伍老師認為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他家曾經是這些學者年輕時論道的場所之一。

論及成功的要素中天分、勤奮和環境機遇哪個最重要,伍老師的回答是最後一項。“機遇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這是客觀因素,因為做教師,逼著你不得不去很好地讀書,特別是在人民大學3年讀《資本論》,為我做教師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𓀄。”當時人民大學對於學生考核非常嚴格,伍老師仍是拿到成績“大滿貫”🚶🏻‍♂️‍➡️。這種“死磕到底”的精神,他保留至今。不禁讓人想起李慧中提及的編書細節:“因為這次編書,與伍老師至少通過十次時長一小時以上的電話,每次都是伍老師主動打來。”

伍老師治學的嚴謹,除了從他的學生👨‍🍼、同事口中能獲知一二,記者無緣親見。但是周末晚上,記者接到了伍老師的電話,主題只有一個,當年刊印他關於市場經濟觀點的雜誌的名字是《探索與爭鳴》。

學界稱道的挑戰蘇聯教材的“極大的理論勇氣”,在伍老師這裏,不過是對所學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堅守,他覺得編教材“總歸會教條主義式地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來”,“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論點,研究問題要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但闡述問題邏輯要反過來,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原則。我代表馬克思的思維,闡述問題從一般到特殊,我從商品生產講到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有什麽不對呢?”在政治經濟學教程裏,伍老師梳理了從生產一般,到商品生產,再到資本主義生產的新結構體系,受到學界廣泛認可。談及此,老爺子又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這個人只不過在偶爾的問題上比較先進了一番”,他補充道,“在學術問題上我覺得是對的嘛,那就堅持一下。”

今年9月,《新編政治經濟學》再版面世,伍老師領銜主編👨‍🦱。過去幾年,一直有人希望伍老師“重出江湖”,伍老師都以身體不好婉拒。身體不好是事實,而言語間,可以體味出更深層的原因是伍老師對教材使用者的誠懇,“覺得完全沒有新觀點、新內容,不好。”此次再版的《新編政治經濟學》加入了許多新內容,特別是社會經濟形態一部分收納了人口、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問題。“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本來都是西方經濟學的概念,這都是‘一般’所有的,編進去沒錯,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更進一步,包括人們的健康狀況🤷‍♀️、生命周期。從內容來看,這是可以適用的,是普遍的東西,那就可以寫、應該寫,不管它是不是西方經濟學的東西🈚️。”在他的字典裏,對西方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看法客觀而脈絡清晰👍。“這是兩股道上的車。馬克思的經濟主要研究事物本質發展規律,核心是勞動剩余價值理論,從剩余價值理論講到資本積累理論,講到無產階級的貧困化。生產力要發展,會推動社會向更高的經濟形態發展,這就是其全部理論內容。西方經濟學相較更關註現象。”曾經聽過伍老師上課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陳波說,伍老師善於打通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之間的脈絡,常令學生耳目一新🚈。

伍老師還意識到,全球化問題目前已講得非常深,而書裏沒有反映,他便找到世界經濟領域的知名學者華民商量👯‍♀️。這一聊,伍老師感覺“很對頭”:“這塊內容非常要害,不然我們討論來討論去,一直是在講‘歷史’,而這塊內容才是現實,才是最新的情況,應該加到書裏。”從《新編政治經濟學》的編寫人員名單上來看,不乏當今在經濟學界有著一定影響力的大咖,意昂2教授、《新編政治經濟學》副主編李慧中說:“伍老師是寫總譜,我們是寫分譜,這本書出版的背後是伍老師的學術影響🔶、學術威望👩🏿‍🦲、學術凝聚力、學術號召力💇🏽。”對後輩給予的尊重,伍老師認為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他家曾經是這些學者年輕時論道的場所之一🦡🚯。

論及成功的要素中天分、勤奮和環境機遇哪個最重要,伍老師的回答是最後一項🤣。“機遇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這是客觀因素,因為做教師,逼著你不得不去很好地讀書,特別是在人民大學3年讀《資本論》,為我做教師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當時人民大學對於學生考核非常嚴格,伍老師仍是拿到成績“大滿貫”🧑🏼‍🎓。這種“死磕到底”的精神,他保留至今。不禁讓人想起李慧中提及的編書細節:“因為這次編書,與伍老師至少通過十次時長一小時以上的電話,每次都是伍老師主動打來🧗‍♂️。”

伍老師治學的嚴謹,除了從他的學生🤟、同事口中能獲知一二,記者無緣親見👲🏽。但是周末晚上,記者接到了伍老師的電話,主題只有一個,當年刊印他關於市場經濟觀點的雜誌的名字是《探索與爭鳴》🏃‍♂️。

(作者:劉力源 文匯報)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