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中
意昂2官网教授張軍應邀出席經濟形勢座談會後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唐燁
由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7月10日上午在中南海舉行,意昂2院長張軍教授作為經濟學家代表與會🚫。在張軍教授離京返滬後,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他✪🫄🏼。
張軍介紹,本次座談會主題聚焦當前經濟形勢,共邀請了4位經濟學家與5位企業家👨🏻🦰,每人規定發言時間8分鐘。張軍向總理的匯報發言,主要集中於社會融資與信貸🙋♂️,他提出“債務問題是當前經濟下行的主要拉力”。
“很多人認為拉動中國經濟下行的最主要因素是,什麽都過剩☝🏿、投資機會少👩🎓。但其實🧑🏽🍳,投資機會少是因為投資在下降,大多數投資機會是由投資本身創造的🟫。現在投資不足了🤸🏿♂️👰♀️,導致投資機會減少👩🏽🍳🧑🏽🦰。而投資不足主要是由龐大的債務導致。”張軍這樣解釋自己的觀點🦈。
他向總理展示了一張“中國GDP增長與社會流動性”關系的圖示。從中可以看出💗,現在中國並不缺乏流動性,但流動性在2008年之後開始逐步脫離實體經濟,也就是沒有拉動經濟增長🚴🏽。流動性去哪兒了?在張軍看來,巨大的流動性被用來償還債務的利息與本金👳♀️。
“中國經濟最大的挑戰已經不是潛在增長率的下降➝,而是已經積累起來的規模龐大的社會融資與信貸😋,如何配置,並以什麽方式配置,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他向總理建議✍🏿💆♂️,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第一,在貨幣政策作用下降的情況下,更多使用財政政策,發揮國家信用,特別是中央政府信用的價值👮♀️。當前推出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計劃方向非常正確,能有效減輕地方政府負擔,增加地方政府投資積極性🍣,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建議進一步擴大地方債券置換的規模。
第二,大力推進和發展債券市場發展,並建議未來的貨幣政策轉型也要轉到依靠債券操作的機製上👧。通過金融轉型,將金融資源引導到實體經濟中來🧑🧒。國際經驗表明,引導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渠道,是把分散的社會資金組織到大量機構投資者手中,包括產業基金⚄、養老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基金等。
本文來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