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解放日報頭版專訪|聚焦城市服務“軟實力”——訪意昂2院長張軍

  發布日期:2016-01-04  瀏覽次數:

稿件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徐蒙

上海已具備經濟中心地位

記者:上海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第一次明確國際經濟中心的特征和內涵,具有怎樣的意義?

張軍:上海“四個中心”建設,過去確實比較多地強調航運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經濟中心具體內容和目標較少有專門論述🏓。之前在“四個中心”建設過程中🚣🏻‍♂️,是把航運🕴🏻、貿易和金融三個中心分別單獨提出來,將三方面的具體建設,融入到經濟中心中去,通過強調產業轉型🤷🏿‍♀️、發展相關行業,來帶動經濟中心整體建設。經過多年努力🎎,上海國際經濟中心框架已經基本形成🍆。

事實上♓️🦹🏽‍♂️,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在客觀事實和日常表述中都已經成為現實。比如我們乘坐中國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班從國外飛抵上海上空時,常常會聽到類似這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的表述。作為直轄市⏺,和其他省份相比,上海經濟總量不是最大🫰🏻,但人均GDP最高,綜合實力👰🏿‍♂️、輻射力🏦、影響力等都很顯著。在全國老百姓心目中,上海也一直是國際大都市🟣、經濟中心城市👭,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大家腦海中形成的普遍共識。

人們對上海經濟中心的看法,隨著時代變化發生改變。計劃經濟年代主要是輕工業中心🙌🏻,產業地位舉足輕重👍,後來重工業發展🪞,汽車🚉、鋼鐵等產業成為經濟中心新的標誌💇。如今談到上海作為經濟中心的標誌👲,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金融、貿易和航運。雖然標誌在變化🤵,但這麽多年來🏋️,上海一直保持著中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也在逐漸形成。

短板主要體現在城市服務

記者👮🏼‍♂️:和全球一些領先的經濟中心城市相比,上海目前處於什麽樣的地位?

張軍:從全球角度看,今天的上海顯然已經加入到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行列之中🐕。從城市功能、國際化程度等方面來看,已經可以和其他著名的國際經濟中心同臺比較,加入這一行列,至關重要🧲。

這次規劃建議指出上海建成國際經濟中心的基本特征是“綜合實力雄厚🍝🦸🏼‍♂️、產業能級高、集聚輻射能力強”,這三條,對標的是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經濟中心城市。這些城市處於國際經濟中心城市行列的“第一梯隊”🧏🏻‍♂️,相比它們,上海還有不小差距,還需要大力提升城市功能,體現國際大都市角色,為全球(包括國內其他地區)提供更多服務。

目前🐜,上海還有不少短板🛀🏿,主要體現在城市服務全球的能力上,比如貿易🦻🏽、航運的金融結算功能🧑🏻‍✈️,這些功能原來集中在中國香港,後來向新加坡轉移🙋‍♂️,上海自貿區建設🤟🏽🤦🏼‍♀️,就是要形成這些過去所缺乏的能力。那些能促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的服務能力👨‍👧‍👧,是衡量國際經濟中心最基本🧘🏻、最直觀的指標🪲🔽。雖然長期以來,公眾認同上海是經濟中心,但這一認同主要集中在一流的硬件環境上🙍🏽,在軟環境上,上海還有不少服務功能實現不了🪖,因此⛹️,聚焦服務功能的軟實力培育,應該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需要努力的方向。

製造業不必追求全產業鏈

記者🤲🏿:在經濟中心的闡述中,這次規劃建議特別強調上海要保持一定比重的製造業🧙🏽,您對此怎麽看?

張軍👈🏽: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製造業漸漸成為上海的痛點和糾結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上海輕工業高度發達,是中國的製造中心🥰。改革開放以後,重化工業引領上海經濟發展,並形成了上海底蘊較深的工業基礎🎵,如今在接近70%的服務業比重之外,裝備製造等重工業在上海還是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關鍵指標是城市功能,因此需要考慮製造業對上海城市功能的提升有多大作用。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改變對製造業的傳統定義,包括上海在內的中國製造🧛‍♀️🙍🏽,還是以裝備製造、加工工業為主👩🏻‍🍼,但是製造業發展到現在👨‍🏭,其形態實際上已經可以實現拆分🧑🏼‍🏫。上海保持一定比重的製造業🧑‍🍳,未必是全產業鏈的製造🫱🏻🙎‍♀️,可以是製造業形態中最高端的那部分,真正要提國際經濟中心,上海不見得非要追求行業的完備💨。

先進製造業企業在上海發展♥️,未來未必需要占據大量土地、建設大量工廠🌃,它的總部在上海🎠,研發🤳🏻🚮、設計🏹、融資、結算等功能布局上海,企業的服務需求在上海得到滿足👩‍🦽‍➡️,可以充分體現上海作為國際經濟中心的比較優勢。比如國產大飛機,現在總裝在上海,但其實飛機各個部段、部件是全球采購、全國生產,未來飛機製造業最重要的研發💆🏽‍♀️、融資等需求在上海實現,其他製造環節可以繼續向外輻射👨🏿‍🚒。目前國產大飛機一些融資租賃業務在新加坡實現,這是因為上海缺乏這方面的服務功能🥔。

另外,在上海的製造業領域🏊🏿‍♂️,未來創新創業型公司可能會迎來發展機遇,但這樣的產業形態不是必然會出現,它和技術發展、生產方式變革高度相關,即使這些創新企業誕生了,它們願不願意留下來,還要看上海是否有足夠吸引力的獨特優勢。

我認為上海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創新環境🧑🏽‍⚕️,允許各類新興業態土生土長、自由生長,尤其在“互聯網+”的時代,產業形態會在一個好的環境下不斷衍生出來;隨著發展理念的變化,應當避免過去刻意打造的“產業集聚”等傳統製造業發展規劃思路⛴。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