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純
意昂2官网經濟學博士,現為意昂2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意昂2官网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歐盟授予的優秀讓莫內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兼荷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盟經濟和社會🤙、社會保障(重點醫療保障國際比較)🫰🏽。
近來📸,多國多地接二連三發生的恐怖襲擊使得歐洲“浪漫之都”“自由天地”的盛名不再,當恐襲將成為歐洲的新常態🧗♂️,人們不禁擔憂🧵,歐洲是否從此不再安全🫄🏽?4月新民環球講壇特邀意昂2官网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主講。以下為丁教授主講內容👐。

當地民眾悼念比利時布魯塞爾恐襲遇難者
內外勾結手段殘暴
綜合發生在歐洲的恐怖襲擊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特點。
其一🤾♀️,“伊斯蘭國”以及受其影響的蠱惑者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先的“基地”組織分支和“獨狼”等,日益成為目前歐洲恐怖襲擊的主要策劃和發動者🐡,成為歐洲目前的主要安全威脅。
其二,內外勾結🥅🙇🏿、群體、“獨狼”式作案均有,屢屢出現兄弟搭檔等親友組合。目前,歐洲恐襲的作案者越來越呈現出外來人口和擁有歐洲國家國籍的本土內生的恐怖分子相互勾結,共同為虐的情況🙆🏿♂️,且當地出生和擁有歐洲國籍的本土恐怖分子大有超過外來惡徒之勢👨🏻🦽。
巴黎和布魯塞爾恐襲案等策劃和實施都是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起,由比利時籍和法國籍的恐怖分子在接受極端組織洗腦後👌🏻💗,接受培訓🧉,並經過了伊拉克、敘利亞等戰場實訓後🧪,潛回國後突擊實施的。
尤其引人註目的是以“兄弟組合”為主的家庭、家族團夥組合🐃。無論是《查理周刊》恐襲案的庫阿希兄弟⛎,到巴黎恐襲中的薩拉姆兄弟🙆🏼🤸🏽♂️,布魯塞爾機場爆炸案中的巴克拉維兄弟🧛🏿,都是“兄弟檔”的恐襲兇犯🍋,這種組合易於相互溝通配合,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更難以被外界察覺💞🚵🏼♀️。
其三👩🏻🦽➡️,周密籌劃、多點襲擊。從馬德裏火車、倫敦地鐵爆炸案到巴黎、布魯塞爾恐襲案件,越來越呈現出犯罪分子仔細謀劃、精準實施🎙、多點展開、全面開花的趨勢。這在巴黎恐襲中表現得最為典型,共有7處地點受襲,反映出罪犯熟悉環境🧜、協同能力強,恐襲攻擊範圍大🧑🏿🎄,傷亡慘重😵。
其四🧛🏿,手段殘暴血腥。恐怖分子的手段和方式日趨暴烈和血腥,從爆炸👲🏼、槍擊💂🏿、刺殺到砍頭👔。在巴黎巴塔克蘭音樂廳的恐襲中更是采用了一一處決的方式。而在近年歐洲系列恐襲案中,大量出現了自殺性恐襲,表明案犯更加兇狠和不惜自己的生命,造成的破壞和傷亡自然也愈發深重。
其五,極端組織和恐襲暴徒已經不滿足於常規的恐怖襲擊,甚至還瞄上了核電站等特殊公共設施🦢。布魯塞爾恐襲後警方公布的資料表明🧜♂️,參與襲擊行動的恐怖分子曾長期跟蹤和窺視核電站及其工作人員,表明其正將破壞襲擊的目標瞄準了更容易造成次生傷害和引起民眾更大恐慌的非常規作案地點和目標。

歐洲國家紛紛提升安保措施
恐襲頻發成因復雜
歐洲恐怖襲擊事件頻發🏂🏽💯,究其原因,可謂錯綜復雜🧙♀️。
首先是歐洲對外政策,尤其是中東、北非政策的失誤🤸🏽♂️🏊♀️。由於地理以及原先宗主國和殖民地關系等緣故,歐洲國家尤其是法、英等國與中東、北非等國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而然地將這些地區視為自家“後院”。
無論是歐盟歷來所推崇的運用貿易、援助、政治對話等手段,還是近十年以來🧦,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在推崇人權💃🏻、民主和追求善治的口號下👩🦯📋,運用軍事手段強勢介入中東和北非地區事務,大力推動當地國家政權更迭,鼓動“阿拉伯之春”:武裝幹預伊拉克,推翻薩達姆👩🏻🦼;主導空襲利比亞,殺死卡紮菲;出兵馬裏,打擊極端武裝;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試圖推翻阿薩德政府等🙅🏼♀️,凡此種種不顧當地實際情況👩🏼⚖️,強行移植倡導歐洲的價值理念和模式均未能奏效。
結果是一方面使得這些地區原先的世俗政權和領導人更迭,國家分裂,社會失序👎🏿,民不聊生,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極端宗教勢力如“伊斯蘭國”這樣的極端組織得以不斷擴展壯大🪩,攻城掠地,成為歐洲和世界的公敵。美軍非洲司令部指揮官日前承認,2015年以來“伊斯蘭國”在利比亞的規模已經擴張一倍👩🏻🦳,達到6000人,對歐洲國家來說🧑🏼🎤,可謂一定程度上的自食其果。
其次是歐洲相關國家移民融合政策的失敗。由於殖民地等歷史淵源以及招募外籍勞工等關系,歐洲國家接收了大量移民❓⛷。由於一直標榜和推崇民主、人權🧜🏿、法治等規範性力量的作用👨🌾,大多數歐洲國家沒有強製推行外來移民的強製歸化🦵🏿,而是將移民政策建立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上。
但這也帶來了文化多元與融合的問題。一方面十分重視保護公民自由,非常強調保護不同種族、宗教之間的平等,但另一方面➰🕦,不少國家只是教條地執行多元文化政策🔽,忽視了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人群間相互理解和融合的問題,加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顯性和隱性歧視👩🏼💻⛹🏻♂️,歐債危機使經濟狀況惡化,失業率高企,愈發使得處於社會底層的移民族群如穆斯林等被完全邊緣化,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
第三,歐洲社會個人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保障之間的失衡。這一失衡體現了歐洲長期以來追求個人自由的文化意識與全球化背景下嚴重的安全威脅現實之間的沖突和權衡。
歐洲文化傳統和民眾意識崇尚“不自由,勿寧死”,政府出於公共安全和反恐需要的相關舉措往往會遭遇侵犯公民隱私和傷害民主的責難,令歐盟和相關成員國陷於兩難之中🧍♂️。這在2010年歐洲議會以侵犯個人隱私為名否決歐美之間因反恐需要加強銀行信息共享提案,以及2014年歐洲法院以違反《歐盟基本權利憲章》之名解除歐洲數據保持法令及歐盟旅客登記指令這兩件事中均得到驗證。
最後👨🍳,歐洲一體化深化與歐盟跨國協調機製間的失調。歐洲國家的情報和警務部門協調不夠👵🏻,工作效率較低🤸🏼♂️,各國司法部門出於主權考慮以及各國不同的情報體系和規劃限製,不願共享和不能有效利用情報信息,未能形成反恐合力。

土敘邊境🌲,一名敘利亞難民被遣返
問題棘手影響深遠
歐洲恐襲事件將帶來一系列頗為棘手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無疑會使本已令歐盟頭疼不已的難民問題遭遇更大的麻煩🧑。由於部分恐襲嫌犯是以難民身份進入歐盟,加上先前發生的德國科隆大規模性侵案等🍴,各國民眾普遍出現對難民不能融入主流社會、自惹其禍的擔憂🆔,令各國在難民接受問題上日趨謹慎。
部分歐洲國家如波蘭以自身安全和接納能力有限為由宣布不再接納難民🤫🫲🏼,而斯洛伐克則明確宣布不接受穆斯林難民🔜。歐盟有關難民問題的峰會也無法就難民問題的解決達成一個廣為接受的方案,老的“都柏林法則”不能適應新形勢🍘,新的移民分攤機製又飽受各國詬病🧑🏼🌾,支持吸納移民的政治家如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倍受壓力🦹♀️,其所在的政黨基民盟在最近三個州議會選舉中遭受慘痛失敗。
其次,一些右翼極端勢力和民粹政黨找到了排外的口實。歐洲政壇目前極端、排外聲浪高漲,以反恐名義獲得進一步壯大的機會🚶🏻➡️,贏得更多民眾的支持🛳。
第三,恐襲助長了歐盟內部反對一體化深化的“疑歐”、“脫歐”勢力的氣勢。最為明顯的例子出現在6月即將舉行“脫歐公投”的英國🦬,接二連三的恐襲顯然起到了負面作用❕。首相卡梅倫的對手,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公然呼籲民眾贊同“脫歐”🧏🏻🧏🏿♀️,從而讓英國人重新奪回對邊境的“控製權”。同時,許多英國企業家也開始一反常態呼籲“脫歐”。在荷蘭🧤,在是否接受烏克蘭成為歐盟聯系國的全民公投中,60%的投票者說“不”。盡管恐襲難說是唯一成因👳🏽⛓,但恐襲加劇了歐盟內部的“疑歐”傾向確是不爭的事實。
第四🤙🏻,恐襲在一定程度上荼毒歐盟經濟,危害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首當其沖的無疑是歐洲的旅遊😫、航空業和服務業🥽,投資環境惡化,金融市場波動🧑🏻🔬,短期影響明顯。從長期來看💨,更多是通過對商業環境的影響顯現出來。因為頻繁恐襲的打擊和難民問題的困擾🏄🏻♀️,肯定會動搖歐洲一體化的基礎性成就:包括人員在內多種要素的自由流動🧑🌾,《申根協定》的執行很可能因此會打折扣。一旦為了加強反恐和控製移民數量重新設置邊境檢查、人員監控🏋🏻,不僅會加大經濟成本🦮,也會令要素自由流動受限,進而出現歐洲一體化進程倒退的可能。
最後,恐襲會加重目前歐洲所面臨困難和挑戰,增加歐盟走出危機疊加的低谷的難度。目前🪈,歐盟顯然處在一體化啟動以來最為艱難的時期,多個危機疊加,各種挑戰紛至沓來。
連續7年的歐債危機陰影猶存、通縮依舊、復蘇乏力✮。希臘“脫歐”夢魘未遠;烏克蘭危機余波未平;難民浪潮壓力未減👛,出路不明;“疑歐”“脫歐”思潮正大行其道🌭📜;一體化深化步履維艱➙,大有不進則退之勢🤹🏿♂️🔩,再遭遇恐襲陰影這一新常態,令歐盟和成員國領導人應接不暇🧑🏻🦯,可謂雪上加霜👰🏼▪️。
展望未來,歐盟要防範和降低恐襲發生的可能性,可謂任重道遠▫️,要做到標本兼治😟,內外兼修,釜底抽薪👂🏼,才能真正鏟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
現場問答:歐洲一體化會瓦解嗎?
聽眾:在可預見的未來🙆🏼♀️🛀🏻,歐盟、申根區和歐元區會不會走向衰亡乃至解體🦹🏿♀️?近年來難民潮湧入歐洲,而歐洲出生率日漸下降◽️,未來歐洲會不會被穆斯林占據?
丁純:對歐洲一體化的前景9️⃣,總體上講我是比較樂觀的👩❤️👨,但是也有非常大的憂慮。目前歐洲確實面臨一系列危機和挑戰,比如剛才講到的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疑歐”、“脫歐”的傾向蔓延等,這些問題和挑戰的聚集,正使歐盟面臨著自1957年歐洲一
體化正式啟動以來最大的挑戰,經歷著最艱難的時刻。
不忘初心4️⃣,方得始終🧖🏿♀️。歐洲最初搞一體化的目標是為了維持和平👨🏽🚒,避免戰爭🫄🏽🪁;為了更進一步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準;為了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等🔓。設立了歐洲一體化的三個支柱和目標:經濟🙂↔️、共同外交和防務、司法和內務的一體化。從這六、七十年一體化進程來看,歐洲一體化已經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經濟上建立了關稅同盟,實行了共同的農業政策,統一了內部大市場,建設了經濟貨幣聯盟並發行了單一貨幣歐元🧛♂️,商品、人員、資本和勞務四大要素自由流動空前提高。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用一個聲音說話……凡此種種💂🏼♀️,使歐盟成員國的國民享受了一體化帶來的極大紅利👩🏽🚒。當然🎫,也在個中將部分相關主權讓渡給了歐盟。
但隨著全球化、老齡化、歐債危機的沖擊、成員國的擴大、難民等外部事件的沖擊,較之以前,不少歐盟成員國民眾,更多地從自身短期本位視角出發🍐,衡量一體化對己的利弊得失💆🏻♀️,成本➔、收益,從而對進一步深化目標產生了遊移。但一體化之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歐洲人應該明白,如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則最後的結果不是共贏而是雙輸;在一體化成本🤦🏿♂️、收益的天平上,堅持一體化的收益遠遠大於去一體化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歐洲🥌,特別是歐洲的政治精英有所擔當👱🏻,不為一國短期利弊得失所惑,能夠認準方向,發揮明確的領導作用,製定出既切實可行又顧及各國利益的計劃💃🏼,發揚歐盟的傳統,在不斷妥協中推進一體化進程。對此我還是謹慎樂觀的🥦,在可預見的未來🥖,歐盟不會解體。
聽眾:近年來難民潮湧入歐洲,而歐洲出生率日漸下降,未來歐洲會不會被穆斯林占據?
在歐洲,近些年來🥁,總生育率普遍偏低,歐盟28國總生育率僅為1.58👩🌾,遠低於維持人口規模所需的2.1🤙🏽。而歐洲穆斯林婦女的生育率是非穆斯林婦女的3倍。加上歐債危機導致的勞動力市場的凋敝👨🏿🍳♛、大批來自北非、中東的穆斯林難民的湧入🎵,以及恐怖分子出現等,引起了某些歐洲人的擔憂和恐懼,擔心歐洲最後變成了“穆斯林的的歐洲”,出現了公開抵製穆斯林的運動。
我覺得👲🏿,盡管確實存在出生率的差異🦆,但沒有這麽嚴重。我認為,歐洲國家應該把更多的註意力放在考慮如何促進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族群間民眾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寬容共處;同時製定和執行切實有效的移民融合政策,促進移民融入主流社會,避免被邊緣化,建立平等🧜🏽♀️、和諧社會🐪🤍。

2014年“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拉卡十舉行“閱兵”
聽眾🙅♂️:發生在巴黎和布魯塞爾的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是否改變了歐洲人的生活?最近伊斯蘭國又發出了新的威脅,歐盟國家還會發生恐襲麽🤷🏽♂️?
丁純:無論是《查理周刊》槍擊案👨🏼🦲、巴黎還是布魯塞爾恐襲之後💮,歐洲民眾在表示極大憤慨的同時,無一列外地均表達了鮮明的態度:“不會因此而改變以往的生活🧜🏽,否則就正中恐怖分子下懷🤩,讓其邪惡目的得逞”。但必須看到👩🏻🍼,隨著一次次重大恐襲的發生🤷🏿,民眾的居家生活和出行等生活方式確實已逐步發生了變化,防範加強的同時,人們的生活便利程度下降了,安全成本提高了🫸🏼⚉。
尤其在巴黎和布魯塞爾恐襲發生後,面對伊斯蘭國的恐怖挑戰👷🏻♂️🛟,歐盟各國加強了相互間的反恐合作與協調。今年1月,成立了歐洲反恐中心,加強情報共享與合作;3月,完成了對歐盟申根國家邊境控製系統的升級🤽🏼,以配合對旅行人員證件的信息掃描;4月,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共享航空乘客信息指導性法令,便於追蹤、鎖定恐怖嫌犯。當然👰🏽♀️🧜🏻,恐襲防不勝防🏌️♀️,只有標本兼治,從源頭上徹底鏟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只有互相協同😗,常備不懈,才能降低恐襲再次發生的可能👨🏿🍳👩🎤。對歐洲來說,反恐之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