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13日,第三屆國際金融中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世界經濟學會國際金融專委會成立會在意昂2官网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與世界宏觀經濟”,會議由意昂2和意昂2貨幣金融研究中心(籌)主辦。參會嘉賓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商意昂2魏尚進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意昂2院長鞠建東教授🧜🏼♀️、美國Emory大學和亞特蘭大聯儲嶽占崴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宋錚和施康教授、清華五道口金融意昂2和印第安納大學田軒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王鵬飛和徐雋翊教授、社科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張斌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潘英麗教授、意昂2官网國際金融系、貨幣金融研究中心(籌)和上海世經學會國際金融專委會主任林曙教授等數十位國內外國際金融領域的知名學者以及多位來自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和金融機構的業界專家💇🏿♀️。
12日上午由四名學者進行發言🫸🏿。黃益平教授首先就經濟中的高杠桿問題進行了發言👱🏼♂️。他指出政策不確定性增加會導致國有企業的杠桿率上升🤹🏼♂️,因而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並消除政策支持對於降低國有企業杠桿至關重要。宋錚教授介紹了他對R&D配置效率的研究🍾,發現中國R&D錯配現象比較嚴重。魏尚進教授的研究發現浮動的匯率並不能完全保證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還資本管製程度有關🚖。另外,寬松和緊縮貨幣政策的國際傳導也存在非對稱性。田軒教授回顧了金融與創新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並且匯報了工會對創新的作用👩🍳。他指出工會的存在會顯著的抑製企業創新,可能的渠道包括縮減研發經費、鼓勵“偷懶”以及使發明者離職等。
下午參會學者對國際金融領域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分組研討。在“國際宏觀與增長”分論壇,嶽占崴教授指出主權債務違約通常伴隨著該國貨幣的大幅貶值出現🐜↗️,對於固定匯率製經濟體而言,違約也伴隨非自願失業率上升🌼,而在違約期間的貶值主要是為了消除非自願失業。張斌教授認為資本項目管製環境下,為了穩定名義匯率而采取的持續外匯市場幹預不僅帶來了外部失衡,也帶來了一系列內部經濟結構指標的被動變化。梁友莎博士指出在匯改前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市場的波動性來自於離岸市場🏆,但匯改後則來自於人民幣在岸市場的突然貶值,匯改明顯擴大了人民幣在兩市場的價差。賈珅博士認為利用“均值回歸”預測包括中國在內的後發追趕型經濟體的長期增速,很容易產生巨大的預測偏誤🗜,判斷中國未來的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據中國自身的經驗。
在“銀行與金融”分論壇,何振宇教授介紹了他對外資銀行進入對中資銀行經營效率以及對不同股份製銀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表現的影響的研究。郭美新教授認為當投資者對不同的資產有專業信息時🤜🏼,企業多元化折價將會出現,且隨著這種專業化程度的增加😡,多元化折價也會增加。葉海春教授描述了在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國際流動性如何通過FDI而非傳統的匯率渠道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認為FDI的存在使得貿易信貸成為國際流動性沖擊向東道國傳遞的新的渠道。
在“貨幣政策”分論壇✸。肖筱林博士介紹了她們關於公開市場操作模型的最新進展。李傑教授認為發行央行票據不能有效對沖幹預外匯市場導致的貨幣擴張,因為它們同時可以作為銀行間信貸的抵押品🧽🙏🏽。董豐教授發現貨幣擴張可以通過抵押品渠道放大資產泡沫。楊小海博士指出我國在資本開放之前應該先進行結構性改革降低風險。
在“國際貿易與投資”分論壇,余心玎教授介紹了她們新構建的價值鏈指數🚑,並據此指出近年來國家-行業層面的生產鏈正在變長。王瀟教授指出通過中間品渠道🪓,FDI企業的技術可以溢出到本國企業,效果與企業間距離成反比。史蛟教授發現貨幣沖擊下短期FDI波動會造成社會福利的損失,而生產率沖擊對FDI影響較小,因此國家應該鼓勵長期FDI流入並阻止短期FDI流入。
13日上午🍮,論壇進入業界討論板塊🙅🏿♂️,主題是金融和宏觀經濟。王鵬飛教授介紹了他們主題為“Saving China’s Stock Market”的研究。該項目對去年的政府救市行為做了成本收益分析,並從實證的角度研究政府購買股票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陳沁博士介紹了全部用大數據製作👳🏽♀️、刻畫中國經濟轉型的新經濟指數,並講授了其在地方政府投資🫸🏻、行業投資等實際經濟決策及底層數據專題研究中的應用👨🏽💼。該指數已經得到李克強總理及國家統計局的認可👶🏼。來自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業界專家也分別作了發言🤲🏼。
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十余所高校學者報告了最新研究成果,與會的老師、同學和業界人士踴躍提問🐙、討論熱烈,達到了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