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正文

袁誌剛🔞:英國“脫歐”反映了全球治理結構的缺失

  發布日期🫴🏻:2016-10-14  瀏覽次數: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了“脫歐”公投。英國“脫歐”是全球化過程中反全球化力量的體現🛀🏿🧨,是當今世界經濟危機和移民危機加深背景下發達國家中出現並日益蔓延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表現💂🏽‍♀️。同時也反映出,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全球缺乏強有力的全球治理結構來應對全球性難題👩。但是,從英國“脫歐”以後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各界的討論來看,全球經濟一體化還是基本面,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基本趨勢。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為何博弈?


要理解英國“脫歐”的根源,我們必須從始於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著手。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經濟危機的本質是收入分配領域出了問題🥅。這次危機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機👩🏿‍🎓,實質是全球總供求的非平衡🥢:在現有收入分配基礎上形成的全球總需求吸納不了全球總供給🙋🏼。供求非平衡源於深刻的全球分配問題,全球化使得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損;一部分國家受益很多⏺◀️,一部分國家受益甚少🤽🏼‍♂️;國家內部𓀈,一部分地區受益較多,一部分地區受益較少甚至受損。移動較快的生產要素,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本獲益較多🧑🏽‍⚕️,難以移動的生產要素,如低端勞動力獲益較少🏋️‍♀️。由於全球化進程中收入分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危機之後🥏,很多國家只在金融領域采取量化寬松的方式進行治理,不僅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導致全球資產泡沫🙅🏿‍♀️,資產收入與勞動收入差距更加拉大👰🏼‍♂️,引發全球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危機。

因此,導致反全球化力量興起的主要事件有以下幾個:一是全球經濟的增長放慢,突發事件增多;二是宗教文化沖突;三是移民沖突,移民搶走低技能勞動力的工作🤾🏻,獲得大量社會福利(可參見BBC紀錄片《全景:為何我們投出“脫歐”選票》)🧢。英國國民中支持“脫歐”的最大一個原因是擔心醫療、教育等公共福利資源被不斷湧入的移民分享↕️。移民問題被歐洲民眾認為是歐盟正在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四是政治家的短視與不作為,政客投機以增強黨派地位,全球主義、區域主義與反對力量交互博弈,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情緒參與其中,政治派別利用這些思潮為各自黨派的狹隘利益服務。

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前,全球化的反覆已經有充分的表現。例如,各國在WTO談判中停滯不前🙆🏻‍♀️👨🏽‍🏭,危機之後大國貿易保護主義事件不斷出現🎶。根據Global Trade Plateaus(Global Trade Alert)報告,2015年以來,全球貿易幾乎停止增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成為主要趨勢。WTO機製被拋棄,美國推動的新貿易體製(TPP、TTIP等)雖有進展,但難以最終建立🧪。即便在美國內部,共和與民主兩黨的總統候選人也明確反對由奧巴馬政府提出並推動的這些新貿易條例🎭,歐洲反對TTIP的力量也非常強大。

由於危機之後的全球產能全面過剩,原來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動能——跨國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資(FDI),出現了新問題📱。從數據看,FDI中新生項目比率下降🍣,並購和融合比重上升🏌️‍♂️。這表明金融全球化繼續,但製造業全球化有所停止。2015年,FDI增長了38%,達到1.76萬億美元🪻,其中跨國並購從2014年的4320億增加到7210億美元,是推動FDI上升的主要因素🥷🏽。跨國並購主要源於跨國公司的重組,這些重組往往帶來巨額資金的流動🤽👐,但實體經濟中運行的資本變動極小,如果將這一因素去掉,則全球FDI只增長了15%(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6, UNCTAD)🏵。危機以來,為走出經濟低迷,各國貨幣政策創新層出不窮🧑🏽‍🦳,量化寬松、 負利率都是以往未曾涉足的貨幣政策領域💂‍♂️。寬松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可持續性已面臨挑戰。如發達國家企業大量囤積現金卻投資乏力🤼‍♀️,日本央行負利率、歐洲央行降息之後4️⃣,日元、歐元反而大漲🏚➛,反映了市場認為政策出盡,是某種絕望態度的表現✍️。與此相反,由於各國政府債務高企🤦🏿👷🏼‍♂️,財政政策卻無人問津🧑🏽‍🦰,實體經濟增長緩慢。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推高了資產價格,不利於金融穩定🗾👩‍👩‍👧‍👦,並進一步加劇了收入差距🍾。危機已經過去8年,全球經濟和西方主要發達經濟體無法從危機中走出,經濟步入一種“長期增長停滯(secular stagnation)”狀態。給人的感覺是現行政府無能為力,專家學者也只崇尚空談。

G20杭州峰會為全球經濟尋找出路,就強調在財政戰略上達成共識。然而各國仍面臨國內政治壓力。如歐洲方面👩‍🦯,歐債危機以來,歐元區內部就債務支持與緊縮政策的關系便存在不同聲音。去年德國仍然實行財政緊縮政策👽,財政盈余達到121 億歐元,這對於負利率💼、窮盡貨幣政策的歐元區來言🏠,是極其不明智的政策。美國方面,對債務問題與財政支出方向的不同意見也一貫是兩黨政治博弈的基礎。

在全球經濟低迷💪,全球化推進日益困難、反全球化情緒高漲之際,各國👨🏽‍🏭、各區域內反全球化的政治勢力獲得相當程度的成功,其中極右勢力🕣、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勢力得到發展🧑🏻‍🤝‍🧑🏻,比如:美國特朗普⤴️、英國“脫歐”派、法國“國民陣線”等💊。奧地利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自由黨候選人諾貝特·霍費爾在總統選舉中敗北🆎,但得票率高達49.7%。瑞典極右翼政黨民主黨現已是議會第三大黨,丹麥右翼民粹主義政黨丹麥人民黨是議會第二大黨🧑🏿‍✈️,是執政聯盟重要一員。

歐盟與英國的矛盾🫳🏻:由來已久


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既相互促進,但有時又相互排斥🐗,關鍵看全球化的進程是否順利。在全球化順利時,區域一體化是全球化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無論是歐洲共同市場、歐盟、歐元區等等👷,都是全球化加速的表現💂🏻‍♂️。但是,當全球化遭遇危機時,區域化成為全球化的阻力🤚🏻,並且區域化本身也遭遇懷疑和打擊🛌👩🏿‍🎓。歐盟在過去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迅速從共同市場走向貨幣一體化,從貨幣一體化走向政治一體化。反過來講💆🏽‍♀️,沒有政治一體化🧏,貨幣一體化也會成為問題。去年的希臘危機,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現的意大利危機等👱‍♀️,無不表明:沒有政治一體化和財政轉移支付🧑🏼‍🏭,歐元區穩定就會出現問題。但是🍷,當我們將視角轉到歐盟政治一體化時🤴,會看到歐盟和各國政府的矛盾不可避免,其中歐盟與英國的矛盾最具代表性⛷。

第一🦌,歐盟本身存在的問題是,政治運作缺乏民主性。歐洲經過了經濟一體化到貨幣一體化🤾🏽‍♂️,但必須實現政治一體化才算完整。歐盟各國實行輪值主席製👮🏽‍♀️,決策機構為歐洲聯盟理事會,主要由各國部長參加,在決策民主上缺少機製保證。

第二,英國歷史上與歐洲大陸是分離的,英國的宗教、政治與法律體系有其特殊性。英國大多數人信仰英國國教💁🏼👩🏻‍⚕️,與歐洲大陸的天主教🍛、新教有所區別🧐;在法律體系上💷,英國實行普通法系(又稱英美法系)🧑‍🔧,歐洲大陸為大陸法系(民法法系)。自撒切爾夫人起🧉,英國實行私有化改革🦀、削減社會福利🧑‍🦱、擴大市場力量👩‍👩‍👦‍👦,取得了較大的成就。而在歐洲大陸的經濟發展上,政府的主導力量相對較強,近年來受到高福利政策的嚴重拖累🧖🏿‍♀️🥤。另外⛰🧑🏽,英國對統一貨幣一直抱有懷疑態度,始終不願加入歐元區,也正因此而躲過了歐債危機的拖累👵🏻。

第三,英國與歐盟在經濟政策上不統一,長期同床異夢。貿易政策上👨‍👨‍👦‍👦,龐大的歐盟管製體系限製了英國和其他國家如中國、印度🫲🏿、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及英國行業發展🙅;移民政策上🧛🏼,歐盟東擴以來🎽,英國凈移民數量持續增長。2015年英國凈移民人數增至33.3萬,其中來自歐盟成員國的移民人數為18.4萬,遠遠超過政府將移民控製在“數以萬計”的目標。在農業方面,英國的農業和食品加工業雇傭了許多歐盟移民🫳🏼🤢,擠出了本地的低端勞動力🧘🏽;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補貼,法國是最大的受益者👐,英國對此不滿。

第四,英國在過去一直是歐盟的“攪局者”🧑‍🦼‍➡️,和歐盟的談判主要是為英國爭取特權和利益。一是英國為促進歐盟改革而做不懈的努力,希望歐盟的政策朝有利於英國的方向走。比如:允許英國不參與歐盟政治一體化進程🤘🏼,增強歐盟成員國議會的權力;確保歐洲共同市場對英國等非歐元區國家一視同仁📐;減少對成員國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束縛。二是希望從每年向歐盟共同預算繳付的款項中得到部分返還🫳🏻,給英國人更多的利益🔁。三是在移民等問題上有自己的自由度,削減移民福利✊🏿,不加入《申根協定》和歐元區,不參與共同的難民安置協議等。

現在,英國希望以“脫歐”以後的身份與歐盟談判🧛🏻‍♂️,但結果如何⇨,不確定性非常大。當然,英國投票選擇“脫歐”帶來的情感沖擊不應被低估。許多歐洲人認為這是傲慢的英國人與歐洲斷絕關系的行為——他們會很樂於看到英國得到一個慘烈的教訓。“脫歐”公投結果公布之後💶,歐盟多國領袖和外長發表聲明,要求英國盡快啟動“脫歐”程序。

特蕾莎·梅當地時間2016年10月2日公布脫歐時間表

“脫歐”對英國的影響:由近及遠


英國“脫歐”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情況下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對英國🤥、歐盟和全球都會產生長遠的影響。但是🧛🏿‍♂️,反過來說,由於“脫歐”的實際後果要取決於英國與歐盟的談判🍱,取決於歐盟的反應🛍️🫵🏿,取決於英國與非歐盟國家,特別是“脫歐”之後的英國與美國、中國等世界大經濟體的經濟貿易關系的展開🧚🏽,一切都還是未知數,不會立即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來看這些影響。

從英國“脫歐”之後最初的金融市場反應來看,股市和資產價格從下跌很快到企穩🤳🏼。英國富時250指數在公投結果公布後兩個交易日內一度暴跌近14%,但到目前也僅下跌1.4%🙇🏻‍♀️;覆蓋面更廣的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在暴跌11%後目前僅下跌1.6%🧑🏿‍🦰。市場心理在最後是理性占上風🥽,這是股市反彈的一個因素,幾乎沒有證據表明“脫歐”已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且市場已經熟悉了在受到沖擊時央行做出的政策救助🙍‍♀️。“脫歐”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英鎊迅速下跌,持續低迷✊。此外👨‍🦼,“脫歐”是一個涉及2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過程🌖。英國需要和歐盟27國進行馬拉松式的談判🚣🤾🏽‍♂️,結果取決於英國與歐盟👩‍🦼、英國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貿易關系的談判👷🏿‍♂️🖐🏿。目前來看,影響小於預期;但從中長期來看𓀃,英國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受到挑戰🤖,這是核心損失。

從中期的經濟影響來看👿,據IMF估計🙍🏽‍♂️,英國將會是受負面影響最大的發達國家,IMF對英國2017年的增長率預測從2.2%調到了1.3%,今年則從1.9%調到了1.7%🎁。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脫歐”都將使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受到限製🧑🏻‍🍳,英國的投資吸引力也將下降🚊。一是來自歐盟的FDI減少🚵🏽‍♀️;二是許多公司將英國作為進入歐洲的跳板,“脫歐”之後這一來源也將減少😀。服務貿易對英國至關重要,占到英國GDP的五分之四,作為歐盟一員,英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與享受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也大有關聯✌🏼。英國的金融服務業每年創造國民收入的8%👳🏽‍♀️,超出歐盟平均水平50%💆🏼‍♀️,如果將其他圍繞金融中心的產業(如房地產業)也包括進去則更多🤽🏽‍♀️,“脫歐”後隨著時間推延,必將受到重創。因此🦵🏼🧖🏼‍♀️,從中期來看,“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取決於英國與歐盟的談判🫲、英國與美國等其他國家(包括中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進程🤴🏿,以及全球化未來發展的趨勢🐉🏊🏽;從長期來看,則取決於全球經濟以及整個歐盟的情況。

另外,從政治影響的角度看😣🏉,“脫歐”派在名義上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是失敗的。公投後,“脫歐”派主要領袖紛紛逃脫👰🏿‍♀️,鮑裏斯·約翰遜退出首相競選,奈傑爾·法拉奇辭職🤚🏼,特蕾莎·梅繼任了英國首相🐡。“脫歐”公投還體現了大眾民主與精英民主的矛盾。英國內部面臨著分裂風險🔈,蘇格蘭首席部長稱將尋求一切可能確保蘇格蘭的歐盟成員身份👩🏽‍🌾👎🏼,預示兩年內蘇格蘭可能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愛爾蘭也提出讓希望留歐的北愛爾蘭人選擇舉行是否與愛爾蘭共和國統一的公投。

英國親歐盟示威者上街遊行

“脫歐”對歐洲的影響🐩:不可小視


“脫歐”對歐盟一體化無疑敲響了警鐘🏌️‍♂️,迫使歐盟重新思考其一體化的戰略與進程,可能引發歐盟內部深刻的政治改革。目前看🔔,“脫歐”引發許多歐盟國家反思:是否繼續留在歐盟🤷🏼‍♂️?歐盟的統一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歐洲有幾個政府也面臨著國內反歐盟團體的強勁挑戰。法國弗朗索瓦·奧朗德面臨來自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的強勁挑戰——國民陣線正在要求法國就歐盟成員國身份舉行公投;荷蘭政府也面臨著類似壓力🧑🏿‍🚒,“脫歐”派要求政府批準就歐盟問題舉行公投。

未來英國與歐盟的關系發展是“脫歐”影響程度如何的關鍵。在經濟方面♻️,如果英國人發現自己被歐盟的內部市場擋在門外,面臨著歐盟的關稅限製,他們可能也會考慮一些激進的替代選擇👷🏻‍♀️:向香港、新加坡學習🤯,采取離岸島國策略👚。英國財相喬治·奧斯本已經宣布削減企業稅以吸引外國投資的計劃🤦🏼。這些行動中的許多做法將被歐盟視為不友好的行為,因此歐盟和英國之間的關系會陷入日益對立的惡性循環。

對於歐洲統一貨幣影響。歐元,作為歐洲單一貨幣原本應該帶來歐元區的繁榮並鞏固歐洲團結,隨著歐元區的成功,應該有更多的國家被吸引到歐元區來🍟🟤。但歐元區實踐的結果正好相反🏋️‍♂️,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 一些歐元區國家遭受的蕭條甚至比“大蕭條”時期更嚴重。經濟學諾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就緊密經濟和政治合作而言,單一貨幣既非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要拯救歐洲一體化,或許不得不放棄歐元👳🏿‍♂️。歐元區的結構、指引和構建歐元區的規則和製度存在更為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歐元存在先天不足,它剝奪了一個國家關於利率和匯率這兩項關鍵變量的調整機製,而不加入取代它們的工具,幾乎不可避免地使得那些處於經濟周期低谷的國家(如希臘、意大利等)宏觀調控難以進行⚂。再加上歐洲央行的使命更多聚焦於通脹👋🏼,而成員國仍然進一步受到財政赤字上限的約束💇🏽‍♀️,結果就是超高的失業率和持續低於潛在產出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期並存🤹🏻‍♀️。成員國舉債不在歐盟控製範圍之內,並且,歐盟不存在控製貿易赤字的機製,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家爆發危機是預料之中的。從經濟學角度看,改變一些規則仍可以拯救歐元🚴‍♀️。如建立一個共同的銀行業聯盟,最重要的是推進共同的存款保險體製;製定遏製貿易順差的規則;發行歐元債券或建立其他類似的債務共擔機製。貨幣政策在更大程度上關註就業、增長和穩定,而不僅僅盯著通脹🪕。但是🔠,由於歐元區內不同國家處於宏觀經濟周期的不同位置,在貨幣政策上取得共識,並不那麽容易。因此,單一貨幣的前提是,要麽區內所有國家處於宏觀經濟周期的同一位置,在統一貨幣政策方面沒有異義🍦;要麽🎳,勞動力可以在各國自由流動,某些國家就像美國的經濟下降的州,通過人口大量流出而重建平衡;要麽政治上一體化⛄️,實行轉移支付👩‍🎤。顯然🦿,歐元區並不存在這些條件。

從壞事變成好事的角度看🙏🏽,“脫歐”可能導致歐盟政治體製內部改革,更好地反映各個歐盟國家內部的利益訴求,民眾的利益訴求,而不是一個單純由歐洲精英層構成的官僚體製。歐盟必須考慮歐盟民眾和歐盟治理層之間的鴻溝。歐盟或許一開始是一種精英計劃,是精英民主的結果🤍💪,但是這樣的計劃如果沒有歐盟民眾的廣泛支持是必然無法延續的。

從短期來看,“脫歐”還會對歐元區金融穩定產生沖擊。歐洲央行面對“脫歐”已經準備了一系列對沖措施,但“脫歐”仍然給部分國家的銀行體系造成了沖擊🦯。德意誌銀行19%的經營收入來自英國🗞;意大利銀行的壞賬率高達17%,意大利銀行業整體不良資產規模約為3600億歐元,占整個歐元區銀行業不良資產的1/3,而英國公投“脫歐”造成的經濟增長放緩將進一步令不良貸款增加,壓低銀行利潤👨🏿‍🦳;葡萄牙銀行業也出現危機,壞賬過高、資本不足🎰,同時儲蓄在下降🏌🏽,民間債務接近經濟規模的兩倍🤸,私人部門債務遠高於歐洲其他國家。從中期來看,歐洲金融中心可能轉到其他歐盟國家;從長期來看,歐盟在共同市場方面的利益將受到損失🙅🏽‍♂️。

脫歐後的匯率

試看人類全球化:誰主沉浮?


總體來看,盡管“脫歐”對英國👩🏽‍🏭、歐盟乃至全球有一定的長期影響,但短期看,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影響尚小🔙🪠。對歐盟之外的主要發達國家影響也較小👂。

英國“脫歐”是全球化過程中反全球化力量的體現🧑‍💼,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思潮興起的表現🛍️,也是全球化過程中缺乏全球治理結構的表現🧑🏼‍🏭。英國的“脫歐”及其後面的重新談判的政治意圖表明🧑‍🦯,全球經濟一體化還是基本面⚇,經濟全球化趨勢還是不可逆轉的。但是👩‍🦽‍➡️,“脫歐”確實引發我們的很多思考。全球化與區域化是什麽關系?區域一體化,從經濟一體化、貨幣一體化到政治一體化過程中矛盾重重,反全球化的勢力不可低估。這些矛盾在現階段為什麽是不可調和的📆?是區域化過程中的治理機製出了問題🐠,還是目前經濟、政治社會缺乏必要的統一要件👩🏿‍🦰?全球化如何解決民族和民粹問題,協調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核心問題是:未來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結構如何建立,使全球化能更廣泛地惠及全人類🆚🎒?全球化在全球危機後,是否會通過區域化🏌🏿‍♀️,如TPP和TTIP的形式更快地推進?這些全球化的新形式背後反應了何種新的機製和新的訴求?有可能成功嗎?全球化由誰領導?由經濟超強的國家來領導?還是由經濟增長快速的發展中國家來領導?是一個國家還是多個國家?

從全球文明的角度來看◾️,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對全球化的態度有各自的特點。從中國的實踐來看,推動經濟一體化🤨,或者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否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亞洲各國🏃‍♀️,從政治、宗教、文化等角度來看,一體化程度很低🐣,尤其是貨幣一體化,“亞元”概念提出很早,推進根本不可能🧑🏼‍🦳。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貨幣體系上,都以美元為其標準,這是一個怎樣的現象?亞洲的經濟聯系(生產和貿易)遠比歐盟緊密。未來🖖🏻,歐盟與亞洲,這兩個人類文明較早的群體🗽,在推進全球化方面,會是兩股怎樣的力量?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新背景下,會對中國和世界帶來怎樣的影響⚙️?

*本文系文匯2016年10月14日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返回頂部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